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年轻人,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2020-05-06   小潘谈情说爱


小潘丨解读名家美文系列

小潘谈情说爱 签约作者原创


01

周国平在书里写道:关于志向和事业,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对此往往是不清楚的。这是一个逐渐清晰起来的过程。我想强调的是,你可能暂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但是,你至少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年轻人是迷茫的,不论是成功者还是平庸者,他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曾迷茫过甚至迷失过。所谓四十不惑,在四十岁之前,即使我们到达了而立之年,可对于生命存在意义,生活的方向,幸福的评判标准,显然都不是特别清晰,也无法给予很清晰的定义。

活着是一场修行。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同,我们便拥有了不同的性格和人生际遇。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

而反过来说,命运也决定了你的性格。就好比,有些人成长于单亲家庭,他们并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单亲家庭或许会给他的成长,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导致其形成孤僻的性格,喜欢孤独,专注于自己的内心,而不善于人际处理。

于是,这种状态下,他的命运底色也就被注定了。不擅长交际,不愿意参与群体活动,所以,只能去做一些专注度高,而耐得住寂寞的生活。

弗洛伊德说,我们的童年遭遇,即是我们整个人生的底色。我们童年时的阴影(当然,这里的阴影或许不是创伤或者重大的坎坷,而是对童年意识产生比较深远的事件),就决定了我们这一生将拥有什么样的性格。


周国平:年轻人,要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02

当然,我们的性格是可以进行重塑的。如果你有大量的知识,熟读心理学,并且有知行合一的能力,那么,在30岁之前重塑第二性格,应该是不困难的事情。

但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原因就是,既不坚持阅读,也不能坚持行动。懒惰与无知并行,于是人活得越来越没自信。

最近,在我的读者群里,结识了很多95后的年轻人,大都刚毕业两三年,或者刚刚大学毕业,对生活充满迷茫,但是却对未来充满构想。

他们的生活是,宅,肥宅,耐心宅。只要足不出户,就能想象出一个美好的未来。如果跟他们讲人生大道理,他与你聊得头头是道,如果跟他讲人生规划,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他们却依旧专注于眼前的苟且,而没有一丝丝的变化。

不论几个月过去了,他们依旧保持这种“静止”的状态。我们常听人们说:生命在于运动。这里的运动不只是单纯的在生理上的运动,不只是跑步、健身做体育活动,还有精神上的运动,与事业上的奔波。

你要早上八九点钟起床吃早饭,为今天所设定的计划而行动;而不是八九点钟想起床,结果赖床到12天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去洗刷。生活能否改变以及变得越来越好,大多数取决于我们自身有没有日积月累的行动与坚持。

生活都不是突然变好的,你所看见的某个人,突然“光芒万丈”,突然“功成名就”,那你未必看得到,他背后的艰辛付出与努力。

努力的日子必定是枯燥与乏味的,耐不住寂寞的人,与成功的距离会越来越远。作为年轻人,只是空想与遐想,其实就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如果你目标明确,逻辑清晰,那么你会为自己的热爱而奋斗。

但是,假大空的想象,只会让你活在意识里,而忘却现实。



03

在我认识的年轻人里,那些迷茫的年轻人有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蹦迪、泡吧、喝酒撸串、熬夜打游戏。我问过他们,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

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是喜欢,但是说不上喜欢的缘由;有的是不喜欢,只是觉得一个人寂寞,不随波逐流,就害怕被同龄人抛弃。

于是,他们为热闹而热闹,却不知道热闹的背后是精神的疲惫与灵魂的无处安放。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年轻人可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一定要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如果你不想要熬夜,不想被酒精麻痹意识,吵闹的音乐哄着耳膜;那就早早睡觉,做一个健康饮食作息规律的年轻人;如果你不愿意打游戏,大可不必去为了合群而荒废时间;大可以去读书,结交爱读书的朋友,建立新的朋友圈。

人生是要有宽度的,不要限制自己的圈子,不要为了融进不适合自己的圈子,而强行改变自己。

青春短暂,人生何尝不是。我们要懂得取舍,要明白取舍的意义。从念中学时,我们就知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只是知道这样的道理,却未曾去实践,所以我们并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很多年轻人,刷手机看小视频,他们看到一些网红主播、短视频达人,月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便认为成功只是偶然,是一部手机加一张好看的脸再加好的机遇。不可否认,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有些人的确运气好,但是还有9999人他们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才到达了那些看似轻松而不费吹灰之力获得成就的今天。

光鲜的背后大都隐藏着汗水、焦虑、日日夜夜的勤奋与不断的自我否定和怀疑。很少有人,单凭运气,就能把日子过得很好。



04

最近看完了是枝裕和的一部电视剧《回我的家》,从中所悟出的道理是——不论你处在哪个阶层,拥有着什么样的收入,其实,大都在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

影片里,他们都在寻找一种叫“库纳”的小人,但是,直到故事结束,谁都没有看见过库纳的影子。而只是主人公被“库纳”咬到过手。而在父亲的葬礼上,主人公才明白,那种“扎手”的感觉,就是小时候,双手捧着父亲下巴,被青须划过的感觉啊。

换而言之,我们一直寻找的“美好”,其实就是我们曾拥有过的青春、亲情、爱情以及美好的片段回忆。我们总是不珍惜眼前的事情,总是不能清楚,什么值得为之奋斗,什么不值得为之努力。

年轻人,要懂得收藏美好,也要懂得拒绝负能量。这个世界诱惑万千,它们时时刻刻都在干扰着你的视线与逻辑,打扰着你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当我们被诱惑所困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清醒的头脑,于是便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自己不想要什么。

其实,也如周国平先生所说:一个人越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也就越有把握找到自己真正要的东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