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不了男教师,也拯救不了教育

2019-08-09   老汪说教育

近日读了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先生的文章《中高考“高分通胀”背后是教育的悲剧》,感慨万千。

让我感慨万千的陈先生文章

个人认为,中高考“高分通胀”背后的悲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应试教育会更摧残人。2.男教师将进一步边缘化,甚至退出中小学教育。

对于第一点,陈先生的文章已有论及,我将重点叙述陈先生文中未展开的内容。第二点主要是个人的感慨。

一、应试教育将更摧残人

陈先生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二:一是近年来中高考难度降低。二是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因难度降低而难以选拔最优秀的人才。

陈先生用大量的数据得出结论:近年来中高考难度降低,选拔性考试变得越来越水平化、简单化,甚至模式化。

个人以为高考主要是选拔性考试,而中考则是选拔性和水平性并存的考试。陈先生的论证材料详实,论证过程科学,结论应该能基本反映目前中高考的现状。

我一直以为,目前的中考题目较为简单,导致题海战术和重复教学最能出成绩。然而,题海战术和重复教学也最能耗尽学生对学科的学习热情。当所有学科都变成刷题模式时,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就在反复的刷题和重复中消耗殆尽。备考中学生耗尽所有的心力只为少犯低级错误,当学生被训练成不犯各种错误的高手时,他们的思维就逐渐僵化固化下来。

题目简单,应试教育更摧残人

题目越简单,考生之间比拼的就不是思维水平的深度、广度,而是少犯低级错误的能力。无休止的重复教学、反复训练会对学生会造成难以估计的伤害。相反,当题目变难时,学生的备考就会有一种学无止境的感觉,反而能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也能将优秀人才和普通人才拉开差距。

我认同陈先生的观点,题目越简单,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摧残就越大,越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因此我一直提议中考加大难度,让一味的刷题和题海战术失去作用,让应试教育也能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和学科基本素养。然而,我没想到的是,陈先生的文章告诉我,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题目竟然也在变简单:“考试变得越来越水平化、简单化,甚至模式化”——这一直是我对中考评价方式的批评。高考竟然在补中考的后尘!

我是上个世界90年代的高中生。我记得那时的高考试题真地让我们敬畏。无论哪门课的高考试卷都有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灵敏度。一份高考试卷真地可以把普通学生、优秀学生、精英学生区分开来。那时我们的老师都反对题海战术,反对刷题模式,因为那没用。那时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都是学科基本素养和基本思维,而后是适当做题,适当强化。我们并没有感受到应试教育对我们学习热情的压抑,相反,那时的复习备考在一定程度上还强化了我们对学科的热爱。记得当年,90年到94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让我大开眼界,我觉得每份高考语文卷都是一份厚重的文化。有一年的高考语文卷有一题是王国维用宋词名句象征做学问的三重境界,题目给出宋词名句,要求考生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这样的题目是任何题海战术,任何刷题模式都不可能对付的,这考查的考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当年,高一、高二,绝大所数老师都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到了高三才开始适当做题,做精选的题,做有思维深度的题,做历年的高考试卷和高质量的高考模拟卷。想想,当年,我真地感觉不到,那时的应试教育对学生有什么摧残。

上个世纪90年代的高考

然而,陈先生的文章让我感受到,如今作为选拔性的高考竟然在步中考后尘。水平化、简单化,甚至模式化的高考题自然是题海战术和刷题模式最能对付的。于是思维训练让位于重复训练,智力的比拼让位于细心、耐心的比拼,学科素养的比评让位于少犯错误的比拼。于是高考的备考和中考的备考一样系统化、重复化、无聊化、乏味化;于是考生对学科的热爱耗尽在这折磨身心的备考过程中;于是高考结束,所有的备考资料会被考生当作仇人似的被撕得粉碎,扔得漫天飞舞。考生把对应试教育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折磨化作恨,统统发泄在堆成山的备考资料上。

总之,中高考题目变简单,尤其是高考也在水平化、简单化、模式化,使应试教育彻底变成考试工厂——老师是工人,课室是车间,学生是考试机器,各种备考资料是考试机器加工的材料,分数是产品。这里没有学科素养,没有对学科的热爱,没有对知识的热情,更没有智慧。这里只有通过一道道既定的程序“生产”出来的分数。学生的青春、知识的魅力、智慧光辉全部被吞噬在冷冰冰的考试工厂中。近年来,那些著名的“高考工厂”正在迅速扩张或许也跟高考题变简单有关。

