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丨情感美文系列
小潘谈情说爱 签约作者原创
都说婚姻是夫妻同体、合二为一,是两个人选择一条相同的路走到头。事实上,婚姻只不过是两个人在契约精神的前提下携手前行。看似亲密无间,但你仅仅能成就伴侣,却不能改变对方,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然而这个道理,很少有人能明白。
王萍和丈夫结婚二十年,可她一直都不快乐。这些年她总是在跟朋友说自己遇人不淑,和孩子讲他的爸爸究竟有多不靠谱。
与周边的同龄女性一样,王萍也需要用唠叨来发泄自己对丈夫在家里“不动如山”的不满。不做家务、不管孩子学习、不关心自己,一条条、一件件总是被她放在嘴上。
面对丈夫所说“你不是在做”的回答,她总是十分气愤的用“我要是都做了,要你有什么用”来反击。
所以说这么多年,丈夫就像她身前的老牛,她在后面挥动着鞭子,逼迫他前行。
他在前面毫不走心的做样子,她在身后声嘶力竭的失望至极。在这种环境下,纵使他们知道对方心里有自己,是最亲密的爱人、是最不能分离的家人,但他们谁也不开心,相处的相爱又压抑,连孩子都怕和他们碰面。
然而“丈夫不够好”这样的想法,在王萍和朋友们出门游玩之后就发生了改观。
决定和朋友们出门之前,怕“巨婴”丈夫吃不饱穿不暖的她写下了很多小纸条。朋友们都说没必要,但说实话,放丈夫一个人在家她出门是真的不放心。
出门在外,她几乎每天都会和丈夫视频,看着他在家里像自己以往一样收拾屋子,洗衣服做饭,虽然和自己的做事的习惯和方式不同,可他也都完成了。
回家后她看着干净整齐的屋子,突然发现,自己之前纠结的那些事完全没必要,丈夫不是不会,也不是做错,就像他做家务时和自己不同的顺序一样,他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生活,如果她不那么紧紧逼近、咄咄逼人,他便能慢慢地给她惊喜,同样,她也能活得轻松自在、眉舒目展。
人生伴侣就是如此,彼此相爱也要彼此放任,因为即便是夫妻一场,也只能各活各的人生,各自成长。
很多人认为两个人活成一个人才是婚姻生活的最高成就。其实不然,那明明是夫妻间最糟糕的相处方式。
电视剧《如果岁月可回头》一经播出便引起网友多方吐槽,评论里都认为向来演精英人士的靳东这次演了一个渣男,脾气油腻又坏。
妻子想让他陪着看话剧,他却出去和朋友玩,反过头来还跟对方说“不是你说的男人要放养,不能家养”的话。
有人说他不会包容,也不能理解、陪伴妻子,这样的人离婚活该。可他真的错了吗?
他没错,她也没错。可婚姻不是一个人的事,生长经历不同的两个人注定想法也会不同。
要知道,结婚是两个人做加法而不是粘贴复制,不需要高举“你要听我的”、“我是为你好”的旗号,这样没必要。因为夫妻不过是看似共生的关系,其实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空间各自生活。
好的婚姻不是将两个人活成一个人,你捆绑我,我拴住你,而是在包容伴侣的不同和成全对方生活方式的瞬间,才是真的拥有了成熟和幸福的婚姻。
始于一见倾心,陷于相濡以沫的钱钟书和妻子杨绛的爱情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他们构建的那座幸福的婚姻围城,令所有人都想走进去。
可就是这样一对“没有生离,只有死别”的佳偶却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动荡时期被迫分居两地,一个驻留上海,一个前往湖南。
鸿雁能写尽相思,但两地生活的辛苦却要自己尝。那段时间,他们就靠着几封家书,一点点的撑到下一次重逢。
除他们之外,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给了彼此最好爱情的伉俪,同样在志同道合,携手相伴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基础上,各自生活、成长。
纵使他们是门当户对、才子佳人,是“天造地设”的最好注解,然而受过西方教育,注重人格独立的他们也都给彼此留有生活的余地。
他在逆境中扛起生活重担,她在困境中砥砺前行。他们一点点的变成了各自最好的模样,也是最般配的模样。
谁也没有强迫谁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因为他们知道,生活不会离开谁就活不下去,再亲密的关系也都是各自生活。
钱钟书去世了,杨绛一个人继续生活了许多年;林徽因去世了,梁思成虽然缅怀但也还是再娶新人。人的悲喜并不相通,再相爱也不能感同身受。当一个人躺在病床上,受病痛折磨,不管她有多么心意相通的爱人,苦难也只能自己承受。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也别强求。这世上没了谁都照转,所谓生死相依不过是美好的想象,真正夫妻间的合体,也不过是一方愿意用包容和爱,来等另一方跟上自己的脚步,慢慢的成熟、变老。
而不是让对方完全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因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所有的试图改变最后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每个人都要知道,即使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同床共枕一辈子,慢慢的习惯相似、爱好相同,可终究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他是他,你是你,看起来是在走相同的路,其实也只能各活各的人生。
—END
今日话题互动: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欢迎积极留言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