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自称开国皇帝后人,却自己撕碎祖传龙袍,专家边哭边骂他败家

2020-04-09     史海观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古往今来,多少农民、壮士皆兵起义,称霸一方。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勇气、谋士、钱财、亲信,都是起义之人必不可缺的条件之一。若起义成功,则称霸为王,若失败,则沦为阶下囚。尽管前路艰险,但仍旧有人前仆后继,势要立地为王。

一、大夏国的成立

元末之时,皇帝昏庸,社会混乱,朝政衰落。农民对生活不满,各地农民起义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当时,一支起义军组织起义,首领名为明玉珍,他和陈友谅曾是徐寿辉的手下,后陈友谅诛杀徐寿辉,自立门户,自称为帝,明玉珍因此与陈友谅决裂。

于是带着自己的亲信和部分部队官兵,到达蜀国,在此称帝,国号大夏,明玉珍则是大夏的开国皇勋。

这个本是小地方的霸主之人,却成为了一方皇帝。这个过程并无多少人记得,可就在不久之前,他的龙袍被人撕破,轰动一方,明玉珍,这个大夏名字才被人所记起,所提及。

二、偶然被发现的墓地

大夏的原址位于现今重庆地区。杨代友,土生土长的重庆人。1982年那年,杨代友初中时期,顽劣好动的他十分不爱学习当时杨代友的家附近有个工厂要扩大工地,请来了挖掘机现场施工。就在施工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座古墓,墓中十分空旷,文物早已被盗光,只剩下了一口棺材,因此大家并不在意这一古墓,认为是某些不知名的遗留之墓地。

杨代友那时出于好奇,有十分贪玩,跟着在工地到处晃悠,看到古墓时,随手拿起了棺木中的一件金黄色的衣服。他十分好奇棺中的衣服被掩埋在地底下这么多年,为何还如此金光闪闪,又想尝试其是否依然结实,徒手将这件衣服撕成了一条条的布锻。

不久之后,这些暴露在空气下的金色衣服开始发黑,变破变旧,宛若一团脏兮兮的抹布,无人关注,便随手将其扔进了工程周围的臭水沟中。

三、一个由于无知而引发的故事

开工现场挖到古墓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传到专家的耳朵里。市里的专家分析后推测出,那座古墓极有可能是大夏国开国皇帝明玉珍的墓地。连夜驱车前往古墓处,到达时,发现墓中的东西早已被盗窃、遗弃,剩下的只有一块石碑。

通过对石碑上所刻字的分析,专家确定,这座古墓的主人就是明玉珍,大夏的第一个皇帝。当听说墓主人身上的龙袍被杨代友扒走之后,急忙赶至杨代友家中,询问龙袍的现状。杨代友如实回答龙袍已被撕碎,他不知这是龙袍……

发现龙袍已然成了一堆抹布一样的东西,一位老考古专家失声痛哭,当场对杨代友破口大骂。又赶紧差遣手下的人赶紧将衣服寻回,连夜将衣服送回博物馆修复。

这一堆肮脏而又乱七八糟的“抹布”,被杨代友随手撕成了二十多块不规则的布,工作人员根据布料的材质、颜色、纹路分类规整,精心修复了大半年的时间,才拼凑成完整的一件衣服。这件龙袍是迄今为止,重庆博物馆所挖掘出来的唯一一件龙袍,弥足珍贵,却被无知的百姓随手当成“抹布”随手扔弃。

四、让人大吃一惊的真实身份

这件龙袍经过修复之后,就摆在了重庆博物馆的展览厅里。本以为这件事就此落幕。可令人们大吃一惊,万万没能想到的是——突然一天,杨代友告诉考古学家,他是明玉珍的后人。

考古人员在修复完龙袍之后,便对众公开,这是明玉珍,大夏皇帝的龙袍,杨代友回家之后仔细翻阅族谱,发现自己的奶奶是明玉珍的后人。这可让杨代友高兴坏了,逢人就说自己的祖先是大夏开国皇帝明玉珍,还将家谱证明公开给考古人员看,以示真实,如此算来,杨代友的确是明玉珍的后裔。

好在杨代友还算是位忠诚的后人,他对自己撕碎龙袍这件事十分内疚,在之后的多年里,他都热心于寻找亲人后代,希望能够通过找到更多明玉珍的后人来祭拜祖先,以示尊重。

根据史书记载,夏国在历史上存在的并不久。明玉珍去世后,他的儿子明升从父亲手里接过王位,但明升此人无谋无略,胆小怕事,在位没几年,大夏就被朱元璋给灭了。当年大夏的后人,包括明升,被朱元璋送往高丽,也就是现在的韩国和朝鲜。

自此之后,明玉珍的大部分后代就在朝鲜、韩国落地扎根,祖祖辈辈生活在了韩国。但通过杨代友的积极寻找与联系,很多明玉珍的后人都知晓了自己祖先是大夏皇帝,每年都会有很多后裔从世界各地赶来重庆,祭拜祖先。

幸而这个故事开始于无知,落幕于一个好的结局。杨代友由于自己的无知,失手毁掉了龙袍,让人惊叹不已,但好在他知晓自己做错了事情,此后积极奔波于寻找同辈、后人,以此来悼念祖先,大夏开国皇帝明玉珍终是后辈悼念,其皇帝的称号也因为这一段故事进入人们的视野,流传至今。

落叶归根,认祖归宗,是中国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人都只活一次,也都希望自己离开后子孙后代能记住自己,能悼念自己。亲情、亲人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无法选择,也无法割舍的东西,从出生开始,我们就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长辈,但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亲人,是我们能够改变,能够做到的。

很多人不尊、不敬、不孝,是违背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不起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百善孝为先”,或许很多时候,亲人需要的并不是我们有多大的成就、赚到了多少钱,需要的是我们的陪伴,我们铭记在心的那份亲情。

文/史海观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Cmka3EBfwtFQPkdXm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