高考工厂

一言蔽之,中高考题目变简单,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摧残就更严重。

二、男教师将进一步边缘化

男教师在中小学本就稀有成“濒危”,随着中高考题目越来越水平化、简单化,甚至模式化,“濒危”的男教师将一步边缘化,甚至在某些地区彻底退出中小学教育行列。

老汪长期执教初中,我早就发现,只要中考题目的难度不变,男教师在抓成绩这个应试教育的命门上永远不是女教师的对手。如前文所言,只要题目水平化、简单化、模式化,那么题海战术和刷题模式就是最有效的应试教育之法。题海战术和刷题模式考验老师的是细心、耐心和对懒惰学生足够的狠。在这方面,一般情况下,男教师远不是女教师的对手。

男教师已经濒危了,但还在被边缘化

我曾经发文《请善待初中男教师》。文中提到男教师抓成绩虽然不是女教师的对手,但相对而言,男教师更幽默,更大度,教育更有前瞻性,也更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虽然这些往往无法在中考成绩上体现出来,但这些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很重要。我又在文中提到,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需要女教师,也不能缺少男教师,缺少男教师的学校教育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没想到,我的文章发出去不到半小时,就有人到校长那举报我。校长责问我,学校哪里没有善待男教师了。

当天下午的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校长在发言中谈到,男教师就是要向女教师学习。女教师更细心、耐心,男教师要学;女教师对懒惰学生的“狠”, 男教师也要学,该狠就要恨,该亮剑就要亮剑。校长特别强调,对懒惰学生一定要像女教师那样狠起来,男教师你要是狠不起来,成绩抓不上去,就只能让位给女教师,你只能退居二线,去搞后勤。

别人不明白校长为何大谈这些,但我非常明白。那些对学生极为严格的女教师常被学生称为“灭绝师太”。灭绝师太的学生倘若一次作业没做,她们会罚学生补完作业,再抄课文10遍、20遍,甚至50遍,让所有的学生都不敢懈怠任何一项作业。在这方面,男教师一般都是让学生补完作业就算了,即使个别会罚,也罚得很少。校长的发言就是要让我们这些初中男教师要么也变成“灭绝师公”,要么退居二线。

够“狠”的女教师

以X城的某初中为例,全校每个年级14个班,分一类重点、次重点、普通班,为数不多的几个男教师基本都教普通班,个别教次重点的,还是因为他是管理层,学校照顾他。一类重点班清一色的娘子军,次重点班除了个别班有男教师,多数也基本是娘子军。

当下的初中,女教师中考成绩好,男教师更受学生欢迎。但是,受学生欢迎是没用的,学校和家长要的是中考成绩。因此,多数初中,本就稀有的男教师正在边缘化,弱势化。未来的县管校聘和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形成,恐怕首先被退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多数是受学生欢迎的男教师。

这绝非危言耸听。以X城的某初中为例,该校男教师李老师教数学,学生特别喜爱,领导和同事也认为他的课上得很好。但是,就是因为李老师天生的宽容和“狠不起来”,几乎从不责罚学生,导致他所执教班级数学成绩在普通班连续两年的四次大考中都垫底。学校领导让一位女教师替代了他的岗位,他成了学校后勤部门的“闲人”。

老汪原本以为,这一切只是发生在初中,高中男教师还是有很大优势的。有朋友提醒我,高中也差不多,女教师抓成绩也普遍强过男教师。我有点不相信。因为我读书的年代,高中绝对是男教师的天下,成绩最好的班多数是男教师教出来的。

陈志文老师文章指出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题目越来越水平化、简单化,甚至模式化,正在步中考的后尘。抓高考成绩也得靠题海战术和刷题模式。难怪朋友会说,高中男教师抓成绩也普遍不是女教师的对手。我现在完全相信朋友的话了。

我真为中小学教育行业的男教师感到悲哀。你们再学富五车,再幽默智慧,再大度从容,你们也难以在中小学,甚至高中生存下去。因为现在的中高考并不需要老师学富五车、幽默智慧、大度从容,它只需要细心、耐心和必要时对学生“够狠”。因为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并不需要智慧、爱心,只须要刷题的技术、力度、广度和机械的重复。男教师,你们在教育上的优势,无用武之地,你们很可能在未来被扫地出门。

原以为,初中实在混不下去,就去高中,没想到,高中也初中化了,真是无路可走。

男教师,我拿什么来拯救你?

不过,如果拯救不了男教师。我相信,也拯救不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