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探秘长颈族,女孩从小套铜圈,脖子越长越美

2021-03-02   Uni旅图

原标题:摄影师探秘长颈族,女孩从小套铜圈,脖子越长越美

在泰国北部与缅甸交界地带,有一个少数民族,这里的女人脖子以长为美。

小女孩从四五岁开始就在脖子上套铜圈,随着年纪增长,铜圈越套越多,脖子也变得越来越细长,成为世界民族之林里的一个奇观。

这个民族就是居住在缅甸山区的少数民族——克伦族的一个分支,人们也称之为“长颈族”。由于战争原因,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翻山越岭去到了泰国北部生活。

按照习俗,女子戴上的铜圈除了结婚,生子,死亡这三大日子外,终生不得拿下,就连自己的丈夫也不能看。她们在洗澡时,通常会约几个姐妹,在僻静处互相帮忙,把稻草塞进铜圈拉锯般擦洗。夏天烈日下,铜圈会烫得灼人,女子们不得不潜入水中,去给铜圈降降温。

长颈族的女子,吃饭、干活、睡觉都不可把铜圈摘下来,一是重新戴上非常费劲,得靠专门戴铜圈的人帮忙,二是因长期戴着厚重的铜圈,颈部肌肉变得很脆弱,离开铜圈,颈部有受伤的危险。

女孩子第一次戴铜圈时,都是由本族巫师做颈部按摩,继而在脖子上缠上这重达一千克的铜圈。仪式完成后,女孩的家长要请全村人一起来热闹庆祝一番。

自此,女孩便从此一直戴着铜圈,等脖子适应了一些后,还要换成更紧的铜项圈,且逐年增加铜圈的数量,用这些铜圈借助锁骨的支撑来拉长脖子,直到女孩过了青春期,身体完全定型,才不再继续增加铜圈。

从小就被重重的铜圈束缚,生活还很不便,为什么长颈族的女子甘愿忍受,并让自己的女儿也继续遭受这一枷锁的折磨呢?

在缅甸和泰国北部我们听到了这样几种解说。

版本一:原来长颈族相信男人是龙,女人是凤的传说,他们认为龙和凤是最尊贵和至高无上的。生为女子的她们,希望做凤凰,为了像凤凰那样脖子又细又长,于是戴上颈圈。同理,长颈族女子膝盖下也要绕上铜环,让双腿一直保持五岁时的粗度,以此模仿凤凰细细的双腿。

版本二:据传很久以前长颈族人因不慎惹怒了神灵,神灵派老虎来吃女人,为了自保,女子都戴上铜颈圈,防止猛虎的厉牙咬断脖子。长颈族妇女认为,戴铜圈一来可以抵抗野兽咬脖子的伤害,二来她们觉得这是美丽富有的象征。

版本三:据说长颈族的先人是一个强悍的山族,在一次和外族的争战中失败,族人大部分被杀,剩下的族人退入深山野岭,酋长唯一幸存的小女儿为方便其他族人辨识,便把野生黄藤扎成小圈戴在颈上,并发誓有朝一日回到原住地后才把黄藤项圈脱下。族中其他女孩也效仿酋长女儿,套上了黄藤圈。以后黄藤圈又渐渐地改变成坚硬耐磨的铜圈,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长颈族已经安定下来,她们主要靠纺织和出售手工艺品来维持生活。泰国清迈长颈村成为了泰国北部旅游的一个景点,也成为了一道旅游文化的标志性“人文风景”。

图文 | 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资深签约摄影师 江新华

编辑 | Sunnie

声明 | 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摄影师档案

江新华,自由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家联盟会员。从拍摄的第一天开始,他就认为摄影作品是摄影师的思想表达,情感体现,审美取向。喜欢人文摄影,喜欢用自己的第三只眼睛去关注世界不断地发展变化;去捕捉人类社会积极向上的前进步伐;去展现各民族文化真善美的闪光点。

已有五十余幅作品在多家专业摄影刊物上发表;有三百多幅作品在国内外摄影大赛和展览中入选、入展、获奖。

2016年参加由上海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十人摄影联展《镜界》;出版十人摄影合集《镜界》。

2017年入选《人民摄影报—明星摄影家》栏目。

2018年获“全球华人人文摄影十杰”。

2019年获“全球华人人文摄影十杰”。

2019年获“上海摄影达人”称号。

摄影理念:用自己的人文视角去体恤生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镜头语言去描绘心中的风景,讲述人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