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美食可不止米粉

2019-06-08     大罗言酒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桂林山水甲天下”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认同,但它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千姿百态的山峰,蜿蜒曲折的江水,确实让人不得不为之赞叹。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桂林三花酒”的文章,其实,桂林的美食同样优秀,在桂林景点已经高度商业化的今天,难得的是当地美食还保留了不少原始的风貌。

荔浦芋扣肉

曾上过《舌尖上的新年》的广西美食,它采用正宗桂林荔浦芋、带皮五花肉、桂林腐乳和各式佐料制作而成。将带皮五花肉和切块荔浦芋过油炸黄,然后将五花肉块皮朝下,与芋块相间排放碗中蒸熟,翻扣入另一盘中即成。特点是色泽金黄,芋片肉片松软爽口,浓香四溢。

桂林田螺

桂林的特色小吃,每天在夜市及中高低档餐厅均可吃到,在吃之前,加入蒜泥、葱花等调味品,吃起来滋味十足。

吃田螺,讲究“喝”,要用手指捏紧螺蛔,嘴巴凑近螺口用力吸吮,便会发出“咝咝”的声音。当用力时,会同时将肉与汤吸出,当螺蛳肉吸不出来时就需用小竹签来帮忙挑出。螺蛳汤是煮田螺的精华,用它做出的螺蛳米粉,鲜辣得会令人额上冒汗,脸上放光,过瘾极了。

白果炖老鸭

桂林餐馆里的“硬菜”,传统滋补菜,采用桂林特产白果和老鸭,其特点是鸭肉鲜香、白果滑嫩、汤清味浓,具有滋补生津、润肺益气功能。

其做法也有讲究,白果外壳敲掉后,在开水里煮几分钟后捞出,剥掉红衣,摘去里面的绿芽(切记:绿芽有毒)。备用。老鸭斩件,用姜片葱结飞水后与白果一起放砂锅里,放姜片葱结一小块陈皮,水适量大火烧开,小火炖四个小时,调味即可。

恭城油茶

老桂林人每天早餐都要“打油茶”,而各地的油茶却各有其不同的风味,其中以恭城油茶最为有名。油茶的传统制作方法是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恭城一带还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涩。

如今有些当地菜馆也将油茶作为免费的餐前小食提供给顾客。油茶的制作方法略为复杂,一般采用猪油或肉骨汤捶打熬煮而成,然后放入香葱,食用时放入炒米花、脆果(炸油果)、花生、炒黄豆等,风味独特。

桂林米粉

这绝对是桂林的美食名片,虽然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卖,但和很多城市的特有美食相同,只有在当地,才是最原汁原味的。实际上,“桂林米粉”并不是指代某种特定的粉,而是一类米粉的统称,其中包含了卤菜粉和汤粉。经典的卤菜粉是靠卤水调味的干拌粉,配上几片卤肉和酸过的小菜。

卤水通常装在一个小壶里,和配菜一起放在佐料区,看上去随意且不起眼,但每一个桂林人都懂得卤水即是桂林米粉的灵魂。

配料无外乎八角、桂皮、甘草、罗汉果等,牛骨和猪骨的加入也很常见,但因为涉及配比和火候等因素,每家店熬制出来的卤水都不尽相同。卤水难熬,也难怪桂林米粉一出了桂林就水土不服,好好的干拌粉清一色都变成了汤粉。

第一次吃卤菜粉的人,拿到米粉之后很可能一脸懵圈,除了米粉和几片卤肉之外啥都没有,其实,还有好多配菜在佐料区需要自己放,葱花、腌萝卜、酸豆角、糟辣椒、干辣椒,还有自助的筒骨汤。关键的是,如果看到有人吃粉之前放了骨汤,八成不是本地人。地道的吃法是先嗦粉,后喝汤。

酸店

酸店里售卖的食物,本质上来说属于泡菜,桂林人管这叫“泡酸”,想必不少人家也是有个“酸坛”的。这让我想起了江浙一带人家里的“臭坛”,万物皆可“臭”,什么东西但凡老了,不好吃了,想长时间保存的,就随手丢到坛子里“臭”一下,臭苋菜杆、臭千张、臭冬瓜都是这么来的。到了广西这边,却兴起万物皆可“酸”来了。

在别的地方,泡菜是用来下饭或者当开胃小菜,而桂林人的酸店却以泡菜为主角。在这里,各种“酸”过的小菜是街头极受欢迎的风味零食。 酸店所选用的食材种类十分丰富。不仅有像萝卜、黄瓜这种根茎类蔬菜,还有木瓜、芒果、西瓜皮这样的水果。

桂林美食的口味比较繁杂,这跟广西的地理位置脱不了干系。东部(梧州)的饮食偏向于广东,西边的口味接近云南,边境地区又和越南有不少的渊源,整体口味极不统一。因此,来桂林,除了嗦粉,还可以挑一两家桂菜尝个鲜。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OMBCmwBmyVoG_1Ztle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