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底层逻辑和发展规律。对于国家和城市的兴衰,无外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
1、天时:
人类发展至今,在天时上仅仅经历了2个时代,也就是从陆权时代转为海权时代。了解这点是了解国家及城市兴衰的最基础点。当今世界,第一阵营的国家和城市,无不和海权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
美国东海岸的纽约,西海岸的洛杉矶、旧金山,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以及中国的香港、上海,这些站在世界最高点的城市无不因海而起,因海而兴。
天时是3要素中最重要的一点,只要天时不变,这些城市就都只会越发繁荣和强大
白云先生有大才,对于中美贸易和全球局势的分析入木三分,让我大开眼界。但是他在分析中国必将崛起,而美国必将衰落这一问题上总结原因是天时已经发生转变,海权时代正在回归陆权时代。关于这一观点本人并不认同。
海权时代的基本逻辑是贸易,贸易的关键是成本。无论陆路运输如何发展,都无法与海运来比成本。
其次,地球上70%的面积是水,无论中欧间的陆路贸易如何发展,都无法与遍及全球的海路贸易相提并论。
再者,历史会重演,但不会倒退。时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我们中国就有记载的5000年历史来说,陆权转变为海权,才不过短短300来年。在人类困守地球的时间里,海权时代都不会改变。
很明显,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走出地球,开启星辰大海征程的空权时代才是海权时代的终结者。
所以,在考虑国内哪些城市最有发展潜力时,一定不能忽略大时代背景的影响。
2、地利
地利这个因素,要铺开来讲洋洋洒洒讲个万把字那是轻而易举,毕竟国内这么多城市,就算只分析前10也够讲半天的了(其实我们也只关心前10)。但要说简单吧其实也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把中国3D地形全图打开,看看哪里才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就全解决了。
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再加上海权时代的加成,发展潜力最大的地方就那没跑了。你把国内前10的城市按个再分析一遍,得出的结论肯定也是这个。不然为啥总说大道至简呢?
那么国内最适合人类居住又有海权加成的地方在哪呢?长三,珠三呀,这还用问。现实中难道不是这样么?
将来中国崛起,重回世界之巅,这两个地方必然是人类发展的制高点,前途都无可限量,但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为了充分发挥我大内斗省的精神,这里我们还是稍微辩一辩,如果非要分出个高低,这2个三角哪个潜力更大一点呢?
因为在说地利,所以我们这里只从地理角度出发,人文因素以后有机会再讲。
长三的优势:
打开中国地图,我们看到作为长三龙头的上海,这里是中国南北的中轴线,万里长江的入海口,长江是优良航道,通过这条黄金水道的连接,深入中国腹地,上游的重庆,中游的武汉,都加入到以上海为首的海权争霸的大游戏中来。而上海所直接对接的,是日韩台这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所以,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上海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是东亚经济圈的绝对中心。
珠三的优势:
这里有广州,是珠江的入海口,虽然腹地规模与长江无法相比,但千年商都的底蕴使得这里的贸易也非常发达。
这里有深圳,改革开放的前沿,特区中的特区,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最具活力创新创造企业的集聚地。
这里有香港,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虽然随着改开的进程它的历史地位近些年来有些下降,但百多年的积累使得它依然是外资进入中国的桥头堡。
虽然上海是东亚的中心,但是如果我们把地图稍微放大一点来看,你会发现,包含了东南亚的亚洲地图珠三则成了中心,相对于近期经济发展乏力的日韩台而言,东南亚地区近年来则发展迅速,经济更有活力,而珠三对于东南亚的辐射作用要远远大于上海。
