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周(7月19日到20日)开始,A股市场风格转换的迹象十分明显,创业板走势明显强于主板。个人认为, 当前有三个条件有利于风格转换的延续。
首先,在外部环境改善的背景下,投资者又开始重视A股市场的内部因素。
在经济数据披露之后,当前最核心的内部因素当属上市公司上半年的业绩。毕竟是中报披露季。
那么,现在的情况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业绩预告已经披露完毕,而主板的业绩预告还在披露进程之中。这意味着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该爆的雷,差不多都爆完了。
例如,创业板半年报预告业绩增速为—1.5%,明显好于一季度的—13.9%,这与很多创业板公司在一季度进行了“业绩洗澡”,提前计提了亏损有很大的关系,但同时也有很多个股确确实实是出现了业绩的复苏。近期公布的创业板中报业绩预告,创业板前10大市值的公司净利润增长全部超过50%,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天创业板指数会好于上证指数的原因。
而消费白马的业绩呢,还有一些不确定性。至少东阿阿胶的亏损告诉我们,白马也有变黑天鹅的时候。从外资角度,6月份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7月份北上资金呈震荡形势,没有明确的资金流入导向,外资是推动前期白马股上涨的主导力量之一,如果缺乏了外资的支持,预计白马股要直至半年报公布结束左右才能有明确的趋势。
另外,对于消费白马股来说,之前机构资金“抱团”的行为引起了市场关注。有投资者担心,一旦抱团“瓦解”,那么资金从消费白马股大规模撤离,或引发踩踏式下跌。这种担忧情绪,确实让部分资金从消费白马调仓到了科技成长股。创业板中一些低位大市值的公司走势明显强于大盘指数,这说明,部分机构资金在进行内部的调仓换股,从风险收益不确定的白马股转向创业板细分行业龙头。
第二个有利于风格切换的条件是低迷的成交量。
近期,沪深两市单日成交低于4000亿元已经成为常态。有限的资金如何才能获得更好的收益?当然是选择那些体量较小并且弹性较高的品种。
第三个有利因素则是在7月22日开启交易的科创板。科创板公司都是科技成长股。由于是市场化的定价,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估值普遍高于A股已上市同类公司。7月22日涨幅最大的安集科技收盘上涨400%,盘中最高涨幅超过500%,涨幅最小的新光光电收盘涨幅也达到了84%。所谓的映射效应和比价效应,一方面让已上市同类公司获得更多资金关注,一方面让这些公司获得了估值提升的机会。
所以,风格转换带来的个股分化,让科技成长股成为了近期A股的主线。预计这一趋势有望在剩下的中报披露过程中得以延续。从技术上来看,创业板指数近期走势明显强于主板,目前创业板指数已经成功站上60日均线,而上证指数还受多条均线压制,预计三季度创业板指数跑赢主板的可能性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