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过之前补肾类的文章应该对肾阴虚和肾阳虚的症状有所了解,在这里就不老生常谈了,今天具体讲解一下,肾阴虚和肾阳虚分别可用哪些中成药来调理,以及如何科学的联合用药,纯干货来也记得收藏哦!
中药调理:肾阳虚
五子衍宗丸
功能主治: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
注意事项: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龟鹿补肾丸
具有壮筋骨、益气血、补肾壮阳的功效。
功能主治:适合有身体虚弱,精神不振,腰腿酸软,头晕目眩,性欲减退,精冷,夜尿频多,健忘失眠等症状的肾阳虚患者服用。
注意事项:凡脾胃虚弱,食入难化,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忌服。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宜饭前或进食同时服用。
桂附地黄丸
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肉桂、附子组成。
功能主治:对肾阳虚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阳痿、滑精或女子不孕症等较为适用。
注意事项:方中肉桂属温热药,不适用于治疗有口干舌燥、烦躁气急、便干尿黄症状的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
济生肾气丸
具有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之功效。
功能主治:主治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小便不利,痰饮咳喘
服用方法:水蜜丸每次服6克,小蜜丸每次服9克,大蜜丸每次服1丸,每日服2~3次。
注意事项: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金匮肾气丸
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该药是治疗肾阳虚的名方。
功能主治:适合有腰痛、脚软、小腹拘急、下半身常有冷感、小便不利、尿频、脚气、痰饮、消渴等症状的肾阳不足证患者服用。
服用方法:水蜜丸每次服6克,小蜜丸每次服9克,大蜜丸每次服1丸,每日服2~3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忌房欲、气恼,忌食生冷食物。
四神丸
具有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的功效。四神丸是治疗五更泄泻的名方,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因肾阳虚衰(命门火衰)而经常在凌晨出现的腹泻。
功能主治:适合有五更泄泻、便溏、腹痛、腰酸、肢冷等症状的肾阳虚衰、脾肾虚寒证患者服用。临床也可治疗慢性腹泻、非特异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糖尿病合并顽固性腹泻、虚寒便秘、五更泄泻、遗尿症、滑精等。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9克,每日服1~2次。
注意事项:实热泄泻、腹痛禁用。忌生冷油腻食物。
右归丸
具有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之功效。
功能主治:对肾阳虚导致的腰膝酸冷、阳痿遗精等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右归丸用的熟地黄(不是地黄)、肉桂(不是桂枝),还含有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和盐杜仲等,温补肾阳的作用比金匮肾气丸更强,较适合年老或长期患病者服用。
服用方法:水蜜丸每次服6克,小蜜丸每次服9克,大蜜丸每次服1丸,每日服2~3次。
注意事项:本方纯补无泻,故对肾虚而有湿浊者,不宜应用。
青娥丸
具有补肾强腰的功效。
功能主治:适合有腰部疼痛,起坐不利,膝软无力等症状的肾亏而偏阳虚的患者服用。
服用方法:水蜜丸每次服6~9克,大蜜丸每次服1丸,每日服2~3次。
注意事项:湿热或寒湿痹阻及外伤腰痛者不适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至宝三鞭丸
有补血生精,健脑补肾的功效。
功能主治:用于肾虚所致体质虚弱,腰背酸痛,头晕,心悸健忘,虚汗,畏寒失眠,面色苍白,气虚食减。
注意事项: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炽盛,肺有痰热,外感热病者慎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用至宝三鞭丸同时不宜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中药调理:肾阳
穴位调理:常灸关元穴
在脐下正中三寸处,即自己的手四指并拢,从脐向下四个横指的位置,就是关元穴。这个穴位是属于人奇经八脉中的任脉,任脉起于胞中,即女性的子宫内,因此,与月经、妊娠关系密切,故有“任者,妊也”之说。同时,从关元所处位置来说,上连于胃,下连于子宫,又处于人体胸腹正中线上,通过灸治,不断地把阳热之气导入关元,对温养人的胃、子宫以及周身阳气,均有良好的效果。因此,诸如胃寒、宫寒、腹泻的患者,隔日一次用艾灸熏烤关元穴,可以使身体的不适得到很大的改善。
饮食调理:忌吃性寒生冷之物
当归生姜羊肉汤:补益阳气与人体气血,阳虚质体形瘦弱者可以经常服用。
枸杞乌鸡汤:温补下元阳气,可用于女性患者宫寒所致的痛经、闭经、不孕诸症。
韭菜炒虾仁:有温补阳气,强肾之功用。用于男性肾阳虚寒,阳事不举诸症。
人参炖老鸡:补益气血,用于体弱患者及女性产后气血阴阳诸不足。
治疗肾阴虚的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
经典药方,三补三泻。滋阴补肾。
功能主治: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药期间服感冒药。脾胃虚弱的人可以选择在饭后半个小时以后再服用。
七味都气丸
具有补肾纳气,涩精止遗功效。
功能主治:用于虚不能纳气之喘促,或久咳而咽干气短,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注意事项:外感咳嗽、气喘者不宜服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知柏地黄丸
