我相信所有人都有住所体验升级的需求,只是没有合适的方式去满足。
比我为例,房子东西越来越多,每年都要定期扔东西,要不然就爆仓了,而且这两年不断增加在家办公的时间,家里布置了全套的办公用品,这些变化导致我对空间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家具可以像积木一样可以组合和搬来搬去就好了,目前没见到这样的好产品。
我要跟你讲家居行业,这两年它正在发生一些有意思的变化。虽然行业的整体增长不明朗,但有两个显著的变化。所以家居也纳入了我的重点观察范围。
什么变化呢?一个是消费者观念上的升级,另一个是新品牌纷纷冒头。
观念之变
先说第一个观念上的变化。
最近几年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批,很讲究居住体验的意见领袖,他们是家居消费趋势的引领者。他们的贡献是,重新定义了用户对居住的需求,改变了年轻人的消费观念。
他们主要倡导了两类家居消费观念:
一类观念瞄准了存量市场,号召大家“住了多年的旧房要改造”。
过去家居购买行为频次太低了。一家人几十年攒钱买的房子,也就新房装修集中花一次钱。你要是想扔家里的老沙发、老柜子,爸妈就要骂你败家了。
中国家居行业过去20年的快速增长,也完全是靠这样的消费,搭上了房地产的快车。
不少公司上了市,光定制家具这个细分行业就有9家上市公司。但这两年,房地产市场冻住了,2019年全国住房装修数量是一千多万套,同比下降了10%。
虽然如此,社会发展给家居行业带来新的驱动力,就是年轻的90后开始变成独立的社会人,他们开始需要自己独立的居住空间。
这一代人的需求,跟住房供给的冻结之间,存在着冲突。出现冲突,就有机会存在。
怎么从中间找到一个新的需求点,把家居的消费行为推进下去呢?
一群有创意的内容创作者,盯上了存量市场。他们开始倡导,不光买新房要装修,日常生活也要追求品质。
这些内容创作者胜在审美好,他们制作的精美家居视频,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新内容。视频里,家不仅只满足居住功能,更美成了值得分享的景观。
当你看到视频里,有人住在四合院里听雨,有人家里美得像博物馆,有人把30几平的小户型设计成超级收纳空间的时候,你也会想,我家是这样就好了。
这里面的佼佼者就有公众号一条。一条去拍蒋勋、井柏然、萧敬腾……这些明星、名人精美的家,也展示设计师、普通人精心改造的家。靠着这样的内容视频,一条积累了3500万粉丝。
光2019年的收入就接近10亿,主要就是靠卖家居产品。
此外,《梦想改造家》《漂亮的房子》这些旧房改造的综艺节目,也添砖加瓦,助力旧房改造的风潮,进一步开拓了存量市场。
追求优质居住体验的风潮,很快在年轻人当中流行了起来。有人更大胆地开始了垂直内容社区的尝试,好好住、一兜糖这些家居内容社区纷纷成立。
好好住CEO冯老板,把自己家装成了热带雨林,还在网上写了一篇广为流传的介绍文章。做家居社区这件事情,其实一直有需求。
过去也有《现代装饰》《瑞丽家居》这些专业的家居杂志,但它们推荐的产品,又小众,又不接地气,普通消费者连从哪买都不知道。所以新兴的内容平台开始探讨另一种可能性,怎么样纳入更多的人进来。
一兜糖的创始人徐红虎就发现,虽然有很多专业内容,但是用户更愿意看的是,和我一样毕业五年的人,家里是怎么装的,花了多少钱。比如,“一个人,两只猫,90后女生用20万爆改40平米小户型”这样的攻略分享更容易成为社区热门。
让真实用户分享,就成了一兜糖的运营重点。写篇装修攻略其实很麻烦,怎么能让用户有动力呢?
徐红虎的重要心法,就是“给有情怀的人提供价值感”。
他不是在利益层面作沟通,而是从分享机制上,让核心用户感受到,自己的品位、生活方式能被其他人认可,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感。
这些示范促进了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家,晒猫、晒美食都要让美美的家做背景。
除了旧房改造,第二类观念更是把目光投向了没房的用户。
他们的口号是“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这句话把没房的人也纳入了家居行业的覆盖范围,租房住也得住得好。
假设你住在一线城市,好地段价格便宜的全是老房子。如果你想住舒服些,就只能在经济能力范围内自己动手,贴墙纸、换窗帘,老破小也能变ins风。
现在年轻人聚集的Bilibili上,这类改造视频很多。租房装修甚至成了一种前卫的理念,得到的李笑来老师就曾经主张,他不买房,都是租房装修住,选择更多。
跟着这波风潮,以家居产品起家的电商网易严选也把slogan定为:“好的生活,没那么贵”,向年轻人出售高性价比的生活家居产品。
链家旗下面向年轻人的租房平台自如,也早早抓住了这波审美红利。自如对老房源作统一改造,全换上北欧风的家具,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如果你要租房子,即使每个月多花几百块,肯定也愿意租个装修更好的房子。
现在自如平台上都能买同款北欧家具了。家居需求旺盛,其实是中国消费者走向成熟的标志,从只追求外向炫耀型消费,发展到也追求向内的自我取悦型消费。
