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乍现的不是灵光,而是馊主意呢?教你解决问题的公式

2019-06-10   凌风商业手记

商场业绩不好,老板问怎么办。你苦思冥想,突然灵光一闪,说:唉,对了,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装个从一楼到负一层的滑梯,然后在下面卖玩具,这样孩子们就都会被吸引过来了。

这是不是个好主意?也许确实不错。

但是,这种“灵光乍现”,是怎么出现的呢?他自己都不知道。下次遇到另一个问题,你又作“苦思冥想”状,等待“灵光乍现”。万一灵光不乍现呢?万一乍现的不是灵光,而是馊主意呢?

在拆解炸弹时,你说“唉,对了,你试试剪红线看行不行”,是要死人的。

这种靠灵光乍现获得点子的思维习惯,就是:散点思维。散点思维是偶得的,质量不可靠的,挂一漏万的。生活中给朋友支个不负责任的招可以,但用来拆解真正复杂的商业问题,是绝对不行的。

那应该怎么办呢?练习破除“散点思维”,建立“公式思维”。

什么叫公式思维?

我举个例子。

新闻上说,明星开的一家火锅店倒闭了。网上各种众说纷纭。

有人说,明星开的餐厅十有八九会倒闭,因为他们不善经营,他们应该请个好的经理人;

有人说,现在火锅竞争太激烈了,应该换个赛道;也有人说,他们肯定是被人坑了,投资需谨慎,等等。

各种各样出于善意的建议,也许各有道理,但都是“散点思维”,会让身处困境者无所适从。

那如果用“公式思维”来思考,应该如何拆解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找到能准确描述餐厅经营逻辑的“公式”。

公式从哪里来?高手可以从系统模型中提炼公式。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习高手提炼的、被验证过的公式,非常重要。

这时,销售漏斗公式”:

销售=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就可以派上大用场了。用这个公式来分析餐厅经营逻辑:

流量,就是知道这家餐厅的总人数;

转化率,就是知道这家餐厅的总人数中,有多少人真的会来吃饭;

客单价,就是每桌来吃饭的顾客消费多少金额;

复购率,就是吃过这家餐厅的顾客中,有多少会再来。

理解了这个公式之后,你来想一想,明星的影响力,会在这四个变量上的哪一个起作用?

没错。流量。

明星的影响力,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给餐厅带来巨大流量。但是,每家餐厅都受制于固定物理位置,终究只能做确定范围的生意。

一家餐厅要经营三年以上,最终是要靠老顾客反复来吃,才能维持以及发展的。

当你用“销售=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这个公式来思考,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餐厅的短期的生意靠流量,长期的生意靠复购率。

如果你正好有个明星朋友要开餐厅,问你的意见,我建议你千万不要说“唉,对了,你看这样行不行”。

这样,很可能在他失去餐厅的时候,你也会失去这个朋友。你可以说我有三个建议:

你自己负责用影响力给餐厅带去流量;

但一定要找到有丰富经验的经理人,帮助提高转化率和客单价;

千万不要忘记持续监控菜品的质量,保证复购率。

当你能破除散点思维,建立公式思维时,整个世界在你眼中,不再是一个个“要素”,而是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这些公式,就是高手们用洞察力,解决问题的套路。

我再举个例子。

很多人认为,过量的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但是,如何解决碳排放的问题?

专家们给出了成千上万的建议。有人说要少开车,有人说不准烧煤,有人说你们都在瞎扯,这也限制那也限制,那为什么呼吸不限制?吵得不可开交。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一次TED的演讲中,给出了一个解决碳排放问题的“分解公式”:

CO2 = P x S x E x C

在这个公式中:

P,就是People,人口;

S,就是Service Per Person,每个人使用多少项服务,比如开车、壁炉、烧烤等等;

E,就是Energy Per Service,每项服务使用多少能源;

C,就是CO2 Per Unit Energy,每单位能源,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于是问题一下子清晰起来。解决碳排放问题,就是分别解决人口爆炸问题(P),提倡环保的生活方式问题(S),设备节约使用能源的问题(E),和产生单位能源的碳排放效率问题(C)。你们别吵了,每个人、每个领域各司其职,共同努力。

我们用来破除散点思维,常用的超级公式还有哪些?

