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普通人的故事,看到了战“疫”的中国温度

2020-03-25     人民政协网

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普通人

1月23日腊月廿九,17点17分,前一晚在发热门诊值了12小时班的高飞醒来后第一时间拿起手机,几秒钟后发出一声惊呼。微信里是她所在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紧急下发的征集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的通知:“接省卫健委指示,现需我院征集10名支援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理人员,今天下午17点以前发回微信。”时至今日,高飞依然为自己因多睡了十几分钟而错失第一批参与支援湖北的机会感到失落和懊恼。

34岁的高飞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管护师,早在支援湖北的征集令发出前,医院已经向所有科室发出春节备战发热门诊的要求,她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报名,“我是科里的‘老护士’,这个是责任,也是使命。”

2月2日凌晨2点,高飞接到医院电话,她将作为该院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启程奔赴武汉疫区。当下,她竟有一种“圆梦”的满足。

“这感觉,就像是战士到了战场。”十几个小时后初抵武汉时的感觉,高飞这辈子都忘不了,偌大一个都市像是被按了暂停键一般,路上见不到车和人。医疗队队员们或多或少都有点紧张,一路坐车从机场到驻地,大家很少说话,更多是惊讶。来不及恐慌害怕,2月3日,高飞已经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区开始忙碌了。

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较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来自全国29个省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军队的346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和湖北医务工作者一起,打响了荡气回肠的生命保卫战。

“怕不怕”是像高飞这样的援鄂医护人员最常被问到的话题,她常用“只是换了身行头,换了个地方看病”来宽慰家人和自己,但在她的“援鄂手记”中不难看出那不改的初心和使命:“这是一场战役,我是一名战士,我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付出我的一切,甚至牺牲生命。”

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更多的是高飞这样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普通人。

一张张被口罩勒出血痕的脸、一次次冲进病房的背影———几十天以来,高飞的面孔和其他4万多名医护人员一样,被历史这样铭记。

抗疫至今,高飞亲历的感动瞬间无数,但有一句话最令她刻骨铭心。和来自182家医院的1500多名医务工作者共同驰援湖北的,还有各类物资。山西某地向湖北捐助了几吨苹果,当苹果运到武汉后,负责运送的老乡说了一句话让闻者至今动容:“山西的苹果你们尽情吃,但我们的医务人员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的嘱托令人感动,“一个都没有少”的成果更加令人欣慰。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作为一线战士,高飞最想分享的心得是加强科学防护、防止感染。病毒是残酷的,唯有细节到位才有打胜仗的可能。

“这不是哪个人的事,也不是哪一个地方的事”

“钱可以再挣,救人命要紧。”说这话的是孙万里,一位普通的新疆小伙儿。现在,他因为疫情之初的捐献义举,成为附近的名人。

今年30岁的孙万里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经营着一家建材店,由于当地纺织工人多,店里也售卖一些防尘、医用口罩。

“我爱人老家是黄冈的,所以我们很关注疫情发展,一直想着能做点什么。”疫情袭来,孙万里坐不住了,4000公里外的湖北令他牵肠挂肚起来。除了“黄冈女婿”这重身份,这些年湖北省对口援助博州也让孙万里深感两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长江天山一脉牵,鄂博手足情相连”是大家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春节前,湖北各大医院口罩、防护服等物资紧缺的消息令孙万里和妻子很是揪心。刚好他店里还有2019年下半年的口罩库存,一共1.7万多个,小两口一商量决定都捐了。

“我们当时决定给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留6000个,剩余的全寄给湖北。”孙万里说。在这个朴实的新疆小伙儿看来,“这事情不是哪个人的事,也不是哪一个地方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一起渡过难关。”

疫情刚暴发时,湖北多地医疗资源缺乏,救援物资告急。关键时刻,全国各地火速驰援。他们紧缺什么、需要什么,全国第一时间跨区调运货源,于是我们看到那么多按“吨”起步的捐献和爱的“投喂”。正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温暖与爱,陪伴湖北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寄出1.14万个口罩的那刻起,孙万里连续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一直在关注网络直播。这次,妻子没有再反对他“整天‘挂’在网上”。

让孙万里如此牵挂的正是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施工现场,和网友们一样,孙万里也当上了“网络包工头”,密切关注着两家医院的点滴进展:

3万多管理和作业人员,1亿多网民“云监工”,十余个昼夜后,火神山、雷神山两家全功能呼吸系统传染病专科医院拔地而起。

“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种动员。”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的这句话令孙万里印象深刻,“说实话,那种感觉和看大片一样,觉得太神奇了!”

“10天建座医院,这怎么可能完成?”这是当初众多参加火神山医院设计、施工者接到任务指令时的第一反应。

然而,“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背后,是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不断增加的定点医院床位数量,远远跟不上疫情蔓延速度。从确定新建火神山医院的1月23日当天到2月1日,9天中,武汉市确诊病例从495人陡增至4109人。

疫情,不等人。与死神竞速,情势紧迫,间不容发。各方面迅速动员,进入战时状态。1月24日,己亥年除夕,各类设备进场。最高峰时,工地上有7000多名工人,800多台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同时作业。上一个单位刚完成场地铺沙,下一个单位马上进场铺防渗膜,后面铺设活动板房基脚的单位还在催促。高密度的人群、机械,让现场施工空间极为有限。

最终,总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架设箱式板房近两千间、接诊区病房楼ICU俱全的“火神山”———这个建筑面积相当于半个北京“水立方”的战地医院,历时10天建成完工。

有国外网友评价,昼夜不停的挖掘机大军及建筑工人、源源不断输送至武汉的物资,“整个国家都为这场战斗做准备,速度不可思议”。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位网友的评论令孙万里泪目:我们哪有什么“基建狂魔”,有的是善良勇敢的逆行者。

火神山、雷神山的“神速”建成依靠的不仅是朴实善良的劳动者和建设者,还有来自全国的驰援建设和爱心洪流。来自全国各地的4000多车辆在工地上忙进忙出、3000多名建设者从五湖四海汇聚在武汉知音湖畔、社会各界纷纷捐赠建材产品、办公椅、救护车等物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全国上下同心协力,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团结而强大的中国。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守着自己的小店,孙万里又开始忙碌起来。他相信,病毒总会散去,最终的胜利就在前方。

记者:王慧峰

编辑:魏芯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ee2EHEBfwtFQPkdMpv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