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妈妈!”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管护师王小清刚刚1岁多的小女儿,第一次学会清楚地开口喊妈妈,而那一刻,作为山东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员,王小清正在病房救治患者。
刘磊
军嫂王小清
“听说小女儿会叫妈妈了,我眼泪掉下来了。其实当初做出来武汉的决定,我犹豫过、愧疚过,我的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女儿,一个6岁,一个刚刚1岁多。”王小清说,85后的她是山东省齐鲁医院麻醉科主管护师,是一名军嫂,丈夫刘磊是北部战区空军某场站参谋,大年初二便提前结束休假返回部队待命,这个时候,孩子们正需要妈妈。
军嫂王小清出征前,与前来送行的丈夫在机场合影。
“可是,作为一名护士,国家培养了我,现在武汉‘生病了’,我理所应当、责无旁贷地应该为我们的国家尽一份心、出一份力,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荣幸!”
当知王小清的决定,丈夫刘磊平静了一下心情后表态:“媳妇,既然你已经决定好了,那就放心大胆的去吧。女儿放在家里你不用担心,有爸爸妈妈替咱们好好照看着呢……”
尽管王小清对孩子们万般不舍,但是在大家与小家之间,还是选择了报名去了武汉“救人”。2020年2月2日,在出发去武汉前,她写下了这封给大女儿的信。
在武汉的日子累却充满了干劲,每天下班,王小清会点开家里老人孩子们发来的微信,听他们念叨着家里的大事小情……
“王小清在抗‘疫’一线,时刻面临着风险,我现在要成为她坚强的后盾,不能让她在工作中有丝毫的分心走神。”刘磊说,他每天都要抽空把父母拍摄女儿在家中生活的音像编成小视频发给妻子,并时时给妻子加油鼓劲,让她安心。
王小清说:“作为一名军嫂,我能够安心奋战在抗‘疫’一线,与丈夫周到细致的‘后勤保障’分不开。同时,也与他所在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的关心是分不开的。他们那一句句温馨的话语,给了我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妈妈,今天妹妹会喊妈妈了,妈妈妈妈喊个不停,你在家里的时候她也不喊。”“妈妈,你累吗?你什么时候回家?”“妈妈,我今天帮奶奶照顾妹妹了,妹妹很乖”……近日,大女儿发来的微信却让她泪目了。原来,在她不在家的这一个月里,1岁多的小女儿学会了喊妈妈,但是当女儿第一次清楚喊出妈妈的那一刻,王小清正在医院里救治病人。
后来,再和家里视频时,家人又带着小女儿给她补上了那声“妈妈”,听到孩子稚嫩的声音,她又擦起了眼泪。
“孩子,你知道吗,妈妈在这里最期待听到你们的声音,再忙再累我都会笑。”她在心里默默说,等疫情结束,就回家好好陪陪两个可爱的女儿,告诉她们“勇敢的妈妈”回来了。
王小清的同事李雪萍护师告诉笔者,在战“疫”一线,王小清就像个“拼命三郎”。厚重的防护服,她一穿上就是一上午或者一下午,干起活来不叫苦不怕累。更令人钦佩的是,王小清在抗击疫情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时时冲在前,处处做榜样。
连续20多天高负荷工作,让王小清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好在经医学检查断定是劳累过度,她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丈夫,有点头晕、胸闷、乏力。听到这些,刘磊心疼不已,他知道妻子总是报喜不报忧。深思片刻,他给王小清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收到丈夫发来的信息,王小清热泪盈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也回了一条长长的信息:
“姑娘啊谢谢你,谢谢山东医疗队!等你再来武汉,我请你吃最正宗的热干面!”王小清的工作也得到了武汉患者的认可,这是患者张大爷对王小清说的最多的话。
“在这个不足百平方米的隔离房内,我们认识了许多善良的武汉人民,有给我们写诗的张阿姨、有和我们合影留念要美颜的小妹妹,他们和我们一起在努力。”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王小青一直被武汉人民深深感动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这场战“疫”中,有千千万万个像王小清和刘磊这样的家庭,勇于攻坚克难和牺牲奉献。我们坚信,严冬一定会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明天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