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020-03-02   保山日报网

少数民族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砥砺奋进,春华秋实。2019年,我市组织部门以维护核心、服务中心、激励人心、赢得民心为己任,聚焦聚力保山决战脱贫攻坚、建设现代化大城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目标,以扛起“第一责任”、落实“第一要务”、激发“第一动力”、紧盯“第一标准”、抢抓“第一资源”、定位“第一梯队”为着力点,提高站位抓实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实现了政治建设有力、服务大局精准、特色亮点鲜明的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行进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征程上,唯有创先争优、创新实干,才能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全市组织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和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党的建设“成效”助力跨越发展“实效”,在全市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行道路上奋力追梦奔跑,奏响高质量跨越发展强音。

扛起“第一责任”

高标准严要求抓实主题教育

过去一年,我市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市委组织部领导班子集体“挂帅”,班子成员分别兼任主题教育各工作组负责人,并从部机关抽调12名干部担任各工作组成员和联络员,确保主题教育有力有序推进。通过认真履行组织者、示范者、落实者的各项职责,进一步提升了统筹协调能力,对新时代全市开展党内集中教育进行了新探索,积累了新经验。

弘扬善洲精神历久弥新。充分发挥杨善洲精神发祥地的干部教育资源优势,以做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为目标,持续掀起学习杨善洲、张富清、张桂梅、郭彩廷等先进典型热潮。

抓实整治整改落地见效。牵头制定全市主题教育专项整治“1+10”方案和“1+1+N”整治工作机制,对牵头负责的“整治选人用人风气不正”和“违规经商办企业谋取非法利益”等专项整治工作,以每旬收集汇总1次工作进度、每半月分析研判1次推进情况、每月集中反馈1次存在问题的“三个一”方法抓整治,做到清单制管理、项目式推进、责任化落实。

基层党员利用活动场所开展党性教育

落实“第一要务”

夯实党的政治建设基础

事在四方,要在核心。我市旗帜鲜明地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全面融入组织工作中。干部工作突出政治标准,基层党建突出政治功能,人才工作突出政治引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显著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

一以贯之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要求落到实处,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百名讲师上讲台”“千堂党课下基层”“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组织举办“博士100分”新时代党员教育19期,全面完成75个乡镇(街道)党校建设,实现13.12万名党员集中轮训全覆盖。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核考察办法(试行)》,776名市管领导干部和143名乡镇党政正职向组织提交了个人“政治画像”。

围绕“三城建设”添能助力。举办“三点一线”干部教育环线新闻发布会,加大以“一校两院一基地”为基础的干部教育环线建设,杨善洲干部学院、腾冲干部教育学院分别入选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围绕保山现代化大城市发展定位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举办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各类专题培训班114期1.57万人次,引导干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

紧盯脱贫攻坚精准培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扶贫政策知识、扶贫工作方式方法等为重点内容,以“实干+实训”为主要方式对全市3.13万名脱贫攻坚干部进行培训,在2018年基础上圆满完成了将全市脱贫攻坚干部轮训1遍的任务。追授脱贫攻坚一线“保山市优秀共产党员”3名,其中2名被省委追授为“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激发“第一动力”

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惟在用人。我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高标准完善干部工作体系,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激发干部“第一动力”,倾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树牢选人用人导向。从县(市、区)提拔处级干部61名,占全年提拔干部的27.1%。提拔35岁左右的处级干部51名,占全年提拔干部的22.7%,全市干部队伍的年龄、学历、性别等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因脱贫攻坚工作实绩突出提拔使用干部447名,占全年提拔干部总数的37.1%,脱贫攻坚一线选拔任用干部导向更加鲜明。同时,干部跨系统、跨领域交流渠道更加通畅,党政机关与高校、金融部门和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双向交流处级干部33名,干部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严管就是厚爱。不断抓实干部监督管理,聚焦选任监督,在四届市委第九轮巡察期间派出3个工作组深入9个市级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做到查核到位、整改到位、追责到位,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作为16个州市唯一代表,在全省干部监督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注重日常培养锻炼。着眼事业长远发展,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师资、教学、管理、弘扬传承杨善洲精神等方面形成战略合作;与上海市闵行区签订干部教育培训合作共建协议,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培训31期共1335人次;继续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在职干部硕士研究生班,在读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研究生分别达87人、30人。

