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悲伤;脾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忧思,肾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恐惧。
肺气虚
何谓肺气?肺之精气,表现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而主治节的功能活动。
何谓肺气虚?多由寒温不适,久咳伤气,悲伤不已,劳逸不当所致。症见咳喘无力,气短,动则益甚,痰液清稀,声音低怯,神疲体倦,面色晄白,畏风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治宜补益肺气。《灵枢本神》:“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中医说的“肺”,不仅包括我们呼吸的肺脏和呼吸道,还涉及到人体免疫系统,因为中医讲“肺主卫外”,这个“卫外”指的就是抵御外邪的能力,就是免疫系统。
过度悲哀、消沉,人的免疫力是要降低的,这一点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癌症病人。研究者发现,癌症患者约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这些人在被诊断为癌症之后,人变得极度悲观,由此萎靡不振直至一病不起。究其原因,是悲观的情绪使免疫力下降,给了癌症细胞繁殖和扩散的机会。所以,“悲伤肺”更准确的解释是悲伤会使人的免疫力降低,后者可以导致包括肺在内的全身任何一处器官组织的损伤。
因此,一个人如果属于中医的肺气虚,整个体质都是偏弱的,“卫外”功能不强,所以比其他人更容易怕冷,更容易感冒,更容易过敏,总之更容易为各种外邪入侵。这个时候,西医说的肺脏自然会首当其冲,但只是悲伤情绪伤身的一部分而已。
治则:补益肺气,主方:保元汤加减
脾气虚
忧思伤脾,脾气久虚,忧思加重。
脾气虚证:“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不节,饥饱不调,或思虑劳倦,则易损伤脾气,诚如《内外伤辨惑论》所云:“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或年老体弱,脏气虚衰,或慢性疾患,消耗脾气,均可导致脾气不足证。故《外科正宗》说:“善养生者,节饮食,调寒暑,戒喜怒,省劳役,此则不损其脾胃也,如不然,则精神气血由此而日亏,脏腑经络由此而日损,肌肉形体由此而日削,所谓调理一失,百病生焉。
治则: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方:六君子汤减
肾气虚
肾虚导致的善恐,一般会同时伴有头脑发空、健忘、腰膝酸软等症状。
恐属肾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恐能伤肾,比如我们通常说的“吓得尿了裤子”,就是恐伤肾的表现:恐惧使肾受到伤害,肾控制水液正常代谢的功能出现异常,控制不住小便的正常排泄。另一方面是说恐惧是肾虚的表现,如果一个人无缘无故地有恐惧的感觉,往往说明有肾虚的问题。
治则:补肾益气。主方:肾气丸加减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图文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