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教育部便通知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从2019年秋季 开学 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抛弃原有语文、历史、政治教材,统一施行“部编版”教材。关系着孩子未来的命运的“教育大考”正在悄然改变,各位爸爸妈妈们快来看看吧!带你走进“部编版”教材。
“大语文”横空出世,语文已不止于“课堂”
温儒敏 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
“阅读速度上,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题量,比去年增加了5%~8%。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所以,从孩子下个月入学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将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这次的新教改前后酝酿了整整4年时间,经过了10多轮讨论,才最终确定了下来。
今后的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也全部增加。阅读、语文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的考生甚至连题都没时间做完。
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提出“未来语文将成为中、高考杀器,高考要实现15%考生做不完卷子”。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要有以下改变:
1、选文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具有时代性。与其它版比,课文总量减少了,但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变化:减少汉语拼音难度,让汉语拼音服务于识字教学。新教材一开始就是识字教学(5—6课),然后才学拼音。选文变化:经典课文又恢复了;“时文”减少;传统文化篇目增加;革命传统教育篇目占较大比重。
2、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分单元教学。小学低年级三个板块—课文、识字写字、拼音。教学中可以大致按照板块顺序进行,也可以穿插进行。
3、综合性学习—往往在实际教学中有走过场之嫌,新教材次数有所减少,中心更加突出。口语教学表面上减少了,实际是分散了。汉语拼音教学可以相对集中完成,识字写字教学和课文教学可以有更多的融合、重组。
4、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一年级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和学前衔接,引导读书兴趣。中高年级几乎每单元都有“课外阅读延伸”。初中加强了“名著选读”,注重“一书一法”,学习读书方法。建议:采用“1+X”办法,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课外阅读的文章,不用讲,只要读。
5、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汉语拼音注意两点—要求不宜过高,无非就是识字的拐杖;要重视一年级的心理特点。
6、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也要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
7.紧扣标准: 语文对识字的要求是:
1~2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语文读阅读要求是:
1~2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3~4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5~6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7~9年级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总之孩子的阅读力将决定未来孩子语文的整体素养及成绩。
决战“大语文”,制胜法就是孩子提升“阅读力”
以后的孩子如果只看教材,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未来,阅读是一切学科的最重要基础,如果自己的孩子不爱阅读,等同于自己的孩子放弃了所有学科。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讲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这里强调的也是孩子的阅读能力。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语文是一门见效慢的学科,需要长时间投入才会看见变化,所以不妨让孩子从现在开始提升孩子阅读量,筑高孩子人生的第一道阅读台阶,跨越“阅读门槛”,实现孩子的阅读自由!
暑假还有一段时间,开始阅读吧!只要开始就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