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圆斑根腐病是苹果三大病害(腐烂病、早期落叶病和圆斑根腐病)之一,不但危害强度、经济损失与苹果腐烂病不相上下,而且果农防治难度大,复发率高,极易造成产量锐减,甚至挖树毁园。特别是近几年。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为大家总结了苹果圆斑根腐病的致病因素、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致病因素
引起圆斑根腐病发生的病原菌主要是真茵中的镰刀菌。镰刀菌是土壤习居菌,既可在土壤中长期进行腐生生活,又能寄生于寄主植物上。它是一种弱寄生菌,当果树根系衰弱时会乘虚而入进行侵染,管理较好的果园很少有此病发生。当果园管理水平下降,特别在遇到干旱、缺肥、土壤板结、通气不良、水土流失严重、环剥过重、结果过多、杂草丛生以及其他病虫(尤其是腐烂病、早期落叶等)严重为害时,果树根系生长受到抑制而衰弱,这是诱发该病危害的重要条件。
发病症状与特点
苹果圆斑根腐病主要危害植株的根部,多先从根发病,围绕须根形成红褐色圆斑,后扩展到与须根相连的大根,病斑扩大并互相连接,深入木质部,使整段根变黑枯死。果树地上部分,在4—5月份展叶后表现症状,有4种类型。
叶缘焦枯型:发病时间多在花后,主要表现在新梢叶片上。如果一个新梢上连续出现5~7个叶片边缘焦枯,中间部分保持正常,病叶不会很快脱落,即可判定为圆斑根腐病已经轻度发生。
新梢封顶型:发病时间多在花刚落时,主要表现在新梢上。如果一株树绝大多数新梢在很短时间内封顶,而树干没有环剥处理,上年也没有发生早期落叶病,或者没有其他病虫害,即可判断圆斑根腐病已经中度发生。
叶片萎蔫型:春季发病表现为萌芽迟缓,新梢生长缓慢,叶片小而黄,叶丛萎蔫,严重时枝条失水,花蕾不能正常开放。夏季发病多在7、8月份,主要表现在新梢叶片上,上午和下午气温相对较低时叶片表现正常,中午气温较高时叶片萎蔫。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后,枝条失水皱缩,有时表皮干死、翘起、呈油皮纸状,树势开始衰弱。果实生长发育缓慢。
叶片青干型:这是叶片蒌蔫型的继续,发病严重的果树根部病害进一步蔓延,根系逐渐失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病株叶片骤然失水青干,多数从叶缘向内发展,但也有沿主脉向外扩展的。在青干与健全叶肉组织分界处有明显的红褐色晕带,青干严重的叶片脱落,树势极度衰弱,新梢停长,果实也开始萎蔫。由于叶片失去水分和养分供应,由短时间的萎蔫转向青干,枝条或树体接近死亡或死亡。
3、防治方法
根部病害主要在地下发生,当地上的树体有所表现时再进行防治为时已晚。因此,应根据果园的基础状况和具体发病情况,采取相应的科学防治措施。
加强综合管理
首先要加强土壤管理,如增施有机肥、深翻改土、果园行间种草等,以增加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其次要合理修剪,控制结果量,加强病虫害防治,防止早期落叶病的发生,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隔离病源区
目前大部分果园灌水时,多采用全园漫灌,如果其中有一株或几株树发生了根腐病,就会通过传统的灌水方式将根腐病传播开去。因此,如果一旦发现有了根腐病发生的树,就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将其先隔离,再治疗。这样就可以减少病菌的传播,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土壤消毒
一般选用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硫酸铜500倍液、0.5~1°Be石硫合剂、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50%代森铵500倍液等,在苹果树萌芽期和夏末进行2次灌根。也可选用农抗120等生物制剂,既可杀菌,又可营养树体。其方法是,以根颈为中心,开挖3~5条深70cm、宽30~450m、长度伸到外围的放射沟,上述药液任选一种,每株结果树灌50~75.kg药液渗完后覆土。
晾根和客土
当果园内发现个别植株地上部分出现异常症状时,应挖根检查,确认为该病所致后,将根部周围土壤挖出,晾1~2d,切除病根,同时进行药剂消毒,并把挖出的土运出园外,从园外运回新土回填。
在防治苹果圆斑根腐病时,不宜采用石硫合剂或硫酸铜等强碱性杀菌剂。用这类杀菌剂处理后杀菌效果虽好,但增加了根部土壤的pH值,不利于养分转化吸收,从而限制了根系生长,容易导致病害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