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陈晓卿,带着《风味人间》回来了

2020-04-27   咕嘟夜食

第一季,豆瓣9.1分,


第二季刚开播一集,豆瓣评分9.5。


开播前,热度颇高;开播后,热搜已登。


《风味人间》无论是口碑还是热度,都是国产美食纪录片中的佼佼者。


前两张为《风味人间2》主海报,最后一张为《风味人间2:甜蜜缥缈录》海报。

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昨天晚上《风味人间2》正式上线,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部爆款纪录片第一集——《风味人间2》:甜蜜缥缈录。


何以解忧,唯有“嗑”糖


甜蜜缥缈录,顾名思义,这一集的重点是“甜”


甜蜜缥缈录海报


甜,是世界上最流行、最共通的味道。咸、辣、酸,吃不了它们的大有人在,但极少会有人说吃不了甜。


人们喜欢甜。一是因为真的好吃。二是甜可以加速人类多巴胺的分泌,使我们感到快乐。三是甜本身就很美好。


朱生豪情书里写到:一切都是茫然的感觉。我一定要吃糖,为着寂寞的缘故。


所以,第一集,把重点选在甜上,没毛病。


点击查看大图


据不完全统计,甜蜜缥缈录中出现了20+的甜食,千层油糕、翡翠烧麦、熔岩巧克力蛋糕、柠檬慕斯、马卡龙、拔丝苹果……


美食的狂轰乱炸,视觉盛宴,达到了。但讲甜,那甜的来源必须得整明白。甜,来自哪里呢?


来自蜂蜜、甘蔗,也来自海胆、鸡头米,还来自它的老“对头”苦瓜。


蜂蜜,与其说是大自然的馈赠,不如说是人们冒险的“产物”。



自古以来,采蜜都不是易事,但像视频中那样艰难,我还是头一遭见到。


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南麓,有以最原始方式,采集蜂蜜的蜂蜜猎人。他们需要制作藤条梯子,仅借助藤梯攀爬悬崖峭壁上,烧烟驱蜂蜜,用竹竿支撑着自己,靠近蜂巢取蜜,既惊险又刺激。


更刺激的是,全程没有任何防护,稍不小心就会被蜂蜜蛰咬,或掉下悬崖。



这来之不易的蜂蜜,让原本平平无奇的食物变得与众不同。


香甜的蜂蜜淋在刚出炉的饼上,看起来格外诱人。蜂蜜的甘甜,与面饼的焦香,融为一体,想必隔壁小孩都馋哭了吧。


用特别方式取来的蜂蜜,制作而成的食物,美味,也让人记忆犹新。



甘蔗,是甜味的主要供给品。


2000多年前,甘蔗流传到我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制糖工艺的进步,甘蔗变成糖,糖走进了千家万户。


糖,在餐桌上有了姓名;甜味,被更多人喜爱。


传统制糖工艺


甜味的美食很多,它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大多都用到了糖,但是糖的作用却并不相同。


在扬州双绝,翡翠烧麦和千层油糕中,糖,是点睛之笔。


制作翡翠烧麦,需要将糖撒在馅料中,为的是留下糖淡淡的甜味。制作千层油糕时,将糖和猪油结合,这样一来糖解了猪油的腻,又增加了香甜。


上翡翠烧麦,下千层油酥。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在巴克拉瓦的制作过程中,糖,是关键所在。