比如复利公式:收益=(本金+复合利息)^时间。

有了这个公式,你会同时关注本金、复合利息和时间,这三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

比如定倍率公式:价格=成本*定倍率。有了这个公式,你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一分价钱一分货”,价格和成本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是因为定倍率暂时没变。

比如用户忠诚度公式:用户忠诚度=(我提供的价值–他提供的价值)+转移成本。有了这个公式,你会突然明白,所谓的客户忠诚,有可能不是因为你足够好,而是因为搬走这事他嫌烦。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突然明白一件事,为什么很多大型机构在招募真正优秀的人才的时候,会考你“上海有多少辆自行车”这样变态的、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

因为回答这种问题,你几乎必须建立公式,然后合理预估公式中的每个变量。

这道题的目的,就是检验你是否有用“公式思维”,从上帝手中偷地图的能力。销售=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拿饭店举例

流量

1. 爆品引流。推出一款爆品,你去饭店总不能只点这一个爆品吧,肯定要加个米饭啊,饮料啊,或者再点个菜

2. 逢节就搞活动,蹭节日流量,活动搞起来,买赠,减满,免送餐费

3.赠品要巧妙,让顾客主动帮你发朋友圈宣传

转化率

1.会员卡。充1000送200,“今天充这顿饭我请了”。

2. 单价50元,优惠10元,写优惠20%!

单价1000元,优惠20%,写直降200元!

3. 异业联盟。联合不同商业模式的商家,彼此互助。你来我我这吃饭,去他那剪头8折,你去他那剪头,来我这吃饭8折。

客单价

1. 凑单,满500直接减100,满100优惠15%!

2.套餐优惠,可以用一份主菜+凉菜,但不要含饮料,主食,有些东西留出来,让客人不得不点

3.满35元免送餐费哦~

复购率

1. 代金劵,有钱不用那不是亏了嘛

2.充值,让客人把钱先放进来,就不得不来

3.消费体验100%,让他觉得物超所值,服务,菜品,店面设计等

总结:“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用户获益。”

曾经有一个麦肯锡的人跳槽到了谷歌,给谷歌的一个广告部门做业务管理,负责这个部门提升广告业务的收入。

他入职的第一天就问了下属们一个问题,“我们这个部门的业务公式是什么?”他的下属们就都被问蒙了,他们想,“我们部门没有什么公式啊。”

后来,这个麦肯锡来的人通过和整个部门的人沟通,最终得出了他们部门的一个业务公式。这个公式就是: 广告收入=展现量×点击率×每个点击的价格 。

什么意思呢?

广告部门是对广告收入负责的,而谷歌的广告是按照单次点击来定价的,每个点击都能够让广告主付出1块钱,点击的次数又是取决于有多少人看到了这条广告。

也就是我们刚才这条公式里所讲的“展现量”。看到广告的用户里有多少人真的点击了也很重要,这个数字就是点击率。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麦肯锡这个人来之前,整个部门的目标就只有一个,就是怎么提高广告收入。

但该怎么做,其实没有人真的清楚。这就好像我们刚才所讲的怎么找到适合的另一半一样,这个问题就是一个没有被拆解到元问题的复杂问题。

有了这个公式以后,就相当于一个问题变成了元问题,现在大家就都知道了。

我要提高这个部门的广告收入该怎么做呢?

要么提高展现量,要么是提高点击率,要么是提高每个点击的价格,就只有这几种方法,非常的清晰可解决。

一家社区门口300平方米的生鲜超市:

流量:社区居民,相对固定流量;对面社区,要争取的流量;

转化率:主要先服务好本社区居民,争取对面社区顾客;

客单价:通过场景切换来增加,早上店里的商品以一日三餐的食材为主,来店里基本是送完上学小孩的老年人为主;下午到晚上以低温酸奶、休闲食品、水果现切为主,来店里的以老年人接放学的小孩为主,还有年轻人下班后到店里顺道买东西的。

店面面积有限,且较固定流量,通过满足一家人不同成员不同时间段的需求,增加一个家庭的客单价。

复购率:严格品控,保证性质比;加强服务,特别是社区的老年人,社区老年人可到店里登记,像米、油、牛奶等重物购买后可由店里免费配送,送米虽然不赚钱,但可以赢得认可和增加连带其它商品的购买;增加第三方外卖服务,加强外卖高频率商品的品项,

比如: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现切水果。

超市销售=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用于天猫店运营管理时,就要进行以下思考:

流量意味着:用户访问量,页面访问量,停留时间。

转化率意味着:访问到关注转化,关注到加购物车转化,加购物车到下单转化,下单到确认收货转化,确认收货到好评转化,好评到净推荐转化。

客单价意味着:产品单价、购买数量、购买种类。

复购率意味着:同一产品复购,店内复购其他SKU,净推荐复购。

公式思维让人能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上的系统思考,然后优化相关环节、各个环节的联系,达到系统目的。

公式思维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使用思维模型解决难题。

普通人用灵光咋现解决问题,高手使用对的思维模型解决问题,绝顶高手,自己建立思维模型。

公式思维要注意几点:

一、没有哪个公式是万能的,要清楚每个公式的前提假设和边界。

二、有的复杂问题,可能需要使用多个公式组合解决。

三、掌握底层的第一性原理,应用层面的公式,则需要定期检视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