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乌克兰专家来华工作,钱到哪都能赚,这种感觉只有中国能给

2019-08-22     春秋史馆

自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被西方势力渗透,颜色革命席卷全国,严重影响了乌克兰的经济发展。1992年,乌克兰经济总量为775亿美元,到去年为止才1308亿美元,这还是近几年乌克兰经济形势好转、连续三年保持着2.5%增速情况下的数据。很难相信,有“欧洲粮仓”之称、又继承了苏联大批军工产能的乌克兰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整体经济形势尚且如此,具体到个人收入就更糟糕了。2018年,乌克兰人均GDP为2597美元,排名还在东南亚吊车尾国家老挝之后。哪怕是在首都基辅,年轻人也需要兼职2-3份工作,否则都难以糊口。即便如此,基辅民众的月薪也仅有3000-4000格里夫纳(1格里夫纳≈0.27人民币)。即使是像大学教授这样的精英阶层,月收入也不超过2000人民币。更糟心的是,年轻人对曾为前苏联作出重大贡献的老专家极为漠视,还发生了安-225总设计师维克托·科瓦尔斯基在基辅街头被打的悲剧。

老一辈乌克兰人对苏联是有感情的,他们热切希望乌克兰能振作起来,让重工业重新成为乌克兰的支柱产业。然而,乌克兰不断下行的经济无力支持规模庞大的军工产业,苏联留下来的3500余家军工企业已大多倒闭,曾建造了“瓦良格”号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破产,最大发动机制造商马达西奇也濒临破产。因此,大批军工专业人才不得不离开乌克兰,到他国另谋生路。

乌克兰军工企业在世界上是很知名的,代表着前苏联军工的最高成就,许多国家都对他们伸出了橄榄枝。这些国家中,俄罗斯是个不错的选择。俄罗斯曾是苏联加盟国之一,不论是文化和情感都更容易让乌克兰人接受。美国也开出了高薪,大力招揽乌克兰军工人才,但是大量的乌克兰专家却拒绝了美俄的招揽,来到中国任职。

乌克兰专家之所以愿意来华,是因为中乌军事合作历来密切,我国的“辽宁”号航母、歼-15舰载机、055大驱的UGT25000燃气轮机技术全部来自乌克兰,合作起来得心应手;另一方面是,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方方面面都打上了苏联的烙印,乌克兰老专家在这里工作,就像回到了30年前的苏联,更能忆起当年为社会主义无私奉献的激情岁月。钱到哪里都能赚,但这种感觉只有中国能给,更何况中国对军工技术的渴求、对人才的尊重比美俄做得更好。对于这些乌克兰专家,我国敞开大门欢迎,来多少我们要多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oc1uGwBvvf6VcSZWB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