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琳 刘明奎 左长宝 王吉兴 彭勃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战“疫”号角响彻齐鲁大地。广大转退军人纷纷以各种形式参与或支援疫情防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70多年前,山东人民用小推车支援淮海战役的“小推车”精神,在这场抗“疫”中,再一次呈现。近一个月来,山东人民以源源不断的“弹药”有力支援全国战“疫”。齐鲁大地上,父子兵、夫妻兵、兄弟兵、祖孙三代兵一起上阵的身影不断显现,他们闻令而动,勇挑重担,冲锋在前,敢打硬仗,以“最美逆行”投身疫情阻击战。
防控父女兵 责任担在肩
在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张屯村疫情防控队伍里,有这么一对父女组合:父亲孟现武,是个退伍老兵,女儿孟瑶瑶,2019年年底退伍。
今年疫情爆发后,孟现武主动申请加入了村里的防控队伍,每天准时出现在执勤岗位上,当好乡亲们的健康“守护神”。2019年9月退伍,返回大学校园继续学业的孟瑶瑶放假后,也和父亲孟现武一样,向村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刚开始,村干部觉得孟瑶瑶是个女孩子,值班执勤不方便,没有同意她的要求。但孟瑶瑶跑到村部坚定地说:“我是退役军人,在这关键时刻,哪能宅在家里不作为?”
当天,张屯村的街头便有了孟瑶瑶和父亲两代退役军人共同值守的镜头。在执勤点上,父女二人分工负责测量体温、登记信息、疫情宣传、消杀灭毒等工作,配合得非常默契。
“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有觉悟有担当,他们才是俺老百姓眼里的大明星!”村委委员李美金评价道。
在孟现武父女的心中,退役军人脱掉的是军装,脱不掉的是军魂,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本色,关键时刻,只有敢于冲锋,做好表率,才无愧“兵”的称号。
抗“疫”父子兵 军魂依旧在
“大妈,为了您和大家的安全,请戴上口罩......” 在青岛即墨区环秀街道佳源都市社区,退伍老兵寇祥波每天都反复提醒着居民。
在防控正需要人手的时刻,寇祥波的儿子,退役军人寇世臣也积极参战。
社区负责人于明梅说,寇祥波父子受领到任务后,分别坚守在执勤点,配合社区人员做好查验、劝返、消毒等工作,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2月15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但父子俩执勤换班后,又承担了小区内的消毒工作,一天下来腰酸腿疼,疲惫不堪,但他们没有丝毫怨言。
社区志愿者张师傅说:“他们父子俩还是居民的‘快递员’,居民购买的生活物品放在卡口后,父子俩总会及时送达,他们都是热心肠。”
在曲阜市姚村镇姚西村的“卡口”上,也忙碌着一对党员和退役军人父子,他们是决战疫情的“黄金搭档。”
父亲赵长建村党支部书记,是个30多年党龄的老兵,儿子赵亚军,是党员,也是退役兵。因为这场阻击战,父子俩再次并肩“战斗”。
疫情发生后,赵长建带领党员干部值班值守,异常忙碌, 赵亚军看在眼里,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防控工作中。他组织成立了青年志愿者突击队,自掏腰包购买了消毒液和消毒器械,为了抗击疫情打乱了生活秩序。
春节后,父子俩已共同参战18天。疫情面前,父子俩不退缩、不畏惧,用行动阐释了一名党员、一名老兵的责任与担当。
一声“到”,一生“到”。疫情发生后,一纷纷请战书,一个个坚守的身影,彰显了每个老兵的大爱情怀。
上阵夫妻兵 退伍责任在
“作为老兵,在这场‘人民战争’中,我们必须站出来、冲上去,不能给退役军人丢了分。”山东省青州市退伍军人申军辉与妻子汲艳坤,在抗击疫情中主动请缨,冲锋在前,带领公司民兵和保安队员,在路口设立卡哨、人员摸排及出入管控等工作。
1982年出生的申军辉、汲艳坤,分别于2007年和2004年退伍。退伍后,他们积极创业就业,于2016年成立山东坤安保安服务公司,每年为退役士兵推荐就业岗位300余人,公司建有民兵应急排,是当地口碑叫好的民营企业。
疫情爆发后,申军辉夫妇带领公司民兵应急排30人,第一时间坚守在防控一线。“我们的民兵全员上岗,关键时刻就要发挥‘尖兵’作用。”申军辉说,他和妻子带领民兵自大年初三以来,已连续执勤一个月,没有休过一天假。
“民兵执勤实行黑白两班制执勤,我们哪能安心在家休息啊。”妻子汲艳坤说,因为他俩不在家,孩子交给了年迈的父母照顾。
为保障民兵和保安队员的自身安全,上岗前,申军辉邀请市防疫部门的专家讲解了个人防护知识,配备了防护物品。民兵分队和200余名保安也全员上岗。分布在人流量大的银行、停车场、车站、小区和村头防控。申军辉、汲艳坤也坚守在卡口,对过往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排查登记、测量体温、说服劝返、消杀灭毒等工作。对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的人员,及时上报,进行隔离。
每天换班后,申军辉和妻子还要到各个执勤点发放防护物品和食品,慰问一线队员。
连日来,申军辉夫妇还带领民兵为益都师范附小全面消毒,为10余名孤寡老人登门送上蔬菜、面粉等生活物品。78岁的梁大娘拉住申军辉夫妇的手感激地说:“别人都宅在家里躲瘟神,你们还冒着风险来看俺,你们真是热心肠!”
