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季,病毒就开始繁衍滋长,是病毒传播最猖狂的时期。有一种令家长们无比紧张和恐慌的疾病——疱疹性咽峡炎,进入了高发期,全国各地患儿人数增加。而且它跟手足口病很相似。
今天,山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张葆青,就为大家解答疱疹性咽峡炎的相关问题。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来势汹汹,但它并不可怕。很多人把它和它相对凶险的“表兄弟”——手足口病混淆了,甚至认为它们是一回事。
其实它们不是一回事,但两个病实在是太像了,撞脸指数高99.99%。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都是出自同一个家族,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肠道病毒。
它们都是在口腔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咽痛,症状和传播途径上极为相似,但又有所区别。
区分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
1、位置、症状不同
疱疹性咽颊炎先发热再长疱疹,而且只有口腔和软腭会长疱疹,咽痛明显。
手足口病的口唇、手和脚,包括肛门周围,都会长有透明小水泡,关节部位还可见皮疹。
出疹后患儿会发热,多是中低烧,咽痛症状不明显。
严重程度不同
疱疹性咽颊炎虽然来势猛烈,但实质上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一般1~2周就能自愈。
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会有并发症,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还会危机生命。
因此,从并发症来看,手足口更危险。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
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自限性疾病,只要及时就医,护理得当,一般4~6日可以痊愈,严重的可到2周。
因为由不同型病毒引起,很多孩子会重复多次发病。
如何判断疱疹性咽峡炎?
用言简意赅的四个特征概括,那就是:
1. 突然发烧:
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
2. 喉咙痛:
年龄较大的患儿会说喉咙痛,婴幼儿则表现为拒食。
在咽峡部可以看到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大多数孩子会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
3. 不愿吃饭:
有的宝宝咽痛明显,喝不下水也吃不了东西,导致脱水严重(眼窝深陷、嘴唇干裂、精神萎靡,在清醒状态下 6 小时以上没有排尿)。
4. 流口水:
口腔疱疹及喉咙痛非常明显,宝宝常因疼得连口水都不愿吞咽,所以会有流口水的现象,甚至成天哭闹不止,异常烦躁。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上4种症状,赶快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检查。
想了解更多专业疾病科普知识?欢迎关注“医联山东”微信公众号。
医联山东由山东省医师协会主导,与医院信息系统实时互联,提供山东省内各大医院预约挂号、专家讲堂、缴费充值、报告查询等线上就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