巴克拉瓦,是伊斯坦布尔的代表美食之一,类似国内的千层馅饼。


制作这道美食,费劲儿。因为需要把面皮擀薄,薄到什么程度呢?像纸那样就可以。


擀好的面皮能用嘴吹下来,有多薄,可想而知


面皮擀好,一层一层叠加,撒上奶酪,撒开心果碎,开烤。



以上,算是完成了50%,剩下的部分是熬糖浆。


糖放进水中开熬,糖浆的色泽、味道、拉丝程度,都是重点,考验厨师的经验和技术。在熬的过程中,加入柠檬汁,糖浆不易凝结,甜度也会提升一个level。



熬好的糖浆洒在刚出炉的千层酥上,巴克拉瓦才算完成。


虽然地域不同,但人们对于甜的喜爱程度却高度一致。


无论是蜂蜜,还是糖,都给人们带去了快乐。何以解忧,唯有嗑糖。


欢迎来到风味人间大课堂


甜味,来自蜂蜜,甘蔗,大家都知道。


但海胆、鸡头米,苦瓜,是怎么个甜法呢?感谢《风味人间2》给我进行科普,让我的知识又增加了许多。


海胆的甜,来自它的鲜。海胆黄含有游离氨基酸,颗粒细腻的脂肪,具有细腻的甜味。越是优质的海胆,味道就越鲜甜。



东南亚海鲜丰富,也最为鲜美,那里的海胆更加诱人,鲜甜度更高。


巴瑶族的人们以潜海捕鱼为生,他们的饮食所需,基本都来自海洋。因此,下海寻找海胆是家常便饭。但没有什么保护措施,便直接下海,甚至还能在海底行走的巴瑶族人,确实让人震惊。


巴瑶人在水底寻找海胆,像囊中取物


为此,我们还专门上网查了一下,巴瑶族。这是世界上最后一支海洋民族,族人住在高高架起在水中的房屋中,生活中使用一种叫莱帕-莱帕的水上交通工具,极少踏入陆地。


因为依海为生,巴瑶族人为了适应水下的水压,从小把耳孔穿洞,以自由潜的姿势,可以在海底行走长达五分钟。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毫不夸张,我都惊呆了


海胆多少还吃过,但鸡头米这个食物,我是第一次知道。


它看起来有点像莲子,是新鲜芡实(虽然我也不清楚这是什么),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六到八成熟的鸡头米天生带有甜味。



甘甜的鸡头米,非常难得。因为六到八成熟的鸡头米,一年内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能吃到,而且需要手工采摘,费时耗力。


但,能吃到这一口甜,也算值得。


小小的一碗,价格不菲


苦与甜,自古以来是两个极。但,它们却并非不相通。


苦瓜成熟之后,红色的囊是甜的。不过在苦瓜长熟之前,便会被端上餐桌。


日剧《凪的新生活》


苦瓜炖排骨用的便是未成熟的苦瓜。


吃苦,我们不愿意,但苦瓜,我们却可以尝试一二。因为没有吃过苦,又怎能知道甜的珍贵呢?



就像《风味人间2》中写的那样:


所有的悲喜起落,经历过漫长的隐忍与坚守,终成万千滋味。


只有经过苦的提炼,才能真正懂得,触手可及的甜,已是最朴实无华的幸福。



风味人间不应该只是这样


《风味人间2》环球寻味,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拍摄了超过300种美食。而且全球播出,足以见得其野心和对自身实力的骄傲。

但,就目前更新的第一集而言,实力够不上野心。


因为第一部的优秀,让我对第二部的期待值很高,但看过上线的第一集之后,个人觉得它也就那样。


干烧比目鱼、烤乳鸭、檀香黑叉烧、油焖对虾


相较于其他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2:甜蜜缥缈录》,无疑是好看的,食物美,风景美,文案也美。但,只有好看远远不够,因为它不应该只是这样。


总导演陈晓卿,配乐阿琨,配音解说李立宏,《风味人间2》依旧是观众熟悉的“风味铁三角”,熟悉的配方,让人心里踏实。


但也仅此而已。因为我没有在熟悉的背后,看到创新。他们的作品,就像套路公式一样,好看的画面,配上一些优美的文案,看多了会产生免疫。


甜烧白这一部分还挺不错的,弹幕互动也比较多


当然,又美又真实,我可以接受,但只有美而失了真,让人无法产生共情,没有代入感。


我们为什么喜欢《风味人间》和《舌尖上的中国》,因为我从中看到了美好,看到了烟火气,看到了人情味。


除了不真实,我对这一集不满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文案矫情。


让每一阵风都吹来蜂蜜,让每一条河都流淌着蜂蜜。可以了,真的没有必要。


人无疑是大地的主人,却又是肠胃的奴隶。话很好,但听够了


这段话你细品,细品出问题了没?


从标题缥缈开始,就已经有跑偏的征兆。相信、馈赠、密码、几代人、快意恩仇、柔顺缠绵、温润、醇厚……看多了美食纪录片,对这些词语已经产生PTSD了,是不用这些词,食物就不美味了吗?


揉面那段,“只有功力深厚的内家高手才能驾驭”,海胆那里,“欲拒还迎的口感”,看到这些地方,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差点控制不住关掉视频。


《风味人间2》的海报上,写了人间至味在身边,但看完第一集,我觉得我身边不是这样。不过,冲着陈晓卿的招牌,我还是会接着看的。


希望,下一期给我惊喜。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