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2035年的一封信,23岁的自闭症男孩告诉爸爸……

2019-11-15     大米和小米

据说每个健康成长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慈祥的爸爸”,我也是。

我是然然,今年23岁,和大家不同的是我有一定的社交障碍。我的爸爸今年53岁,他是最爱我的男人。

妈妈说我一岁半之前不理人,不看人,似乎所有的人在我眼里犹如空气,每天就喜欢玩圆形的物品,最喜欢的就是车轮子,我总是把小车翻过来转轮子,玩够了,就自己一个人转圈,这成了我打发时间最快乐的事情。

妈妈说我那时候最喜欢捏地上的瓜子皮吃,而且速度相当快,他们根本制止不了我。

2岁的时候我爱上了数字,小区的所有楼号,我全记下了,几乎每天我都会去小区里在每个楼前背诵下所属的楼号。

2岁多的时候,我爱上了公交车号和电动车的牌子,记下了这个城市中所有的公交车是多少路,记下了停在车棚里所有电动车的名字。

妈妈说我是3岁才有意识的自己去厕所的,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我一定有很多衣服供我每天换来换去。

我3岁多了,牙齿还有4颗槽牙没有长出来,所以,那些年我吃饭就成了爸爸和妈妈最头疼的问题,我也一直我很瘦,3岁的时候也只有24斤重。

3岁的时候我最爱笑,因为工作的关系,那时候爸爸每个星期只能回来一次,每次回来就是我最兴奋的时刻,妈妈说,爸爸是我的兴奋剂,因为爸爸可以给我举高高,举的很高,我也看得很远,飞翔的感觉真的不一样。

我还可以骑大马,骑在爸爸的背上,随便我怎么蹦怎么踩,爸爸都不会生气。没事的时候我可以揉爸爸的脸,捏他的鼻子,苦虐到底,让他发出各种惨不忍睹的惨叫和奇怪的声音,让达到自我刺激的目的,每当爸爸发出这些痛苦的声音,也是我笑的最开心的时候,在爸爸的爱戴下,我高兴至极。

在爸爸妈妈的积极干预下,我的程度越来越好。

虽然和朋友们相比,我的确格格不入,但我的生活也越来越充实,在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幼儿园的互动,爸爸妈妈决定让我上小学,在其他孩子家长考虑为孩子上哪个辅导班发愁的时候,他们还在为我能不能够上学苦苦奋斗。

在费尽周折找到一所郊区学校后,我得到了校长的帮助,进入了学前班。

一年后,校长同意8岁的我上一年级试一试。这对爸爸妈妈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恩赐。

于是,在妈妈的陪读下,我开始了小学生活。

上学第一天,我并没有给爸爸和妈妈争气。升旗仪式时,由于不知道要干什么,我自己在操场上打起滚,不听指挥的到处乱跑,任谁也哄不好。据说是爸爸红着脸,把我拉回教室,关在屋里。听着我在里面哭,爸爸就在外面哭。

好在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包容和关照,他们没有排斥我,还时常帮助我,那时候我什么都不会,但是喜欢劳动,喜欢扔垃圾,喜欢擦黑板。

于是,老师把这些事情都交给我做。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在这个集体里的位置,慢慢地才有了安全感。

一年级的下半学期,我跟同学一起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入队的时候,我爸爸特地来看我。

据妈妈说,爸爸看到我握着拳头庄严宣誓的时候哭得一塌糊涂。我知道,这些对于许多家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对于我家,却如此地来之不易。

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开始教我学习生活,比如摘菜,洗菜,做饭,打球,一起散步,上网,打字。

后来,慢慢地,爸爸教我自己外出理发、独立坐公共汽车,一起旅游。爸爸说,每次我自己去做事情,都是妈妈在后面跟着监督着的。

中学的课程,我是断然跟不上的,爸爸也不强求于我,于是我就赋闲在家,每天的生活就是和妈妈一起准备早点,然后去菜场买菜,一起做运动,跑步,打球,练习写字,上网阅读......

