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个有意义的研学夏令营
研学旅行课程是对游学课程的改良及升级,过去的游学课程突出了“游”的特质,希望通过组织学生外出旅行拓宽眼界、增长见识,做到行万里路。
而在知识爆炸的今天,通过短平快的方式可以迅速获取大量新知识,但这些知识都是平面的,如何在全真环境中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应用则成为重点。
所以,针对这个新时代的现象,研学旅行课程在过去游学课程的基础上风靡盛行起来。研学旅行课程突出了课程的两个特点,“研”和“学”。同时,也说明了课程的方式是旅行。
首先,“研”主要是突出了这种课程的研究特质,强调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即在外出旅行之前就提前布置好相关的问题。当然,问题一定要围绕课本中的知识点,将知识点在旅行中进行贯穿和强化,让知识活起来。
要强调的是,之所以说是研究,就是提前布置给学生的问题均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标准答案,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会进行多样化的作答。可以说,这种研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均很有帮助。
其次,“学”突出强调了这种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活”化知识点的教学,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实现学习。这种旅行中的学习与课堂中的学习相比,实现了空间上的转换,让知识变得真实有温度。
再次,这种课程是通过旅行实现的,这种手段全面还原了知识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整体的,而非传统教学中的碎片化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生活中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新时期的教书育人不再同于传统意义的呆板复制的知识传授,而是要以培养担当民族伟大复兴为着重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素质教育的角度,立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研学旅行政策出台后,各省市都相继公布了研学基地名单。纵览各地的名单,发现一个共同现象:传统景区、纪念馆等占据了最大比重。研学旅行的内容呢?不幸地发现,这些活动要么缺乏教育内容,要么忽视不同年龄孩子的教育规律,造成事实上的“只研不旅”。
“只研不旅”的结果就是:只欣赏风景增加见识,而未达到提升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更勿论以自然为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研学旅行而言,“诗”的旅行只是过程,培养孩子能够达到“远方”的能力,才是目的和核心。
所以,只有“诗”,没有“远方”的研学旅行,是对家长的敷衍,对孩子的欺骗。
自然教育恰恰可以弥补孩子们诗与远方的梦想。那什么是自然教育?很多人理解是让孩子“在大自然环境中接受教育”。这种理解也没错,但是非常狭义的认知。
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青少年融入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
自然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大自然里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原来应有的和谐与平衡,去感受大自然的奥妙与完美,从而学会欣赏自然、尊重生命以及开发想象力。
这种“自然而然”,迥然有别与都市的严密规则体系,而是一种更具情感记忆的自然空间、人文空间、社交空间、时尚空间、生活空间。
自然教育的核心是课程,而非设施——这一点已经逐渐得到业界共识。
不过新问题是:什么是课程?坦白讲,目前很多机构做的教育内容,都是活动,而不是课程。
什么是活动?粗浅讲,就是建立一个规则,让一群人在一起玩。只要游戏规则好,组织有序,大家玩得开心,活动也就算组织成功。
什么是课程?课程首先是有目的性的教育活动。在课程中要有目标,有方法,有逻辑,有递进,有总结,有反思,有升华,有反馈……
一个是以开心娱乐为目的,一个以教育为目的。所以,课程才是教育的核心,而非活动。
当然,在目前特定的消费市场,某些特定时间段,我们的教育可以将课程和活动的比例灵活掌控,但对于课程价值的认知不能改变。
愿你飞向向往的生活
大自然是所有童话诞生的地方,是充满奇迹充满发现的地方,是孕育人类文明和科学的摇篮,是培育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地方,而创造力,是当下教育最欠缺的部分,却是未来世界舞台角逐的核心力量。
如今,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论是城市儿童还是乡村儿童都日渐与自然疏离。而人与自然间有意义的联系对人性、对人类都是必要的,因为自然对人类的生存和精神需要都是必不可少的。
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小惊喜。在自然教育的团队活动中,为完成团队目标,学会担当;在一起完成自然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互相扶持、互相关照,与团队成员良好沟通,学会交朋友;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学习和真实接触,了解自然事物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关系,理解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之处。
为此,我们要重视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树立学、思、游相互促进的观念,不断地拓展教育的边界,引领学生走出学校教室,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体验、合作、探究,真正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撰文编辑/研老师
排版设计/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