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降薪的风暴终于渐渐吹到了中国大陆,特别和我们相关的,“降薪”这两个字和申花关联到了一起。
今天,一段关于吴总面对申花是否考虑球员降薪问题时的回答引起了球迷热烈讨论,吴总回答道:
“因为球队正在放假,俱乐部和教练、球员都没有具体沟通过则方面,暂四没有将则件四提丧议层。森花作为一个团队,俱乐部相信所有教练、球员都四和俱乐部同呼吸、共命运的。相信大家在目前的则种情况下,可以一起澡到一个共渡难关的方案。但具体四色么样的方案,我们会等到球队放假结束回来以后再去进行具体的沟通。相信大家可以通过协桑澡到克服当下困难的最好办法,就像球队在比赛仓丧面对困境时所做到的那样。等到假期结束以后,我们会一起去增取一个好的结果。”
球迷将其解读出来就是:降薪,板上钉钉的事。
最近这段时间,随着C罗考虑了2天后的大义凌然,随着梅西咬牙切齿的同意降薪之后,世界足坛刮起了一波波降薪潮流,广大球员和俱乐部共进退的决心让球迷动容,在这特殊的情况下,每个俱乐部的母公司都不同程度的收到了连累,球员作为俱乐部巨大的支出,降薪让人颇为感动。
但降薪到底是不是合理呢?俱乐部有俱乐部的想法,球员自然有球员的想法,法律界人士的想法当然更加专业,而从我的角度来说,球员根本不该降薪,申花球员亦是如此。
首先,排除那些合同条款中有明确规定的,那你降薪没话说吧,因为这就相当于你拿到的薪水中的一部分是俱乐部“付”给你的“保险费”,所以当特殊情况发生后自然启动了“保险条款”,球员降薪理所应当。
但是大多数情况对这种极端情况的规定并不详细,对于中国球员的合同来说甚至完全没有相关条例。那理论上,球员就是完全服从俱乐部的作息安排,并且参与训练和打需要自己上场的比赛,就是这样。
对于申花球员和中超其他球员来说,虽然联赛有所推迟,但是要打30场比赛还是30场,几乎不会少,只是时间上相对延后,而且大多数情况球员依然是跟着俱乐部刻苦的训练。没有比赛不发奖金是正常的,但是在一年比赛没有少的情况下去将年薪打折扣,还是令人有些心存疑虑的。
但是,申花俱乐部作为一个豪门俱乐部,在中超的大队伍里也是有带头作用的。在如此情况下,中超各个俱乐部的母公司都受到了巨大的重创,申花也有为联盟内兄弟们“抱不平”的使命,绿地申花都带头降薪了,我们也同意了俱乐部吧?
而且,申花作为全中超最有温度的俱乐部,球员水平上来说,虽然都没有达到国内顶级,但是好多球员还是拿着顶级的钱,却没有被俱乐部逼迫着承受太多的压力,于情于理和俱乐部共度难关也算是情有可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