2月6日,申军辉夫妇先后向青州市城乡环卫中心、市公安局特巡警大队、益都街道、邵庄镇政府及车站派出所等单位捐赠了价值30000余元的口罩、棉衣、消毒液等物资。申军辉说:“东西不多,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青州市人武部政委徐考成介绍,在申军辉夫妇的带动下,全市3000余名退役军人和民兵骨干冲锋在抗疫一线,展现着“最美逆行”的身影。
“疫情不消,我们不退,愿早日冰雪消融,繁华盛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守岗位,为抗击疫情贡献微薄之力。”申军辉说。
“打仗”兄弟兵 合力保健康
“乡亲们请注意,疫情防治异常严峻,请大家不要出门、不要聚会,如需出门戴上口罩......”连日来,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和圣苑村村民展华立和哥哥展召江一直奋战在执勤一线。展华立今年33岁,是广西南宁的一名现役军人、党员。1月22日回到父母家里后,毅然舍弃在家中陪伴老人的机会,参加村里值班执勤,并捐款1000元,为执勤人员购买了防护物品。
展华立的哥哥展召江也是一名党员,退役军人,现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消防公司就职。春节前回家后,与弟弟展华立一起投入到疫情防控中。
“儿子,你们一定要尽职尽责,保护好村民的健康,家里有我,你们安心工作吧!”在执勤点,展华立的父亲展光民为两个儿子送来饭菜,嘱咐他们坚守岗位。
“双黄连能治疗疫情是谣言,请大家擦亮眼睛,不要轻信,贻误病情。”2月10日,在青岛即墨区龙山街道前东葛村小区防疫卡点上,村里在校大学生、今年报名应征的青年民兵刘鑫刚,正在卡点对过往行人进行疫情知识宣传。
刘鑫刚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军人,他看到退伍回来的哥哥刘鑫磊加入了社区党员突击队参战,也自觉加入到了应急执勤小组。
刘鑫刚对村党支部书记刘丽亚说:“我是一名民兵,也即将成为一名军人,疫情面前,我绝不能当旁观者!”
兄弟齐上阵,合力护家园!疫情面前,他们勇于担当,同心协力,织密村庄疫情防控网,在“火线”上践行了初心和使命。
祖孙三代兵 抗疫当先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在东营市河口区,有这样一个家庭,祖孙三代都是退伍兵,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他们都坚守在防控第一线。
于耀增,是河口区人武部职工,1990年入伍,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兵教练员标兵”,在民兵教练员岗位上摸打了25年,曾在2003年抗击非典过程中,连续两个月战斗在一线。疫情防控展开后,他带领基干民兵坚守在公路检查站,严把进入辖区“第一关”。经常一站就是半天,虽然训练时留下的老伤隐隐作痛,但他咬紧牙关不吭一声。他说:“我曾是一个兵,倒也要倒在冲锋的路上”。
于耀增的父亲于洪泉,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作战,是村里老书记。疫情发生后,91岁的他拄着拐杖去看望执勤的民兵,跟他们讲述当年他在战场上打鬼子的故事。尽管年龄大了,但他每天都到村里的防控点上转一圈。他说:“虽然我不能在点上和他们执勤,但我去给他们鼓鼓劲,就感觉和他们并肩战斗,打鬼子时我不当‘逃兵’,抗击疫魔我更不能当‘逃兵’。”
于衡是于耀增的儿子,2013年入伍,是一名海军战士。从小听着爷爷战斗故事长大的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疫情面前,他在部队担负单位家属院防控工作。由于家属院建得早,住户复杂,他与战友一家一户的摸排、逐门逐户登记信息,整理了3600余条住户信息,确保了家属院无输入、无扩散、零疫情。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祖孙三代兵,抗疫当先锋,从他们身上,显示出了忠诚、担当、奉献的底色。
“武汉加油,湖北加油!”“武汉挺住,武汉必胜!”这是希望的声音,这是团结的声音。一声声鼓励,激发了疫区人民战胜“疫魔”的信心,一份份爱心,构建起了一道道坚实稳固的防线。在国家有难、人民有需的时候,他们从来没有犹豫过,以“最美逆行”递交了一份份优秀答卷,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壮歌。
战“疫”有我,本色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