当然,如果再把地图扩大到世界地图,长三,珠三则难分伯仲了,大家都有优良的深水港口,都是中国对外的门户。
所以,长三有广袤的内部腹地,且直接辐射日韩台地区,而珠三内部腹地较小,但却直接辐射发展迅速的东南亚地区,双方各有千秋,很难分出高低。我们要从根本上分出高下,不能光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换个更高的视角来看。
我们知道:
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趋势,无论国运向上还是向下,人口都在不断往核心城市聚集
人类社会的形态是金字塔状的二八分布,金字塔尖高度有多高取决于底层的地基有多大。
所以,长三,珠三最终的发展高度有多高,取决于这两个地方的生态容量有多大。
答案很明显了:
珠三是广东的南部一小块地区,除了珠三广东还有粤东西北地区,由于都是山区,难以辐射和带动发展。所以,通过港珠澳大桥连接的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达到珠三的扩容极限。而加上香港、澳门的珠三在生态容量上还是比不上狭义的长三,更无法与通常意义上三省一市的长三相比。长三的规模要远远大于现在已经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珠三。
在粤港澳大湾区没有达到生态容量极限之前,由于一来国家扶持力度较大,二来这里更具有活力一些,所以珠三的发达程度都要稍微领先长三一些。一旦这里的发展接近生态容量极限,长三地区就会后来者居上。
再次强调,长三,珠三都是中国潜力最大的地区,他们分别对标的是美国东海岸的纽约都市圈和西海岸的旧金山湾区以及洛杉矶都会区,未来必将双双站上世界之巅。
我们再看的长远一点,一旦海权时代过去,人类开启星辰大海的征程,整个社会结构都将发生巨变,彼时的城市又将命运如何呢?
我认为,一旦人类开始批量化殖民的时代,出于保护自己母星的需要,他们将会把绝大多数的人口移民至其他星球,而地球只保留行政和旅游度假两项功能。地球上绝大多数的面积将恢复至原始森林的状态,只在各大洲选取1到2个人类聚居点用以行使首都功能和旅游度假,只有最有钱的人才可以住在这里。
那么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来作为人类聚居点呢?还是那句话,当然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就中国而言,就是长三和珠三。
看完了最具有潜力的板块分析之后,我们再来就重点城市(前10)一城一议:
第一阵营:上北深广
上海: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中国南北的中轴点,万里长江的入海口,拥有广袤的内地腹地,辐射日韩台。长江中下游冲击平原,淡水资源丰富,生态承载力极高(长三城市共性),绝对的东方明珠,中国自然禀赋最高的城市,没有之一。无论近期发展是不是相对其他明星城市显得没那么快了,天赋决定了她一定走的比别人更远。
北京:自然禀赋一般,有平原,但不靠海,无法享受海权加成,缺少淡水资源导致生态承载力不高。但作为中国的首都,政策扶持加成惊人,要啥给啥,缺啥补啥。作为人定胜天为指导思想的中国人的首都,短时间内超越上海也不是不可能,但当从长期来看,发展高度不可能及的上上海。且作为后天型的选手,就会受人为因素影响的风险。当然,出于国家稳定的需要,整个北方也需要一个可以抗衡南方的特大城市,所以短期内北京还是很有潜力的。
深圳:这个位置本来是广州的,深圳能在这里,并不是因为深圳gpd已经超过了广州,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深圳太特殊了。作为中国自然禀赋no1的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现代大都市,上海用了100多年(当然中间有战争因素)。而深圳用了不到40年。改开40年来中国相对于世界崛起的有多快,深圳相对于中国就崛起的有多快,它是中国改开的平方,它是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并且它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这里已经事实上成为了中国的硅谷。
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开放包容态度也使得它比粤文化浓重的广州更可以广纳良才。不同于北京这样的后天型选手(仅就经济而言),深圳虽然是靠政策堆出来的,但其实它的自然禀赋也不差。与香港隔河相望,世界10大港口排名深圳港排名第三,比千年商都广州港高4个名次。
