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欣委员:防止新冠肺炎患者复发,更应重视中医药

2020-04-27     人民政协网


视频加载中...

“中医的发展前景包括‘中医现代化’和‘中医国际发展’两大过程。坚持以中医为主体,中医理论实践为主导,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现代科学方法技术服务于中医,这是中医现代化的基本定位。”4月17日,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曹洪欣教授在做客人民政协网《尚医》战役特别节目时表示,应借助此次中医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契机,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发展,让中医药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

“与西医研究病毒特征、生理病理演变过程不同,中医是在细菌病毒侵犯人体之后,根据人体反应去推测细菌病毒的发病和演变特点。”曹洪欣谈及中医理论演变进程时表示,“无论是从东汉的伤寒到明清瘟疫的防治,还是从SARS、甲流到新冠肺炎,中医都是通过不断地把握病症变化,以有效地防治传染病从而升华丰富理论。”

据曹洪欣介绍,真正的中西医结合从1950年代开始。1956年,毛泽东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中西医结合这一概念逐步在我国医学界出现。经过长时间优势互补,我国在疾病的证候分类以及疾病治疗手段上,在全世界都具有领先水平。“总体看,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轻症治疗和恢复期治疗中医药的有效干预,重症、危重症实行中西医结合,取得很好的效果,对全球抗疫也是重要的启示。”

截至目前,中医药已经在全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然而,中医药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文化理念差异、学术方法差异和诊疗方法的认可性等问题。“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的推广普及为全球抗疫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此之前,中医药在艾滋病、疟疾等传染性疾病和一些慢性病的防治中,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逐步被世界人民所认可。”曹洪欣介绍,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通过了ICD11-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其中首次纳入以中医药为主体传统医药疾病分类和证候分类。

“但是,中医在发展机制和队伍建设上与西医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对此,曹洪欣建议,每个西医医疗机构都应配备中医人员,深化优势互补,更有效地实现中西医结合。

此前,钟南山院士提醒,不要指望疫情全部消失,秋冬可能会复发 。“考虑到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中医药还将在疫情预防方面继续发挥作用。”曹洪欣建议,复阳可以是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或IgM(免疫球蛋白M,血清中检出IgM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为阳性的患者,尽量采用中医药治疗,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止病情复发或传染他人。中医药治疗方法可以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论治、选方用药,也可根据新冠肺炎恢复期的特点,适当选用益气养阴、解毒祛邪的方药而综合调理,可用黄芪10-15g、北沙参5-10g、麦冬5-10g、金银花10-15、鱼腥草15-20等,如畏寒肢冷者可加枸杞子5-10g、生姜3-5g,泡水或煎煮内服。

策划:李木元

记者:杨岚 罗文

摄像:宋宝刚 汪凯 赖仁杰

主持:韩月

后期:满达呼 周通

编辑:莫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5ltunEBfGB4SiUwHsh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