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退休后收入会减不少,可是为何多数教师都想提前退休?

2019-08-17   老汪说教育

记得有一次,某退休老师来办公室看望我们。我们非常兴奋,言语间都是对她的祝福和羡慕。

退休老师刚走没一会,一位四十左右的女同事长叹:“烦死了,我都想提前退休了。”

“能退,谁不想退?”同事们几乎异口同声道。

渴望这个仪式早日来临的教师很多

提前退休意味着什么?收入会锐减的。首先每年的绩效工资没了,而后是住房公积金也没了。前几年退休的老科头在职的时候,月收入过万(工资加住房公积金等),退休后月收入只有7000,收入减少了30%。老科头退休拿的还是全额退休金,即将拿社保退休金的我们如果提前退休,收入有可能减少得更多。可是,为什么几乎所有老年教师和多数中年教师都渴望能提前退休呢?

据老汪观察,多数教师渴望提前退休的原因外乎不开心。教师不开心,就很难有好的教育。老汪尝试盘点一下目前多数老师大概有哪些不开心,希望这能给教育改革决策者提供参考。

教师不开心,不会有好的教育

一、来自收入的不开心

来自收入的不开心大致分两类:教师工资总体偏低和教师之间待遇差距不合理。

1.教师总体工资偏低。

除了东部发达地区、一线城市以及有国家教育津贴的某些西部地区,多数地区教师工资水平尚处于仅仅能维持基本生存的水平。很多教师尽管有长长的寒暑假,但囊中羞涩,没钱旅游。还有不少教师经济拮据到不太敢接受朋友宴会的邀请,担心没钱回请。不少服务行业把教师群体视为“斤斤计较”、“过于小气”的特殊群体。其实,我们老师也想大大方方、开开心心地消费,实在是囊中羞涩的口袋让我们不得不“斤斤计较”、“过于小气”。

老汪个人认为,东部发达地区、一线城市的教师如果早年没有买房的话,那么,如今3到10万每平米的房价会让他们几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当辛勤劳动换不来幸福生活所需的收入时,没有多少人能做到“淡泊宁静”的。

2.教师之间待遇差距不合理。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古训道尽人类的心理。教师群体中早年评上高级教师的人,如今大都拿着五级、六级工资,少数评上正高的还拿着三级、四工资。以X城为例,X城是一线城市。拿五级工资的高级教师年收入要比拿十级工资的中级教师高10余万,中级教师工资一般只有高级教师工资的三分之二。

如果评上高级的都是真正的教育专家,其教育教学素养远远胜过中级教师,那么待遇差距再大,我们也不会感到不公平。所谓“仇富不仇袁隆平”。但是,客观地说,高级教师的整体水平是要比中级教师略高一些,但绝不是教育专家和普通教师的差距。因此,多数教师认为中级和高级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实在太大,会影响中级教师工作积极性。

问题是,早年评高级教师相对容易很多,如今评高级教师几乎难比登天。那些早年评上高级的教师稍稍努力一下,又评上了正高,而我们这些人甚至十年之内都看不到评副高的希望。看着和自己干同样的工作,工作也并不比我们出色的副高、正高们平均每月几乎比我们多拿一万元,心理如何能平衡啊!

面对待遇,心理难平衡啊

二、来自职称评定中的不开心

这类不开心大概也分两类:为什么现在评职称这么难,而过去相对容易;职称评定校内PK方案的不公平。

现在评职称的难度远远大于早年,这是人人皆知的。很多老师都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早出生几年,早几年参加工作。如果早年评上了,就真地是“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了。为什么早年评职称没有指标限制,而现在就有?而且还那么稀有。为什么早年评职称不需要支教,而现在就必须支教?如果你对比一下现在的职称评定必备条件和早年的,你也一定恼怒你的父母生你生得太迟了。

如今,职称评定的校内PK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就那么一两个名额,但符合参评条件的人又太多。一般情况下,只要有行政参评,其它老师基本上就没有希望了。因为校内PK方案是学校行政班子制定的,他们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只有等行政班子的人都评上高级了,一线教师才有机会。这样的现状,一线教师谁能开心起来呢?