所以广州很郁闷,大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香港其实也很郁闷,没有香港,就算有政策的扶持也不可能有深圳的今天。但是,短短40年,深圳不但完成了对广州的超越,也完成了对香港的超越(仅在gdp层面,综合还差很远,但这也够香港郁闷的了)。冥冥之中我们似乎觉得,深圳的诞生就是用来终结香港昔日的辉煌的。
在刚刚出炉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说明中我们看到,国家最看重的其实还是香港,它被提到的次数最多,远高于广州、深圳,广州呢要比深圳多提到1次,可见,在粤港澳的这个朋友圈里,深圳到不是最被待见的那一个。
可是趋势这个东西,一旦形成了,短期内就非人力所可以改变。例如东北。今天我们提到深圳,就想到了两点,1、创新、2、活力。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产业偏中低端,没有核心技术竞争力,所以累死累活挣点血汗钱还要受制于人,中国要实现产业升级,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中国硅谷大脑的创新创造,靠的是苏沪这样的规模化工业基地实体经济产业升级,抢夺中高端市场。
香港有什么?哦,有金融,还有房地产(和美国倒挺像)。所以,香港的相对衰落不可避免。当然,无论怎么衰落,香港都是有钱人的避税天堂,人和钱都爱往香港跑这个趋势短期内都不会改变。但属于香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时代在呼唤深圳这样的城市崛起。
广州:广州很郁闷,但也还好,至少还能待在第一阵营。国家对于广州的扶持也要比深圳多那么一丢丢。其实广州也没啥好担心的,毕竟深圳太特殊了。广州自然禀赋也挺好的,珠江的入海口,不然怎么能成为千年商都呢?只是相对的,没有以前优势那么大了。再加上广州的产业也不差,所以待在第一阵营里,问题暂时还不大,至于能否一直待在这里,就要看日后自己的努力了。文化隔阂问题似乎需要考虑一下。
第二阵营:宁苏杭
排名不分先后,之所以这么排纯属为了好念一点。本来按照我们上面的理论,中国最有潜力的地方是长三和珠三,那这里似乎应该带上珠三的佛山和东莞两位小伙伴,奈何珠三的3位大佬都太耀眼了,压得周围的小伙伴们都抬不起头,如果不是对中国经济、地理等比较感兴趣,很多人对这2个地方的了解可能还停留在黄飞鸿和中国x都这些层面上,其实这是委屈他们了,佛山、东莞的实体经济不差的。
但佛山和东莞无论是城市名气和城市能级都较宁苏杭差的太远了,所以他们的潜力只能体现在环XX城市上面而不能独当一面。
南京、苏州、杭州、长三角三强选手。南京6朝古都,苏杭自古人间天堂。共享长三的地理优势,旗鼓相当又各有所长
南京身为江苏省会,又兼着徽京的名头,辐射两省,又有长江加成,但城市氛围有点偏体制化一点。
杭州为浙江省会,在浙江省内的向心力要远大于南京,浙江人敢打敢拼的精神成就了杭州,阿里巴巴出现在杭州不是偶然。在长三角三雄中,这是最有活力的一个城市。
苏州自然禀赋最好,沃野千里,一马平川,境内大小湖泊无数,淡水资源丰富,苏州港吞吐量也位居前茅,且距上海一步之遥,某种程度上来讲,苏州上海共享长三角冠绝全国的地理属性禀赋。
苏州与上海的关系是母亲哺育了孩子,孩子长大了报答母亲,最终母子携手共同起飞。2018年苏州的规模工业总产值3.3万亿,上海是3.4万亿,母子二人为中国的实业兴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而言,长三角三强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城市第二阵营的绝对主力,三个城市各有所长却又旗鼓相当,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且都在一个层级。攀不上第一阵营或者吃不消第一阵营竞争压力那么大的小伙伴们,这里是你们当仁不让的最佳选择。
当然,房价是选择一个城市的门票,三个未来发展潜力相当的城市,房价最低的城市就是潜力最大的那一个,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苏州胜出。房价比另外2个城市至少低了1万元每平米。
第三阵营:武汉,成都,青岛。。。。。
因为只分析最具潜力的10个城市,所以10名以后的城市只能以省略号替代了,这个类型的城市,主要就是中西部大开发的省会级城市。
武汉:大江大河大武汉,长江中游核心城市,承上启下,首位度高,虹吸给力,是中部重镇。