爸爸是个摄影迷,拿着相机总是拍来拍去,这也影响了我,对相机产生了兴趣。

爸爸耐心的教我相机的使用方法,光圈的运用,景深的掌控,快门的释放,夜景的拍摄。

渐渐地,我也能拍出不错的照片了,爸爸最喜欢陪我和妈妈一起出去旅游。那些年,我们去过不少的地方,拍了不少的美景,感受了大自然的魅力。

5年前,爸爸为我开了一个摄影工作室,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属于我的工作中去,我的第一组照片《秋日私语》获得了POCO摄影大赛的第三名。

慢慢地,工作室里有了生意,我为一个宝宝拍的一组周岁照是我为我们家挣的第一笔收入。

当时,爸爸妈妈都哭了都笑了。

如今,我已经能够生活自理,和客人可以进行正常的简单交流,可以一个人出去旅行而安全回到家中,可以挣取我自己吃饭的金钱。

不同的是爸爸和妈妈在慢慢变老,我知道老了以后会离我而去,我却不明白,为什么想到老,我却心里难受呢?

我闭上眼睛,再次想想昨天和今天,爸爸的区别,他似乎变的稀奇古怪抠门儿无理。他的眼窝深陷,当年的小眼睛被耷拉下来的眼皮盖住三分之二,他开始嚷着头疼、腿酸、就连小时候我骑坐的饱满的西瓜肚也变的瘦骨嶙峋。

上次我偶尔说的喜欢吃土豆烧肉,从此成为我们餐桌上必备的菜品,总是不停地让我去银行存钱取钱,总是不停地教我如何使用银行卡,如何使用手机理财,爸爸的这些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每当摄影工作室里有来给宝宝拍照的客户,看着他们慈祥的笑容,看着他们对孩子的兴奋和关爱,看着他们逗孩子笑的激动……我似乎能感觉到我小时候爸爸对我的那种爱一定也是这样的,我似乎能感觉到这个叫做“爸爸”的职业是世界上最需要责任、无悔、坚持的零底薪的赔本买卖是多么的重要。

但这个职业却又令爸爸那么荣耀、那么幸福、那么心甘情愿、那么乐此不疲,而随着我的长大,爸爸似乎又会害怕什么、会担心什么,又会叹气,会悲伤。

我突然心有悸动给爸爸发了一条短信“爸爸,我想再骑一次大马”,爸爸很快回了信息“那你到我屋里来吧。”

推开爸爸的门,看着爸爸,然后我拿出尺子要量量爸爸的身高:我想看看本来就不高大的爸爸身高有没有缩水,哦,变矮了,那应该爸爸骑大马了。

然后我像当年爸爸趴在地上一样,我趴在了地上等着爸爸骑大马。爸爸把我扶起来,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在然然面前,爸爸永远是高大的,谢谢孩子。

爸爸为什么永远是高大的?但我知道爸爸是第一个爱我也将永远无条件爱我的男人。

儿子然然

2035年1月

是的,这封信非自闭症孩子然然亲笔。

而是,然然的父亲代写。

然然1岁多在南京脑科医院被诊断为典型自闭症后,父亲高洋就一度想要轻生,有次还带着儿子来到了楼顶,想要一起离开这个世界,好在妻子及时发现,一番撕心裂肺的痛哭,换回了父子二人的回头。

没死成的高洋接受事实,开始教育孩子。
然然3岁的时候,他写下了这封信,想像着儿子二十年之后的生活。
高洋说,因为这份期待和担忧,这封信也成了一家人的引路牌,几年下来,他们就照着信中的脉络在前行。
其中出现了许多让人惊喜的地方,比如高洋希望孩子在8岁的时候进入小学,结果然然在6岁的就顺利进入了小学,并成功升到了2年级;想象中各种捣蛋的场景虽然也有,但并没有那么严重。

如今年近40的高洋和7岁的然然享受着简单的生活。

尽管他知道儿子可能永远都写不了这样一封信,但仍然很感激妻子当年把他和儿子拉了回来。

-END-

整理 | 羲铮 编辑 |当当

图片| 网络 内容顾问 | 孙旭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LZudG4BMH2_cNUgcm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