稳步有序推进公务员改革。平稳推进市级机构改革公务员转隶工作,有序推进公安机关执法勤务警员职务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改革,稳妥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逐步理顺全市机构编制、参照管理等历史遗留问题;扎实做好2019年度148名公务员考录工作,统筹做好公务员初任、科级干部任职、选调生示范培训。

紧盯“第一标准”

激发基层党建整体活力

欲筑室者,必筑其基。我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统筹深入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基层党建活力进一步激发,党建示范引领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

压实党建责任。创新开展市县乡村基层党建“四级视频调研”;确定市级党员领导软弱涣散党组织联系点,统一制定评估验收办法,144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整顿完成;在龙头企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建立党组织229个,“三个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

落实党建任务。遴选省级示范党支部13个、市级示范党支部25个,完成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3314个;结合资格联审补齐配强村“两委”成员84名、村民小组干部302名,“尽锐出战”选派驻村工作队员1512名,全覆盖建立青年人才党支部75个、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3199名,670名村干部参加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行动计划,全市所有村集体经济均达到5万元以上;研发“六扇门”党务进阶智能管理系统,“互联网+党建”创新推进;“5个专项整治”取得实效,机关、学校、“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工作明显提升。10部党员教育视频片在全省评比中获奖,被评为“全省党员教育制播工作先进单位”。

做实试点示范。以“到支部·在一起”为主题,探索“双清单、双报到、双反馈、双评议”的“四双工作法”,腾冲市“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完成全省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专项整治试点工作,探索总结“一个意见五个办法”长效机制并在全市推广;64个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5个省级边疆党建长廊“四位一体”建设试点项目稳步推进;完成30个乡村振兴“党建+”示范乡村创建;积极创建党群部门、街道社区等7个基层“党建联盟”,基层党建示范群“辐射”效应不断扩大。

博士服务团到保山调研

抢抓“第一资源”

集聚跨越发展人才之力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创新思路方法,抢抓“第一资源”,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体制机制建设扎实推进。研究制定出台《保山市引进人才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保山市市级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事业编制管理办法》等制度,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激励等机制,逐步构建了有章可循、有事可干、有人做事、有钱办事的人才工作体系。

高端人才引进取得突破。找准博士研究生需求点,从编制、补助、培养角度入手,引进博士研究生4名;加强到高校招聘紧缺专技人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34人。

人才重点项目落地见效。认真抓实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人才专项申报,2019年,我市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人才13名,2人获得研修访学支持。创新“保山发展·人才支撑”主题,通过“专题调研+主题发言+交流互动”方式组织开展保山人才工作论坛4期,引导各行业、各领域人才聚心汇智、群策群力共商保山发展大计。扎实开展本土人才培养,评选“永昌系列”人才22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9人。投入资金108万元,实施“农村人才培训行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建好用活人才培育平台。充分利用腾冲市“云南省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基地”,邀请国内院士、专家、教授莅保开展智力服务340多人次;选送党政人才、农技人员、教师、医生等人才到北京、上海、江苏等地进行培养。保山市小语种实用人才培养做法获评“第四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

定位“第一梯队”

打造过硬队伍建设模范部门

打铁还需自身硬。过去一年,市委组织部通过11次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16次干部职工大会集中学,50余次党支部分组讨论,不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向深入。始终把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公务员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筹划推进,市、县两级公务员管理体制均调整到位。

培养能力过硬干部。通过组建读书兴趣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提升干部“会写”“会说”“会做”能力。部机关1个课题被列入全国党建研究会重点调研课题,3个课题被列入组织系统省级课题,“保山党建‘微世界’视频展播活动”被中央组织部评为组织系统“网络正能量”优秀专题活动;3篇参阅类信息被中央组织部《组工参阅》采用,近60篇信息、简报被《云南组工信息》《云南组工通讯》采用,党委信息完成率达370%;与组织人事报社共建党建示范通讯站,在中国组织人事报、组织人事报、中国共产党员新闻网、云南网、云岭先锋网等媒体刊发组织工作宣传稿件640多篇,全市组织工作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锻造作风过硬队伍。落实“01234”工作法考核办法,制定部机关“基层减负年”五项措施,从精简文件、压缩会议、优化督查、改进调研等多个维度进行严格要求,树立了“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形象。

聚焦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聚力新担当新作为新挑战。2020年,是全市与全国、全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当前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阶段,全市组织系统将以解放思想“求变”驱动组织工作“裂变”,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着力健全和落实干部、组织、公务员、人才各项制度,着力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奋力开创全市组织工作新局面。

本报记者 宝 洁

责编: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