职称,许多老师最大的心结

三、来自绩效工资的不开心

这个不开心也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对用教师工资总额的30%作为绩效工资来源的不满,二是多数一线教师满工作量、超工作量都拿不到绩效工资的平均数。

关于第一类的不开心,有人形象地说:“绩效工资是学校拿我自己的钱罚我自己”。关于第二类,有人说:“一绩效,就绩效到领导哪去了。”

职称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之初,都声称:要向一线教师倾斜。但结果是,无论是职称评定校内PK,还是绩效工资分配,都背离了改革的初衷,明显向行政倾斜了。

绩效是很多人的痛

四、对严苛管理的不开心

近年来,多数学校的管理愈发严苛。这伤了很多老师的心。

比如说,如今的考勤愈发严苛。从前,只要下午没课,想去医院看病,没有人会拦着你。但现在必须请假,而且请病假算事假,是要扣工资的。请一天病假,扣该月工资的二十分之一(一个月的工作日是20天)。很久以前,请病假是不扣工资的,长期病休也是象征性地扣一点。可是今天,如果长期病休的话,月工资会被扣去80%。生病本来就让人痛苦,还要扣那么多工资,无异于伤口撒盐。

如今,就算是请公假也让人很闹心。不少学校规定,请公假得自己调好课,如果课调不好,教导处就不签字,请假手续就办不成。老师请的是公假,调课是教导处的责任,如果一定要老师自己调好课,那还要你教导处干什么?

清明、五一、端午等节日前的最后一个下午没课,也不是班主任的老师很多都想请一个下午的假。如果学校管理人性化一点,就不应该拒绝,可是多数学校都会拒绝的。

再比如说,如今的常规教学管理也愈发严苛。某些学校要求50岁以下的老师全部手写教案,并且每一课都要写教学反思。让工作不满5年的新手教师手写教案是应该的,但是让工作10多年、20多年的老师也手写教案就是浪费他们的时间和生命。某些学校还把收上来的教案盖上当年的章,防止老师来年重复使用。防范老师的水平真是高啊!

学校最应该实现人性化管理

在一个管理严苛的环境中工作,谁能开心起来呢?

五、瞎指挥带来的不开心

记得2006年某校3000多学生,160名教职工,校级和中层干部总共只有8人。如今10多年过去了,学生还是3000多,教职工增加到170人,但是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却超过了20人。领导太多的一个副作用就是瞎指挥。

2006年时,除了正校长和书记,其它领导都是一个班的主科老师。由于多数领导既是领导又是一线教师,那时的瞎指挥是很少有的。但是现在,校级领导都不任课了,中层干部一般也不教主科了。可是,这些领导都要显示自己的存在感。于是负责德育的校长整天布置德育任务给班主任;负责教学的校长不停地让我们学一些和教学不着边际的理论,甚至强行推行几十年就被教学界否定了的教学模式;负责安全保卫的主任几乎每周都要让班主任发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通知书,要求家长签字,要求班主任回收回执……有的时候,不同的部门发布通知要我们在同样的时间段开会,搞得我们哭笑不得。学期末的时候,每个部门的领导都要我们上交一大堆资料。当然,平时各种各样的会议也比10多年前多了很多倍。很多老师反映,想在学校安静地备课都做不到,一会学生那边有事了,一会领导又让开会了,一会催交资料的通知又来了……

瞎指挥是学校管理之癌。瞎指挥的根源主要是领导太多和领导长期脱离一线教学。

瞎指挥把绝大所数老师整得身心俱疲,整得连备课都要回家才有时间进行。

瞎指挥,学校管理之癌

六、对县管校聘和中小学退出机制的忧虑

县管校聘和中小学退出机制是比职称改革和绩效工资更大的教育改革。职称和绩效只是让我们的收入受到影响,但不会危及我们的生存。然而,即将到来的县管校聘和中小学退出机制则不同。

当老师再苦再累,好歹工作是稳定的,心是定的。但是县管校聘和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将彻底打破这一切。

如果县管校聘和中小学退出机制真能做到公平公正,我们绝大所数教师都会欢迎的。可是,之前的职称改革和绩效工资声称要向一线教师倾斜的初衷却在实践中被偏离了。我们只能期待县管校聘和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不要重蹈之前的覆辙。但是,期待中忧虑是无法消除的。这如何叫人不闹心?

对此,我们有忧虑

七、非教育性事务越来越多带来的不开心

什么学生医保啊,社保啊等等根本不应该是教师的事都成了我们的工作。有老师感叹:“如此下去,教学倒成了副业了!”但是期末的时候,领导才不管那么多,他们只要成绩,只要分数。这叫人如何不闹心?

八、过度维权的家长带来的不开心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做老师开始不得不防着学生,不得不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学会自我保护,不得不说一些四平八稳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如果不如此,一旦出点事,碰到过度维权的家长,我们的尊严在丧尽的同时,还可能丢掉养家糊口的工作。我们的行业越来越“高危”,这如何叫人不闹心。

过度维权让我们“高危”

行文至此,小结一下:收入、职称、绩效可归于经济地位,严苛管理、瞎指挥、对县管校聘和中小学退出机制的忧虑可归于学校管理,非教育性事务和过度维权可归于外界压力。希望教育管理部门能在经济地位、学校管理和外界压力等方面了解教师的无奈与辛酸。

教师的不开心,应该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大家能够补充。

教师开心了,学校就是乐园,教育才会美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就会成为校园的常态。年级轻轻就想退休的怪相才会从根本上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