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逐渐走向军事扩张的道路,当时日本人认为,日本不仅仅要超越西方,而且还有拯救东方人的使命,那就是要帮助其他亚洲国家一起避免西方势力的压迫。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日本侵华背后的原因
作为初生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的扩张企图是非常明显的,1895年甲午海战打败了中国,紧接着又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战胜了俄国。这两个国家中,一个是曾经的宗主国,另一个是欧洲的强国,这两次胜利给了日本人极大的自信心,甚至日本人认为自己已经超越西方列强的军事实力。
到了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使得资源匮乏的日本雪上加霜,导致日本的政治暴力事件频频爆发。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对于对华战争,日本一开始还出现不同的声音,但是这批军国主义者把对外战争进行美化。认为这是在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日本哲学家三木清在他的《新日本的思想原理》中描绘了一个由日本人领导,对抗整个西方世界的大东亚共和国。
这个时期日本国内经济恶化,同时在军事上尝到甜头,由此加速了政权与军队之间的矛盾。但是此时军队的开支已经占到整个日本国家预算的75%,军队的实力不断扩大,使得军权已经逐渐脱离政权的管控,开始走向军事独裁。
瓜岛战争
日本占领东北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整个华北,七七事变爆发前夕,日本已经形成了对北京的三面包围之势,当时卢沟桥成为北京对外的唯一通道,对于北京的守军来说战略位置极其重要。
一木清,作为任中国驻屯军牟田口联队第三大队少佐大队长,七七事变中他以自己所在联队士兵失踪为由,在卢沟桥率领部队向宛平县城发动进攻,开启了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这位狂热的战争狂人,曾经多次宣称自己是为帝国强盛,打响了信号枪。七七事变之后,一木清就直接晋升为步兵中佐,调回了日本任日本军校的教官,同时还获得天皇授予的金鹰三级勋章。
1942年美国开始全面对日军进行反击,5月份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珊瑚海水域,重创了日本舰队,6月份又在中途岛战役中击沉了日军的航空母舰,让日军在太平洋上失去了主动权。但是日本仍然坚持抵抗,在所罗门群岛南部瓜岛上修建机场,企图配合空军展开行动。
1942年8月7日,美军突袭瓜岛,利用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对日本阵地开始进攻,不到10个小时,美军就成功登陆瓜岛。当时岛上大都是日本的工兵,还有修建机场的朝鲜劳工,当时日本人信不过这批朝鲜人,所以都没有配发武器。少量的警卫军看到大批美军压境之后便都逃入了丛林。不到一天时间,1万多名美军士兵便成功登陆了瓜岛。
当时的美军没有卫星导航,在丛林当中摸索前进了一整晚,才找到了日本人建造的机场。面对突如其来的美军,日本人都逃亡进了丛林。美军便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机场,而此时机场已经接近完工,同时美军还缴获了大批的后勤补给物质。
当时的美军将领范德格里夫特知道日军很快就会反攻,因此立刻组织部队做好防御工事。范德格里夫特是美军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面对瓜岛雨林气候,发电报给总部要来了1400个避孕套,这在战争史上成为一个段子。但是这批避孕套,套在枪管上,起到了很好的防潮的作用,可见老将对于战争细节的了解。
不怕死的一木清
为了夺回瓜岛,此时已经担任旭字一木支队队长的一木清,率领900名精锐部队,于8月16日开始登岛。当日晚上,一木清的部队在机场东面顺利登岛,可能是信息有误,或者是一木清一贯常有的赌徒心理,让他觉得美军害怕夜战,尤其是夜间的白刃战。
骄傲的一木清不等后续部队,让100人在滩头看守阵地,自己亲率800多人,携带8挺重机枪向着机场冲了过去。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美军不但严阵以待,而且当时驻扎在瓜岛的美军有1万多名。
到了第二日,一木清的一个40人的侦查小部队与美军的巡逻队遭遇,战斗打响以后,日本的旧式武器在美军半自动步枪面前,形同玩具,而日本自以为优势的白刃战,根本就是自杀,在美国人枪口下,一一倒下。
这次战斗,美军不但轻松击杀30名日本军人,而且还缴获了日本人标注的地图,这张地图上标注了美军的防线情况。这无疑给美军提供了,日军进攻情报,随后美军在可能进攻的据点进行重点布防。
1942年8月21日凌晨一点,一木清率领800名日军,对美军阵地发起了进攻。静候多时的美军,对日军进行猛烈还击,战斗中,不断有日本人端着步枪,想与美国人进行白刃战。但是在美军密集火力下,日军一一倒下,根本就无法突破美军的防线。
起初美军以为这只是日军先头部队,来试探美军的防线,但是等到美军侦察机观察后发现,刚刚疯狂扫射的“人肉探子”,就是主力部队。随后美军绕道日军的背后,实行两面夹击。一木清看着大局已去,便一路溃退到海边。
当时美军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派遣医务人员对受伤的日军进行救助,但是顽强的日本军人竟然拉响了手榴弹,同前来救自己的美军同归于尽。随后美军大怒,下令出动坦克彻底消灭剩余的日军。
在坦克面前,日本军队如同肉馅一般从履带后面吐出,一木清看着大势已去,拿出短刀,切腹自杀。这场战役,美军阵亡35人,日军800多名冲锋队员,全军阵亡。一木清死后,为了表彰他的英勇,被追认为陆军少将。
神风特攻队
一木清是当时整个日军的典型代表,用狂热极端的方式对待战争,除了异想天开的“白刃战”,最为有名的要数“神风特攻队”。
二战后期,日本内外交困,见大势已去,为了挽救战局,日本军部提出了建立一个“神风特攻队”。之所以要用“神风”这个名字,那是因为在蒙古帝国时期,忽必烈在东征日本的时候,突然海上刮起了飓风,帮助日本人战胜了蒙古军队,日本人把这突然刮来的飓风称之为“神风”。他们希望这个特工队,能够像“神风”一样,再次拯救日本。
“神风特攻队”的作战方法就是,在飞机上绑上大量的炸药,一旦发现敌方目标之后,就驾驶着飞机同敌人同归于尽。因此“神风”也是日本赌徒心理的代名词,代表着胆大,代表着极端。
神风特攻队在战争的初始阶段确实起到了恐吓的效果,1944年10月24日,日本10架神风战斗机冲向了美国“普林斯顿”号航母,虽然9架神风战机都没击落,但是其中一架在甲板上爆炸,引燃了航母上的弹药库,导致该舰很快爆炸沉没。
这则消息传到日本,给当时的日本军队打了一针强心剂,在后来硫黄岛、冲绳战役中,无数次地使用这种自杀式攻击。前期这种自杀式袭击确实给美军造成了一定麻烦,但是后期美军加固了航母的甲板,这种自杀式袭击无异于送死。截止到二战结束,共有5822名“神风”飞行员,其中4615名成为炮灰。
日本将“神风特攻队”的送死的行为,看成了“像樱花飘落一样”浪漫的“为国捐躯”。让这些年轻人自愿赴死的不是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而是被美化了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军国主义分子利用“樱花”美化和掩盖了他们的罪恶,利用了年轻学生的天真和理想,把这些青年才俊送上了不归路。
军国主义是日本在寻求自己民族独特性的过程中产生。当日本取得了“日俄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两战的胜利之后,获得了树立国威的存在感。军国主义的治国纲领得到进一步强化。七七事变中的一木清,是军国主义日军的典型代表,他这种自杀式军事行为,在日本受到鼓励,让富于热情、理想和抱负的人群义无反顾地踏向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