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情思(散文)
饥饿和贫困伴着我渡过了童年。至今仍使我难以忘怀的是曾给过我无数次充饥的老榆树,它常常勾起我浓重乡愁久久不散。
老家后岗子南坡有一片枝虬叶茂的老榆树。每当春天借假日探亲之机,都要到榆树林看一看。今年春天,当我再一次来到老榆树林时,它已被一片挺拔的白杨所代替。我漫步于林间,徜徉于树下,追寻那逝去的老榆树相伴的岁月。
听老人们讲,这片老榆树是成立这屯子时种的,横不成行、竖不成趟,它既不像松树那样挺拔屹立,也不像杨柳那样用途广泛,可它曾经帮屯子里的人们渡过了一次又一次难关。不知有多少人是在它无私的恩赐下使生命得以延续下来。
春天来了,榆树底下的草丛里跑着马蛇子,盛开着婆婆丁花。我和伙伴们便玩耍于弯弯粗壮攀不断的老榆树枝上,饿了就摘一把树钱吃。因为它是家乡唯一一片树林,所以便成了我们编织童趣的乐园。
三年困难时期,吃饭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人们。每到春季大地还没完全复苏,这些吐出嫩芽的榆树早被饿急了的我们盯上了。我们提着篮子,光着脚像猴子似的争先恐后地爬到树上撸树钱,拿回家掺一点点玉米面熬菜粥喝,饥饿难耐的春季时光是那样漫长。为了渡过难关,人们不得不将榆树皮剥掉,撕下内皮拿到生产队里的石碾子上压成膏状,到家用开水煮熟就算一顿饭了。生命力极强的老榆树,尽管被人们蚕食得皮叶净光,可是到了第二年春天还是枝繁叶茂。唯独那苍白的树干,在强风的吹动下,有气无力地摇动。
现在我多想再吃一顿榆钱粥和榆树皮汤啊,但很难见到榆树了。尤其是家乡那片逝去的榆树,它不但缠绕着我的童年,而且曾经拯救过我的生命。我心中的榆树愿你永远枝繁叶茂四季长青。
审阅: 赵通
简评:文章虽短却不失细腻与真切,今昔对比,触景生情,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那段清苦而美好生活的深情怀念。
作者:王长顺,笔名胡杨,吉林省双辽市人
编辑:赵一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原创首发)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