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到来,卧榻先生想着,得推荐几首充满赞颂祖国、正能量的诗歌,方才应时应景。
西盟的早晨/公刘
我推开窗子,
一朵云飞进来——
带着深谷底层的寒气,
带着难以捉摸的旭日的光彩。
=
在哨兵的枪刺上
凝结着昨夜的白霜,
军号以激昂的高音,
指挥着群山每天最初的合唱……
=
早安,边疆!
早安,西盟!
带枪的人都站立在岗位上
迎接美好生活中的又一个早晨……
1954年
这是作者写于1954年,反映西南边疆军营生活的一首诗歌。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人民都卯足了干劲,为建设新中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诗人,作者用笔书写的祖国壮丽的山河,歌颂伟大的祖国和劳动人民。至今,我们仍然能从诗歌中感受到作者心中的那份激情。
本诗1955年发表于《人民文学》上,随同发表的还有《佧佤山组诗》《西双版纳组诗》。这些诗发表后,不仅得到了读者的赞美,也得到了了权威诗人艾青的肯定:
公刘的诗——是长期生活在战士中间的,感染我们部队的高贵素质的,通声都是健康的一种新的歌唱。
拿现在的眼光来看,当前的诗人决计不会写这样的诗,但确实很正能量,作者用朴素而真诚的情感,写出了对祖国、对战士、对未来的热情赞颂。细致的感觉、奇丽的想象,清新的语言,是公刘诗歌的特色。类似的诗歌,还有写于1956年的《上海夜歌》。
上海夜歌(一)
上海关。钟楼。时针和分针
像一把巨剪,
一圈,又一圈,
铰碎了白天。
=
夜色从二十四层高楼上挂下来,
如同一幅垂帘;
上海立刻打开她的百宝箱,
到处珠光闪闪。
=
灯的峡谷,灯的河流,灯的山,
六百万人民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纵横的街道是诗行,
灯是标点。
文图不配哈
这是公刘在上海做短暂逗留期间写下的一首即兴小诗。全诗犹如一幅彩色的速写图画,勾勒出了上海夜晚的壮丽与灿烂。这样的诗,简单而纯粹,没有高深的技巧,不像后来的朦胧诗人故弄玄虚,充满真实感。
公刘(1927-2003),当代诗人,原名刘仁勇,又名刘耿直,江西南昌人。11岁时在地方报纸上发表致日本小朋友的公开信,宣传抗日爱国思想,1939年写了第一首诗。1946年正式使用公刘的笔名。1949年10月参加解放军,以随军记者身份到云南。出版有诗集《边地短歌》《神圣的岗位》《黎明的城》等,另与人整理了少数民族长篇叙事诗《阿诗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