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有了惩戒权,那越认真的老师,越倒霉

2019-07-31   神通奶爸

上周六,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白岩松老师讨论了一个话题“惩戒的尺度”。整篇报道下来,白岩松老师是认为老师需要有惩戒权的,但是这个惩戒权需要把握一个尺度。

虽然我也认为适当的惩戒是对的,但是在谁应该拥有惩戒权上,我有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不应该把惩戒权交给老师。

我之所以有这种观点,主要基于以下3方面:

1、惩戒的尺度难以把握,具体实施有很大难度

惩戒最难把握的就是尺度,因为众口难调。有的父母可能能接受老师打骂孩子,但是有的父母可能最基本的批评都不能接受,认为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这个尺度是最难把握的。

当我们教育部门经过各种考察,制定了一系列的惩戒规章制度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谁来监督呢?谁来评定惩戒是否符合规章制度呢?

任何制度都不可能严格遵守的,很容易就出现过松或过严。一旦遇上难玩的家长对教师的惩戒不认可,监督调查取证的困难,就容易产生纠纷,让老师道歉,让老师赔偿。学校是公共机构,为了维护形象,为了息事宁人,很容易让步。那么最终倒霉的就是老师。

退一万步讲,即使经过各种调查取证,证明了老师是正确的,是无辜的,但这种审查、父母的批评辱骂不认可,会不会寒了老师的心呢?我想肯定的。那么老师下一步的最佳选择就是慎用惩戒权,能不用尽量不用。

最终结果,惩戒权沦为一种形式。

2、当老师拥有惩戒权后,越认真的老师越倒霉

虽然不想这样说,但是当老师有了所谓的惩戒权后,越认真的老师越容易倒霉。

为什么?说两个案例,都是最近的。

第一个案例就在本月,7月3日安徽铜陵周安员老师投江自尽。

起因是班里一男生和一女生因为一支笔的事发生纠纷,周老师上前制止,抓住男生的手腕,不让他打,给孩子留下了红印。但是男生家长认为周老师殴打了学生,致使孩子受伤,让周老师在全班道歉,并承担医药费。学校认为周老师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并没有对学生产生大的伤害,拒绝了家长的要求,并报警。警察到后,也认为周老师没有过错。但是男生家长依然不依不饶,并扬言要上访,让周安员老师都做不成。派出所进行了调解,调解结果却是要周老师支付男生看病检查费930元,周老师不服,表示拒绝。但为了息事宁人,最终周老师的丈母娘,替周老师支付了相关检查费。

但是周老师一直想不开,最终投江自尽,以死明志了。

第二个案例发生在今年4月份,但是却在7月份在网络上爆发,五莲老师被辞退

今年4月底,五连二中2016级3班的三个学生私自逃课到操场玩耍,被班主任杨守梅老师教回,并用课本抽打了他们。家长对这样的惩罚不认可,认为老师体罚他们孩子,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最终五莲二中对杨老师做出了处分决定:

1.扣发杨某某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奖励性绩效工资;

2.责成五莲二中2019新学年不再与杨某某签订《山东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

3.将杨某某自2019年7月纳入五莲县信用信息评价系统“黑名单”。

可以说基本断绝了杨老师的教学生涯。

而就是这个所谓的“差老师”,她的班级中考全县第一,前十名占了4名,全班没考上高中的只有两名,而这两名还恰好就出自这逃课的3个学生中。

两个老师都是认真负责的吧,结果呢?越负责的老师,越容易倒霉,因为你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明事理的家长,这时候如果老师越认真,就越容易跟这样的家长爆发冲突,最后为了息事宁人,老师就成了牺牲品。

3、没有给老师相应的权力,却总想老师负担更大的责任

赋予老师惩戒权,说白了就是让老师为父母的错误而买单,父母教育不好,指望老师来教育。

惩戒权适用于什么样的孩子?不是学习好的,也不是学习差的,而是那种品德、习惯不好的孩子。但是教育孩子品德习惯,不更应该是家长的责任吗?指望老师用个惩戒权,面对班里40-50个学生,一天见不了2个小时,指望这样能教育好他们的品德习惯,现实吗?

我们现在的教育,对教师的期望太高了,又是让他们为人师表,又是要他们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却没有给予老师相应的支持。指望给予老师一个小小的惩戒权来教育好孩子,不现实,而且估计老师行使惩戒权还要提心吊胆的,生怕被家长投诉。

有什么可实际操作的办法

授予老师惩戒权,可操作性太低了,我到是有点建议。

1、学校设立专门的惩戒室或惩戒人员

也不要授予老师惩戒权了,直接每个班级或者年级设置惩戒室或者专门的惩戒人员,持证上岗,有问题让他们来惩戒,老师只管专门教授知识。

惩戒人员就跟现在的警察执法一样,全程记录,有任何问题都有据可查,从而做到公平公正,父母既不用担心孩子被过度惩罚,老师也不用担心被家长举报。

2、分成可惩戒班和不可惩戒班

有的家长能接受孩子被惩戒,有的家长不能接受,那么直接分班,可惩戒的一个班,不可惩戒的一个班,签订合同。这样老师这样就心里有数了,该打就打,该骂就骂,没有后顾之忧。

其实以前的教育就类似于上了惩戒班,父母都认为老师可以打孩子,所以,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就没有那么多顾虑。

3、让父母来惩戒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应该是父母来惩戒孩子。

教育知识靠老师,但是要培养孩子的品德习惯主要应该靠父母,老师只能起辅助作用。简单的批评教育,老师还可以做。但是那种需要体罚学生的事,还是交给父母自己来操作吧,打轻打痛来自己掌握,打出问题来也怨不得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