你化一个好看的妆,穿最新款的运动鞋,哪怕喝杯喜茶,都可以发个朋友圈,这是别人看得见的。现在很多人家里,一年也请不了几次客,把家变得好看,很大程度上是自我取悦。
内容商们把消费观念掰过来之后,市场空间一下就打开了,这就给了第二个变化出现的机会。
品牌之变
说完了观念上的变化,我们来看第二个变化,一批本土的家居新品牌冒头了。
这些新品牌抓住了审美红利,从“设计”入手,把这群年轻的新用户,拉进了自己的盘子。我看到有两类家居品牌比较抢眼:
第一类走性价比路线,它们在极其成熟的家居产业链上,引入了设计。
中国的家居供应链已经很成熟了,广东佛山有个乐从镇,几乎就是个家具镇。
2019年互联网家居销量排名第一的林氏木业,就发家于此。可能你父辈装修买的红木家具,也都是他们那生产的,工艺、生产线、物流都完全成熟。
市场空间打开后,只要能调动这些成规模的供应链,就有养成新品牌的机会。
我们来看一个品牌,叫源氏木语,它卖的是北欧风的实木家具。
它在2019年天猫“双十一”家居榜排名第五,实木榜是第一,销量是第二名的4倍。2019全年销售额估计能有20亿,和完美日记与喜茶相比,都差不了多少。
它能取得好成绩,主要是做对了两件事:
第一, 产品设计开始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提高性价比。
它有个爆款是实木床,床头有USB插座,有夜灯,有四个置物设计,还能选不同的高度、尺寸。这款床要是摆在你家卧室,太省钱了,插座、小夜灯、床头柜都满足了,方便得你连床都不想起。
功能这么多的床,只要2000多块,“双十一”最低只要1215块。
要知道过去家居卖场里,随便一张实木床都要卖上万块。第二, 它在全国重要城市开了30多家独立门店,把线上线下体验打通。
你去买床、沙发这种大件,只看网上介绍肯定不放心掏钱,还得去线下看看颜色,摸摸材质。所以线下服务也很重要,今年“双十一”,源氏木语的线下业绩增长了1000%。
当然,他们现在还存在盲区。我跟源氏木语的老板聊天的时候,一提产品他就很兴奋,但聊到传播,别说还没有在新内容平台上做投放,他连媒体采访都没有接受过。
这也是家居类品牌普遍的发展阶段,它们还没有意识好好利用“新内容”这个利器。即便如此,单靠产品设计和性价比,就已经支撑了源氏木语这样的家居品牌,走向天猫销量前列。
性价比路线之外,新品牌的第二类,它们会更注重品牌设计的个性。
其中一股夺眼球的势力就是梵几、上下、失物招领所代表的新中式。
其中,上下还是爱马仕旗下的品牌。它把审美红利吃得更透,调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来打造品牌。
这样一套家居搬回家,都让你感觉自己是大隐隐于市的古典文人。
要知道设计感家居,原来在中国是奢侈品、进口的代名词,你还记得吗?
郭敬明炫耀过的达芬奇家居,那就是个包装自己是来自意大利的中国品牌。而现在,设计师们很自信地把中国设计推到了台前。
个性是有了,缺点就是很贵。而且风格这么强烈,一件单品突然放到你家会很奇怪,要好看还得买一整套,决策成本就更高了。所以这类品牌就算设计的颜值很高,短时间也很难做大。
同样是利用了新内容的趋势,为什么在化妆品、运动服装、饮料这些行业就特别管用,家居行业就没法短期带动销量呢?
因为家居行业有两大命门:低频和重服务。低频在于,你在微博看到了好看的柜子,但现在不一定有需求买。重服务在于,就算你最近半年要装修,你还要考虑这个柜子和整个家的设计是不是搭配,还得去线下看看产品具体的尺寸、颜色、材质,最后要在线下店才能完成购买。
这就导致家居行业不会短时间爆发。不过这是数万亿的大市场,长期来看还是有很大潜力的。
个人观点:
1.我认为目前家具行业老龄化严重,具体表现在观念,视野,协作,创新等方面。
2.家居行业是个传统行业,讲究传承,整个行业起点和素质都不太高,又经历了快速增长,心态比较自大,不愿意主动创新改变,新人的环境机会不多。
3.渠道被主要物业卖场长期垄断,物业重点关注地产的增值,和品牌加盟收益,过剩的门店,过剩的硬件投入倒逼高租金,倒逼价格,倒逼以次充好,倒逼卖情怀故事和所谓的生活方式而非产品。
4.大部分工厂都是OEM起家,喜欢短平快,加上专利保护等方面不健全,环保,人工,营销成本高涨,企业看不清未来,不愿意在研发上多投入。
5.互联网冲击下劣币逐良币,线下看样品线上淘是常态。
6.家居行业还有大量同质化问题,消费频次问题,代理商阶层,物流成本等问题。也正是有这些问题我认为家居行业大有可为。
但受行业本身属性和传统观念所限,行业并没有迎来爆发
1.新内容打开了空间,消费者观念升级
更追求将家打造成“景观”,提升居住体验
2.品牌分化
有重性价比的,也有重风格的,满足“新用户”的需求
3.低频、
用户购置家具需要考虑很多方面,而且一般也不会有多少复购率。
4.重服务
商家除了创造线上内容,还需要提供线下服务。
总结:
1.新内容创造趋势,打开了市场未来的空间
2.家居属于低频消费,限于目前经济环境暂时没有爆发。而且暂时也没有打法特别出色的玩家,将现有的消费痛点解决地特别好。
感觉最大的痛点在于——新内容面向群体大多还是年轻人,而年轻人往往又没有多少消费能力,对家居的需求往往排在很靠后的位置。
毕竟升级家居的钱,可以用来涂“完美日记”、穿“李宁”、喝“喜茶”或者“三顿半”,家居先凑合着吧。
个人认为,当这一代年轻人经济上完成“升级”后,再加上行业的进一步摸索、成熟,家居行业会迎来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