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息肉,一般指人体上长出来的多余的肉,鼻子、喉咙、肠道等部位都可能长出息肉。其中,有些息肉不会对人体产生太多影响,但有些息肉如果放任不管,就有癌变的风险,尤其是结肠息肉。那么,结肠息肉发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结肠息肉是人体最为常见的息肉,比如,痔疮就是由结肠息肉发展来的。结肠息肉发生通常有以下表现:
腹痛
部分患者出现结肠道息肉时,腹部会产生闷胀不适的情况,还可能感到隐隐作痛。
便秘
多数便秘是由于肠道疾病造成的,但也有可能是结肠息肉所致。因此,如果自身有便秘现象,就要多注意身体状况。
便血
结肠息肉如果发生,还可能表现出便血的症状,这是因为结肠息肉会对结肠组织造成刺激,进而引起炎症发生,导致便血。
结肠息肉有一定的癌变几率。虽然一般而言,不是所有的结肠息肉都会癌变,但如果结肠息肉长时间都得不到治疗和改善,就容易转化成癌症。特别是腺瘤性的息肉,癌变可能性较高。此外,息肉癌变也与人的年龄和息肉大小、数量相关。如果肠息肉数量不断增加,就要警惕是否发生癌变。
1、病毒感染
相关临床资料显示,有八成左右的结肠息肉患者是因为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所以,病毒感染是诱发结肠息肉的重要原因。
2、饮食不当
日常生活中如果饮食不健康,比如,经常食用腌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就容易形成腺瘤性息肉。因此,平时需注意合理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粗粮等。
3、排便不及时
排便不及时也容易导致结肠息肉发生。比如,自身如果存在憋大便或便秘的情况,就可能使粪便不断堆积在肠道内,进而刺激肠道粘膜上皮,促使肠道粘膜受损,引发结肠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