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引发腹泻,吃还是不吃?如何安全的吃?

2020-08-21   医联山东

原标题:小龙虾引发腹泻,吃还是不吃?如何安全的吃?

都说唯有美食不可辜负,小龙虾似乎也成了炎炎夏日中的一道美食。然而很多人因为吃小龙虾出事,关于小龙虾能不能吃,大家却有种种疑惑,今天就来给大家解答关于小龙虾的一系列疑问。

为何小龙虾会引起腹泻呢?

每到夏季,因小龙虾引发腹泻到医院就诊的人数大增,无外乎以下三点原因:

01.食物不洁净。龙虾蛋白质含量高,夏天气温高可能引发致病菌感染。(这种原因最多)

02.小龙虾做法一般偏辣,偏油腻,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无法耐受的人会出现肠道反应。

03.食物过敏,有些过敏体质的朋友会对虾蟹等食物过敏,或者对烹饪龙虾的某些调味料、辅料等过敏,从而引起腹泻,这其实是一种过敏反应,并非肠胃炎。

为何小龙虾会引发急性肠胃炎?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肠胃炎常见病因为细菌和毒素的感染和物理化学因素。

细菌感染以沙门菌属和嗜盐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见,常有集体发病或以家庭为单位聚集发病,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鱼或吃了嗜盐菌生长的虾、蟹、螺等水产品及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饭等而诱发本病。物理化学因素则为进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磺胺或某些抗生素等导致抗生素或其他药物相关性腹泻。

得了肠胃炎该怎么处理?

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轻型腹泻,一般状况良好,每天大便3-5次左右,常为黄色稀水样便,如果腹泻次数不多,可以吃点白稀饭等清淡流食减轻胃肠道负担,并喝少许盐水补充电解质,如果腹泻次数每日超过10次以上,极易导致脱水,如果还伴有有恶心、呕吐,纳差、乏力、发热等并发症,建议到医院专科医生指导下治疗。

注意:吃小龙虾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01.肉体松软无弹性极有可能是死虾:买小龙虾最怕遇到死虾,因为小龙虾死后腐坏的很快,会分解产生组胺等有毒物质,滋生有害病菌,食用后容易导致腹泻等肠胃道感染性疾病,危害身体健康。烹调加工后的小龙虾端上来后,如果有浓烈腥味、虾体散开发直、肉体松软无弹性、颜色变深、壳身有较多黏性物质等现象,那么就极有可能是死虾制作的。

02.在家烹饪加工前清水喂养24小时:在家烹饪小龙虾时,一定要高温煮熟煮透,可通过观察虾仁横截面颜色是否一致来判断是否煮熟,建议在烹饪加工前,一定要清水喂养24小时左右,让虾体吐出代谢物,另外,要用刷子洗净其身体上的脏物,同时隐藏了大量泥沙和细菌的肠线也必须剔除干净,再用清水充分地清洗2-3次。

03.积聚毒素病原菌虾头千万不要吃:“小龙虾的虾头部分千万不能食用。”小龙虾的头部是吸收并处理毒素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易积聚病原菌和寄生虫的部分。此外,吃虾时也要有节制,不要一次食用过多,因为虾是高蛋白食物,部分过敏体质者会对小龙虾产生过敏症状。小龙虾是含嘌呤较高的水产品,痛风病人也不要食用。

04.虾死亡时间越长积累的毒素越多:虾内含丰富的组胺酸,这是令其味鲜的主要成分。但虾一旦死亡,组胺酸即被细菌分解成为对人体有害的组胺物质,还有虾的肠胃中常含有致病菌和有毒物质,死后体内极易腐败变质,特别是随着虾死亡时间的延长,虾体内积累的毒素更多,吃了便会出现中毒现象。此外,虾体内多有肺吸虫的囊团和副溶血性弧菌等,如吃了未煮熟的虾,就容易感染肺吸虫病和导致胃肠道中毒,鲜虾煮熟后不宜存放,第二次食用必须重新加热。

05.吃虾后不宜服维生素C片剂: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虾等贝壳类食物中,含有一种浓度较高的“五价砷化合物”,该物质吃下去本身对人体无毒害作用,但在服用维生素C片剂后,可使原来无毒的砷化物转为为有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能危及人的生命。

06.过敏病患者注意虾并非人人可食:某些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如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皮炎、过敏性腹泻等等,约有20%的病员可由食虾激起发作,因此,已明确对虾过敏的,在缓解期和发作期都不要进食。

07.好虾甲壳很完整吃时佐以姜与醋:选虾的标准是以个体完整、甲壳不脱、外壳清晰鲜明、肌肉致密、尾节伸屈性强、体表洁净有干燥感的为佳,变质、变色、体表冷红、串血水、节间松弛或有异常气味的,不宜食用。吃时,要将虾涮洗干净,品尝时一定要加姜加醋,既能解腥增鲜,又能发热散寒,帮助消化,更有杀菌消毒作用。

想了解更多专业疾病科普知识?欢迎关注“医联山东”微信公众号。

医联山东由山东省医师协会主导,与医院信息系统实时互联,提供山东省内各大医院预约挂号、专家讲堂、缴费充值、报告查询等线上就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