成都:自古天府之国,有成都平原加持,在内地来说自然禀赋算不错的了。首位度高,是西部的首选之地。
青岛:青岛也是属于自然禀赋型选手,东部沿海港口城市,是山东的门面,缺点是没有省会优势加成,只能靠自己。
受西部大开发,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的共同影响,属于中西部核心省会城市的小时代来临了,在这批受益名单上,还有郑州,长沙,合肥,西安等城市。
进不了一线,又比较念家且属于上面提到的这几个省的小伙伴们就选择省会从了吧,横竖他们现在都在抢人头,比回4、5线老家强多了。虽然没有第二阵营那么前途远大,也算是前途光明了吧。
第四阵营:北上深的卫星城市
这个就不再展开说了,属于抱大腿的行为,在未来城市扩容,都市圈是发展大趋势的情况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北上深周边的小伙伴们前途也很光明。
有细心的小伙伴们应该已经发现了,有2个赫赫有名的gdp稳居第二阵营的城市居然漏榜了。没错,这说明我们对于城市潜力等级的判断并不完全依靠于GDP,也不完全参考政策导向。要知道,漏榜的这2个城市,都是中国城市等级中最高的——直辖市
天津and重庆,2018年gdp排名第五第六的2个直辖市,居然么有上榜。
天津:天津有点可惜了,我分析城市潜力都是从最本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自然禀赋加后天政策加成。天津在整个北方来说自然禀赋算是数一数二的了。天津的问题在哪里呢?
首先,作为港口城市,它的海权加成太少了,天津腹地太小,没有长江那样的大江大河来打通内陆腹地。其次,更为重要的是离北京太近了,著名的北京灯下黑现象太严重了。虽然贵为直辖市,有政策扶植,但什么样的政策能超过首都?所以,本应该虹吸别人的直辖市能保持不被吸就已经不错了。
偌大的北方,只能撑得起北京这样一个政策型特大型城市,撑不起第二个,尤其是在这么近的距离内撑不起第二个特大型城市。
在海权时代,作为港口城市的天津是不会被时代所淘汰的。所以,未来天津会继续发展这个毫无疑问,但是横向一对比,它的发展速度就可能就没那么亮眼了。
重庆:其实重庆也算是有自然禀赋的城市,它是长江的上流,可以搭上海权时代的这个便车。但是重庆有个核心问题,它是个山城,出门上个班都得翻山越岭过长江的,过长江你知道吧,不管你建了长江1桥还是长江10桥,这都是一个很麻烦的事,何况还要翻山越岭呢?山城也意味着可供开发的土地有限,动不动就真的要愚公移山了。所以,若真是有人羡慕西部舒适的生活想要移居过去,考虑的都是大平原的成都而不是重庆。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的发展潜力从绝对值上来讲分为以下几个层级:
1、上北深广
各有各的强
2、宁苏杭
自然禀赋资源最优越的地方,天选之地。
3、武汉、成都、青岛等等
属于强省会城市的小时代来临了
4、环北上深卫星城
大树底下好乘凉
地利篇讲了这么多,感觉好像都讲完了,人和都不知道要说啥了,就简单说几句吧,我混苏州的,就从苏州来讲讲吧。
第三部分:人和
个人认为,人和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人,文化,政策
一个地方富庶千年,自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早在明清之际,苏州就已经是站在世界之巅的城市。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才辈出。近代受太平天国之祸影响,几乎毁于一旦。改开短短几十年,苏州在几乎没有啥大的政策扶持下又恢复到如今的繁荣,gdp曾一度挤进前5,威胁深圳,后稳居如今的第7。
究其根本原因,我们前面已经长篇大论进行论述,就是天时使然、地利使然,这里再加上人和使然。
苏州自古文人墨客辈出,这个就不用多论述了,明清两代状元榜眼无数。这是一个盛产人才的地方,这又是一个富庶千年的地方,人一有钱就会缺少闯劲,这是人性使然,同属于吴文化的上海和苏州一个鸟样,不出老板,但出CEO。江南这里就属浙江人最有闯劲,为啥呢?七山一水二分田,自然禀赋最差,不拼没活路呀。
所以,我们完全不担心苏州会缺少人才。
有了建设城市的人才,还需要好的管理者才行啊。不夸张的讲,在很多论坛上,都看到有不同的作者在夸赞,苏南的政府可能是中国最好的地方政府了。
廉洁、高效这个就不说了。在苏南模式启动之初,为了拉到投资项目,苏南的政府领导们可是挨家挨户在上海的写字楼里发名片的。今年元宵节刚过,政府就举办了2019重大项目投资现场推介会,总投资规模1.1万亿。
有这样高效、廉洁且勤政的政府,加上本地人才济济,如果还有政策的东风,那这个地方不是要起飞啊?苏州有政策么?可惜,没有!
