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景边陲的路:走喀喇昆仑公路,探访帕米尔高原壮观天湖

2019-10-23   福大人爱旅行

自从看了摄影群里一位老师喀拉库勒湖的照片,我就想着有一天也能自驾走走喀喇昆仑公路,亲自感受一下这座高原湖的美,看看大美新疆的边陲风光。

​这里所说的喀喇昆仑公路,就是指连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314国道(中国境内),它全程蜿蜒在雄伟的帕米尔高原上,不仅是中巴两国联络的唯一陆路通道,也串联起了中国西部边疆最震撼人心的美景!在最近一次去喀什采访临近结束时,我终于挤出了一天的自由时间,便请地方文旅局的朋友带我去喀拉库勒湖。

大名鼎鼎的喀喇昆仑公路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条国际公路,北起我国新疆喀什,经过中巴边界口岸红其拉甫,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全程1032公里(中国境内416公里),这段公路在中国境内的最低海拔为1154米,最高海拔达4733米,是名副其实的一天边陲天路。

​据说,由于喀喇昆仑公路全程修筑在帕米尔高原的高海拔环境中,在中巴两国联合修路时期作业难度极大。据记载,为了修筑这条高原天路,先后有810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这条路也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

​我和当地的朋友吃过早饭后,带上刚出炉的烤馕启程前往200公里外的喀拉库勒湖区。离开喀什不到一小时的路程,公路上的风景就开始发生变化了:路边平坦开阔的农田变成了雄伟壮观的山峰,枯黄的山地也被连绵起伏雪峰所取代。

​不久,车开进了一处检查站,我们要在这里排队接受身份验证。排在我们前面的大多数人身着少数民族服装。此时,除了我们之外,没有几位游客,我穿着冲锋衣站到人群中,真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我们的出现,引起了一位柯尔克孜族装束的当地人的注意,我举着相机,他朝我微笑。

​通过检查站后,汽车继续在喀喇昆仑公路上疾驰。一边走,朋友一边和我聊天,它指着沿途一些能叫得上名字的雪峰给我看,“因为海拔高和气候差,这段路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最难走的一程,”他继续说,“你看,这边的天气太冷了,山顶一年四季都是白色的。过去在没有柏油路的时候,全是碎石头路。几百公里的路,人、马、骆驼组成的商队最快也要走二十多天才能走出帕米尔高原,遇到恶劣天气冻饿而死的不计其数……”

​确实,在没有汽车、没有防寒衣物,食水又得不到补给,甚至大雪封路的情况下,难以想象在这条环境险恶的古商道上来来往往的商队会是何等危险!越想越觉得可怕,我下意识地裹紧了外衣,打开了座椅加热按钮。

​越向前行,喀喇昆仑公路两侧的景象越壮观。公路旁的雪峰越来越密集,视野越来越好,还能看到路边一些规模不大的村庄。朋友说这里属于柯尔克孜族和塔吉克斯坦族的传统居住地,他们世世代代以畜牧养殖为生,骆驼、牛羊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财产。在丝绸之路时期,南来北往的商队以马或骆驼驮运物资,如果牲口中途死了,就会从这里购买新牲口继续赶路。如今没有了驼队,当地人的骆驼和马更多地在为游客们提供娱乐。

​随着喀喇昆仑公路近200公里上上下下的起伏,我的耳膜随着海拔的升高-下降-升高-下降……发生着反应。经过近5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已经从海拔1300米的喀什市区,来到了海拔3600米的喀拉库勒湖区。站在湖岸上,没有嘈杂的旅游团打扰。我仰望着湛蓝的天空,不远处就是圣洁的慕士塔格雪山(海拔7546米),近前是梦寐以求的喀拉库勒湖,一派壮观迷人的景象!

​喀拉库勒湖比我想象中更美,之前在群里看到的照片并不能体现它真正的漂亮程度。在威风的吹拂下,水面泛起层层波浪,把后面红白两色大山衬托得格外壮观。整个喀拉库勒湖的面积有10平方公里左右,湖水最深处30多米,因湖水深邃幽黯,所以这里也被柯尔克孜人称为“黑湖”。

​我们在喀拉库勒湖区遇到的游客不多,到处都安安静静的,只有几处柯尔克孜族的圆顶房屋那边有人在说话。盖在湖区里的房子既有像蒙古包一样的羊毛毡房,也有用混凝土建造的圆顶房,全部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牧民用来放牧用的临时住所。

​朋友带着我跟当地人聊了几句,她们很热情,也很友好。据说,喀拉库勒湖周边有许多柯尔克孜人和塔吉克斯坦人的定居点,平时他们在周边放牧,旅游旺季时,也会给游客提供骑马、骑骆驼环湖的服务(骑骆驼转湖一圈大约5小时,骑马3小时)。

​和其他著名自然景点人满为患的情况不一样,由于喀拉库勒湖地处边疆地区,旅行团最多走到喀什,这边一般不会来,散客如果不是自驾游,也很难走到这里,所以喀拉库勒湖才能保持如此宁静的原始状态。(Tips:喀拉库勒湖区目前只有一家餐厅,如果游客有需要,也可以去周围的牧民家用餐,当地人热情好客,一定不会拒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