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周末荐诗丨辛笛:山中所见——一棵树

2019-09-15     诗词茶座

山中所见——一棵树——辛笛

你锥形的影子遮满了圆圆的井口

你独立,承受各方的风向

你在宇宙的安置中生长

因了月光的点燃,你最美也不孤单

==

风霜锻炼你,雨露润泽你,

季节交替着,你一年就那么添了一轮

不管有意无情,你默默无言

听夏蝉噪,秋虫鸣

1948年夏

上期,卧榻先生推荐了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本期再次推荐一首写树的诗。我们也不妨比较一下,同是一棵树,在作家的笔下,到底能写出怎样的不一样的情怀。

辛笛(1912~2004),又称王辛笛,原名馨迪。诗人。祖籍江苏淮安,生于天津。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36年至1939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英国语文系进修。回国后,任暨南大学、光华大学教授,中华全国文艺协会上海分会秘书,诗歌音乐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负责人。1948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后,历任上海烟草工业公司、上海食品工业公司副经理,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著有诗集《珠贝集》《手掌集》《辛笛诗稿》。

这是一首典型的富含象征寓意的诗。诗歌以山中一棵“孤独”的树作为描述对象,娓娓道来,让人感受到“孤独”的树身上有一种独立精神,而对这种精神的诠释实际就表明了对人生的意义所在。作者写的是树,咏的却是人。“树”是人的象征,象征的寓意,是对正直人格的赞美。

首先,作者开篇就刻画了一颗孤独的树:你锥形的影子遮满了圆圆的井口/你独立,承受各方的风向。

为了强化这种孤独感,作者甚至说:你在宇宙的安置中生长。作者特意指出这棵树的生长环境:宇宙中。仿佛茫茫宇宙,只有这一棵树的存在似的。

然而,在作者看来,这棵树其实并不孤单,而且很美丽,是因为“月光的点燃”,更重要的是:风霜锻炼你,雨露润泽你。从这里,诗歌已上升到人生的意义,所谓的孤独不是孤独,而是独立,讲的是生命的姿态。诗歌的主题在此得以升华。

“季节交替着,你一年就那么添了一轮”,没有时间,树的生命意义依然存在也依然充满希望,在希望的充斥中,独立而且美丽的树又“默默无言”。

最后,作者说,“听夏蝉噪,秋虫鸣”。在两个古典意象的观照中,写出对了生命精神的歌颂与赞美,这样的人生精神就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临怎样的环境,都要保持生命品格的独立性。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是屈原笔下对卓尔不群主人公形象的描绘。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唐初政治家虞世南借蝉抒发自己清高耿介的情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能联想到那些为国为民甘做牺牲的高尚义士。

全诗很短,不足百字,其象征意味寓意却由来有自,作者从常见的自然景物中,升华出了美丽的世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Qftfm0BMH2_cNUg_on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