这就是为啥近些年不断有人看衰苏州,甚至看衰上海的原因,啥全球贸易影响啦,产业升级失败啦,还有就是政策的东风不在这,那政策在哪呢?
一在北京雄安,二在西部大开发,三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接下来的长三角一体化。
加强省会首位度,强省会城市的小时代来临了。但是如果就以此点来判断这些强省会城市未来潜力会超越苏州,那也是tooyangtoosimple了。
这是没有理解政策出发的初心。改开40年来,政府的目标已经从最初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变为“先富拉动后富,大家共同富裕”。仔细理解一下,是先富拉动后富,不是后富超越先富,带着别人一起致富,是不会让别人比自己更富的,这是人性使然。
短期内政策导向会拉动城市发展一波,但长期来看,未来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一要靠自己的努力加政策引导,二还是要看天赋的。人为因素可以短期影响规律但改变不了规律。
中西部强省会城市会借着东风有一波不错的发展,但无法凭此完成对东南沿海城市,尤其是长三、珠三核心城市的逆袭。这里面,是天时加地利因素所叠加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综上所述,中国哪里潜力最大,当然是上北深广,发展潜力绝对值最大。但这些城市房价高企。普通民众望尘莫及,要是觉得自己是人中龙凤,可以到这里来闯一闯,否则则需要三思。竞争压力,生活压力都不是一般的大。当然,打定主意来混个几年经验,挣点首付然后回老家发展也是个不错的思路。
其次就是宁苏杭,这里产业兴旺,生态良好,文化包容,竞争压力也没那么大。三强都在伯仲之间。选择时可以多考虑城市特色产业与自己所学是否兼容。另外就是宁杭房价也不便宜,购房压力不小,相对来说苏州房价最便宜,尚属可以接受的范围,但近年来攀升势头明显,即使在一、二线城市房价一片鬼哭狼嚎的2018年下半年,苏州房价也是一枝独秀的稳中有升,这是城市的价值在逐渐回归的表现。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苏州的发展潜力最大,也最亲民。
纵观国内GPD排名的前10城市,除苏州外无一不是政策光环加身。首都、直辖市、经济特区加计划单列市、省会等等,这些城市中有的是自然禀赋一般,只能靠后期政策堆积,有的是本身自然禀赋就很好,还有政策加持,唯独苏州是如此特殊的存在,连个副省级都没有的地级市,连个机场都没有的地方,相对于其他前10城市来说政策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却如此坚定的站在这里,坚定的站在各种综合实力评估的前列。网上有个段子说苏州的挺有意思。“一通分析你不行,一上数据哥还在”。现在我们要说的是:“一上数据哥还在,一通分析我也行”。这背后是主宰国家、城市命运兴衰的规律所在。
天之道损不足以补有余,人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最终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究竟是天道呢还是人道?
综上,在中国发展潜力最大的这几个级别的城市中,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择一城而居,是完成深刻在我们基因深处使命的最优办法。这其中,苏州的相对发展潜力空间更为巨大,是一个优中选优的好地方。
以上为正文,是无念地产观上参无念的原创文章,欢迎转发。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经授权转载,必须在文首清楚表明文章转自:无念地产观,否则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