六味地黄方加知母和黄柏而成。
功能主治: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注意事项:虚寒性病证患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怕冷,手足凉,喜热饮。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宜空腹或饭前服用开水或淡盐水送服。
归芍地黄丸
六味地黄方加当归和白芍,具有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之功效。
功能主治: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足跟疼痛。
注意事项: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大补阴丸
具有滋阴降火之功效。
功能主治:主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
注意事项:感冒病人不宜服用;虚寒性患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怕冷,手足凉,喜热饮。
左归丸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功能主治:用于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神疲口燥。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胃弱痰多者慎用,久服出现腹胀闷、食欲不振时可酌加陈皮、砂仁等药调理。
二至丸
具有补益肝肾,滋阴止血功效。
功能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注意事项: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饮食调理: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
阴虚体质关键在于补阴。阴液充足,可以抑制机能亢奋和“虚热”,可多食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冬瓜、赤小豆、海蜇、荸荠、芝麻、百合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
穴位按摩:长按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它能够平肝泻热,舒肝养血,很适用于虚热、急躁易怒的人。即使是正常人感到自己很烦躁要发怒了,按摩这个穴位,也能使心情平静下来。高血压的病人常按太冲穴还能起到帮助降低血压的作用。另外,三阴交穴也是适用于阴虚体质的,它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有补肝脾肾、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补肾类中成药的联合用药
六味地黄丸+大山楂丸+维生素C
适用于:糖尿病兼有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的辅助治疗。
治疗范围: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兼有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更适宜。维生素C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助降糖药“一臂之力”,所以,糖尿病人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该加服维生素C。
五子衍宗丸+桂附地黄丸
适用于:肾阳虚疲劳乏力者
治疗范围:五子衍宗丸方中有四味药都是补肾阳的,其中菟丝子温肾壮阳力强;枸杞填精补血见长;五味子五味皆备,而酸味最浓,补中寓涩,涩精止遗;覆盆子甘酸微温,固精益肾,诸药合用能温补肾阳,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金匮肾气丸+茸血补脑液+氨基酸
适用于:肾阳虚失眠患者。
治疗范围:腰痛,脚软,小腹拘急,下半身常有冷感,小便不利,尿频,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心跳气短者。
桂附地黄丸+肾复康胶囊
适用于:慢性肾炎、水肿患者。
治疗范围:桂附地黄丸有温补肾阳、行水化气等功效。能治肾阳不足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夜尿增多等症。肾复康胶囊清热利尿、益肾化浊,用于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慢性肾炎急性发作。两者合用,可以治疗慢性肾炎、水肿等。
大补阴丸+金水宝胶囊
适用于:阴虚盗汗,咳嗽患者。
治疗范围: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同时又见神疲乏力,哮喘的患者;感冒病人不宜服用;虚寒性患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怕冷,手足凉,喜热饮。
四神丸+参苓白术散
适用于:脾肾两虚慢性腹泻患者。
治疗范围:参苓白术丸是健脾化湿的,四神丸是补肾止泻的,这两种药物都是治疗慢性的腹泻。两者合用,适用于脾肾两虚慢性腹泻患者。
四神丸+蒙脱石散
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五更泄泻,脾肾虚寒证患者。
治疗范围:慢性腹泻、非特异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糖尿病合并顽固性腹泻。蒙脱石散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吸附作用。对消化道粘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粘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粘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