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血压相关死亡率陡升,我国“紧跟步伐”!| ACC 2020

2020-03-31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高血压,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常可促进冠心病和卒中的发生,据2019年《Lancet》杂志报道,这两种疾病是引起我国居民死亡的前两位病因。

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死亡(以下简称:高血压相关死亡)一直备受关注,这不,在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与世界心脏病大会(WCC)联合召开的年度科学会议上发布的一项临床研究,统计了美国近十年高血压相关死亡的变化情况,相关有成果同步发表在《JACC》杂志上,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该项研究分析了2007-2017年间,美国疾病防控中心所统计的1050例个体死亡中,高血压相关死亡的比例,并基于年龄、性别、城市化程度(城市与农村)以及地理位置进行了亚组分析。

美国的南部和农村是“重灾区

结果发现,这十年内,高血压相关死亡率随着时间逐年增加,并且呈现了年龄、城市化和地区性差异:城市人口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增加了20%,而农村竟增加了72%,其中位于美国南方的农村的死亡率最高,是其他地区的2.5倍;在各年龄段中,年龄最大群体(65-74岁)的死亡率也一直是最高的。此外,该项研究还显示,男性高血压相关死亡率总体较女性高(25.7% vs 20.3%)。

该项研究分析指出,自2011年以来,美国心血管病总死亡率逐渐放缓,而高血压相关死亡却呈现相反的趋势,表明控制人群高血压已迫在眉睫,亟需实施新版的ACC/AHA高血压指南。在南方农村人口中,高血压相关死亡急剧增加的原因,可能与肥胖、糖尿病以及医疗保健水平较差有关。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仍持续增高

美国的形势如此严峻,那么国内的情况如何呢?据2012-2015年全国调查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也呈现升高趋势,并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3.2%,41.3%处于高血压前期状态。

高血压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北方高南方低的现象仍存在,但差异正在转变,呈现出大中型城市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特点,如北京、天津和上海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5. 9%、34. 5%和29. 1%,这可能与这些地区生活压力相对较大有关。

令人意外的是,农村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较城市快,这次全国调查中,农村的患病率(23. 4%)首次超越了城市(23.1%),这可能是近些年农村生活条件虽显著改善,但健康意识相对缺乏造成的,因此,仍有必要深入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

此外,不同民族间比较,藏族、满族和蒙古族高血压的患病率较汉族人群高,而回、苗、壮、布依族高血压的患病率均低于汉族人群。

我国的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仍较低

近些年随着健康教育的普及,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有明显改善,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分别达46.9%,40.7%和15.3%。

通过对不同人口学特征进行比较发现,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血压治疗率显著高于农村;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居民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高;不同民族比较,少数民族居民的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低于汉族。

高血压药物治疗中,钙离子拮抗剂是最常用的单药治疗药物(46.5%),31.7%的患者使用两种或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既往研究显示,绝大多数患者需要联合药物治疗,特别是在有合并症的情况下,但70%的患者采用的是单药疗法。从目前高血压控制率来看,药物联合治疗可能更有助于控制人群高血压。

高血压治疗该何去何从

生活方式干预是前提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最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此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压力、缺乏体力劳动也会影响血压水平;年龄和家族史是不可改变的影响因素。因此,控制血压首先要从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做起,如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 g,增加钾摄入;平衡膳食;控制体重,使BMI <24,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戒烟;不饮或限制饮酒;增加运动,每周中等强度运动4-7次,每次持续30-60 min。

坚持服药是关键

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血压仍≥140/90 mmHg和(或)高于目标血压的患者应接受长期药物治疗,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 /90 mmHg,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 /80 mmHg。

高血压药物治疗遵循以下原则:

  • 起始剂量:

    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患者初始治疗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渐加量;
  • 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 对血压≥160/100 mmHg、高于目标血压20/10 mmHg的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
  • 注意个体化治疗;

  • 高血压是终生治疗,需考虑成本/效益。

参考文献:

[1]Lakshmi Nambiar, Martin M. LeWinter, Peter C. VanBuren,Harold L. Dauerman. Decade Long Temporal Trends in U.S. Hypertension Relate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J Am Coll Cardiol.2020.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01):24-56.

[3]Wang Z, Chen Z, Zhang L, et al. Status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 2012-2015. Circulation. 2018;137(22):2344–2356.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7.032380.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地高辛

责任编辑:董小雯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