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去阿里:圣湖鬼湖只一丘之隔,判若生死两界

2019-05-13   福大人爱旅行

​至今,我们这支自驾车队进藏已有5天,却还在阿里的外围晃悠,队员们不免心里上火,加上昨晚多喝了几口,今天大家都起晚了。临近中午,我们才重新返回到219国道上。

​今天的计划是赶到普兰住宿。谁料刚出发没多久,车载电台里就有兄弟喊话:“车陷下去走不动了,后轮已经陷入半个轱辘,需要救援……”上绞盘很麻烦,但小南、小宋做事干净利落,三下五除二就把陷车拖出来了,之后又麻利地收拾好绞盘和工具,前前后后不到十分钟。看来,能跟如此干练的队友一起自驾游,也是大家的幸运了!

​前面是一处大上坡,地面却没有草,这种地形对车的速度要求很高,对驾驶技术也有很大挑战。这附近根本没有路,所以也没有足够的距离提前加速,只靠踩油门肯定是不行的……我车前车后地看着地势和空间,心里一直盘算着,如果向前走上坡的话肯定是出不去,被拖救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而且拖车是下坡受力,固定车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向后呢?表面已经被老张的车轱辘刨了个大坑,四周的沙土已经很松了,要想通过就必须有一定的车速,否则又会陷进去。况且坡顶可以停车的空间很小,车速太高还有可能冲到后面的山沟里去……

​我硬着头皮上了车,先挂了前进挡,向前向上走,估计移动了一米多,在轮胎刨地之前停住。为通过那片松软的沙地,我最大限度的预留了冲刺的距离。然后挂了倒挡,让速度提起来通过刚才刨松的地面。我一边打方向把车尾甩到相反的一边,一边急踩刹车,不能倒下去是最基本的诉求,同时还要给车留一个起步的平台,以便能掉头出去。这一连串动作做完之后,在场的兄弟姐妹一阵欢呼,懂车的不懂车的肯定都在心里默默地佩服着,我心里头一通狂喜。

​也正是因为这个,让我接着就露了一怯。我们都是人不是神,大家的溢美之词多少还是有影响的。回到大路,正赶上“搓板路”,所谓搓板路,实际是没有铺装的路。由于阿里的土质本身就是由土和沙石组成的,地面比较硬,普通地面简单整修或者走的车多了就是路了,时间一长,行车的地方就会变成“搓板”表面一样,再加上地面上都是碎石子和粗沙粒,行车时就得格外谨慎。可是,当时的我心里还为刚才的“壮举”飘飘然,加上边开车边说话的缘故,首先造成车速太快,达到了70公里/小时,一不注意便偏离了搓板路。车开始像在水里开似的,飘来飘去,方向盘根本把不住。情急之下我不得不点刹车,不料车头一偏,车尾一甩,车头冲在了路肩下,而车尾停在了路的中间,汽车一下骑在了马路牙子上,好在有惊无险。


​​下午到达了海拔4588米的圣湖——玛旁雍措,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最深处81米,转湖周长大约90公里,总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早期的苯教徒称玛旁雍措为“玛垂错”,传说湖底藏着众多珍宝,现在改名为“玛旁雍措”意为全胜不败之意。圣湖的对面是海拔7697米的纳木那尼峰,山上全是皑皑白雪,我们在这里一通拍照留念。

​在圣湖的西侧还有另外一片湖区,称为“鬼湖”(拉昂错),湖面呈现深蓝色,周围没有植物,也没有牛羊,显得死气沉沉,难怪要叫鬼湖。据说拉昂错和玛旁雍措的湖底有条暗道相连,它们中间只隔着一座小小的山丘,站在山顶上,可以同时看到两个湖。我忽然联想到以前曾经看过的一篇小说《左岸纯情,右岸媚色》。左侧的玛旁雍措给人的感觉则是大气、圣洁、神圣、严肃;而右侧的拉昂错,虽然湖水湛蓝,晶莹可爱,然而湖边没有生物,湖面上也没有水鸟,这种美,美得媚人而诡异,似乎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稀奇的是,拉昂错与玛旁雍措最近的两点仅隔3公里,但玛旁雍措是甜水湖,拉昂错则是咸水湖,大自然的造化之神奇莫过于此。

​再次启程时,选择走湖左侧的道路,向着普兰方向绝尘而去。行驶在通往普兰的这条207省道上,远处群山错落,脚下绿草盈盈,右侧悬崖壁立,左侧纳木那尼峰探头相望。窗外的风很大,天上白云散落,湖面蔚蓝深邃,从高地上眺望玛旁雍措形如满月,拥抱着纳木那尼峰,一副神山圣湖的美景。

​​夕阳西下时,我们仍然在奔向普兰的路上。普兰位于孔雀河谷之中,两边是纳木阿比峰和纳木那尼雪峰,从地形地貌来看,有点像甘肃的榆林窟。一座黄土山上有很多废弃的窑洞,据说这里是以前的边贸市场,中、印、尼三国的生意人常常在此进行交易,于是这些窑洞也被人们戏称为“尼泊尔大厦”。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普兰气候温和,降雨丰富,街道两边种着白杨树,这是我们进入阿里以来第一次看到绿树,真有点难以置信。地处中、印、尼三国交界处的普兰县城,地势低洼,海拔只有3700米左右。眼前是一片绿油油的河谷地带,有庄稼和院落房屋散落,这应该就是孔雀河谷的一段了。高台下面高低错落的民宅炊烟袅袅,村子周围是绿油油的农田,高台的背后是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山脉的顶部常年积雪,白白的,高耸入云,一派高原上的田园风光。

​普兰本为佛教圣地之一,县城位于纳木那尼雪峰和阿比峰之间的孔雀河(马甲藏布)谷地,与尼泊尔、印度相邻,是一个被雪山环绕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高原西部的重要对外贸易通道。每年夏季,尼泊尔商人带着货品,如法国香水、印度香料从这里入境中国,并在这一带的“国际市场”逗留做生意;在冬季来临之前,再将收购的羊和羊毛运回尼泊尔。这里既能看到尼泊尔、印度有钱的朝圣者,也能看到衣衫褴褛的尼泊尔背夫和衣着艳丽的尼泊尔姑娘,堪称普兰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