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东北饮食与豪爽的酒文化

2020-07-31     大罗言酒

原标题:辽宁东北饮食与豪爽的酒文化

在辽宁大地上,可以说是北有粮仓,南有鱼场,西有林棉,东有果园,为辽宁人的饮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沈阳回头

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有姓金的一家人在沈阳北门里开设烧饼铺谋生。此后,这种食品一时名声大振,官民争相购买,生意日趋兴隆,故而取名“回头”。

马家烧卖

马家烧卖享誉沈阳地区。由于马家烧卖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好,造型美观,所以深受群众欢迎。马家烧卖的独到之处在于用开水烫面,柔软筋道,用大米粉做补面,松散不粘,选用牛的三叉、紫盖、腰窝油等三个部位做馅,鲜嫩醇香。

红梅鱼肚

这道美食以鱼肚为主要材料,配之以虾肉,猪肉,香菇,虾黄,青菜等。清淡鲜嫩,营养丰富。这道美食在本溪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可以说这道美食是辽宁本溪人最为骄傲的美食。

锦州什锦小菜

锦州什锦小菜主要以小黄瓜、油椒、豇豆、芹菜、苤蓝、茄包、芸豆、地梨、姜丝、杏仁等十种新鲜蔬菜与虾油配制腌成。成品鲜嫩翠绿,味道鲜香,清脆适口,色香味俱全。

白肉血肠

白肉血肠,是从古代帝王及族长祭祀所用祭品演变而来。据《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仪注篇》记载,满族长期以来信仰萨满教,祭祀过程中,以猪为牺牲。每逢宫廷举行祭祀时“司俎太监等舁(即抬)一猪入门,置炕沿下,首向西。

司俎满注入洲一人,屈一膝跪,按其首,司俎满洲执猪耳,司祝灌酒于猪耳内……猪去息后,去其皮,按节解开,煮于大锅内,……皇帝、皇后亲诣行礼……,神肉前叩头毕,撤下祭肉,不令出户,盛于盘内,于长桌前,按次陈列。皇帝、皇后受胙,或率王公大臣等食肉。”这种肉叫“福肉”即“白肉”。

贻贝

大连人称贻贝为“海红”,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高,素有“海中鸡蛋”之称,加工成海红干,即“淡菜”,淡菜味咸,不及鲜海红鲜美,且口感差,但对内地居民来说,能品尝到这种海物,也算是有口福。冷冻贻贝串口感爽嫩,味甜酸、微辣,为佐酒佳品,亦是美味小食品。

辽宁除了东北风味的美食,酒文化也是出名的豪迈,很多喝酒文化让人瞠目结舌,例如带着一杯酒的量喝,会被看不起、酒桌不分男女等等。

辽宁人爱酒,但并不挑剔。关系亲近的、经济条件一般的,亲朋好友请到家里,弄几个炒菜,唠唠嗑,酒水大都是地产的中低档酒甚至土制小烧;条件好的要面子的,去有模有样的馆子,点上百元以内的中档白酒,一顿酣畅淋漓的大喝;商业宴请酒水多采用地产的百元以上的地产酒或者更高档次几百、上千一瓶的传统名酒。

可能是历史因素和饮食习惯的问题,辽宁人喝酒注重下酒菜的搭配,荤素和冷热拼盘等,但对酒水品牌就不太重视,工薪消费者,只要口感适合,至于哪个企业生产的就不那么关心了,而且常常更换酒的品牌。

在辽宁,因为酒无处不在,聚会频繁,人数不定,所以形成了很有趣的饮用规律:小聚会时消费者喜欢喝50度以上高度的白酒,感觉够味儿过瘾;而大聚会因为敬酒多,往往喝得很多,很难控制酒量,于是就青睐38~42度的低度酒。

独特的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的气候造就了东北地区巨大的白酒市场,辽宁作为东北三省之一自然也是白酒企业的必争之地,国内历来有“不到东北不知道酒量太小”的民间说法,就连国外的高度烈酒在东北也都是一口干掉的常见喝法,可见其饮酒之风。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Bt1onMBLq-Ct6CZ6EH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