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钓虾虎

2020-08-07     青岛城市记忆

原标题:儿时的记忆——钓虾虎

青岛人能吃到的海产品品种很多,光虾类就有好多种,大对虾,黄虾,基围虾,历虾,琵琶虾等等许多,近几年许多青岛人把琵琶虾叫做虾虎,一年中琵琶虾上市的时间较长,味道鲜美,深受市民的欢迎。但把琵琶虾叫做虾虎是不对的,虾虎是穴居海洋生物,大多居住在潮涨潮落的海滩上,穴洞虾虎的个体大小洞体的粗细不同,洞口的大小有一元硬币左右,穴深大体四五十厘米,长期居住在洞内,一般不出洞觅食。

虾虎

虾虎多年以前在胶州湾畔青岛沿海一带已经绝迹,在人们的餐桌和酒店的菜肴里都也看不到虾虎的影子了。但在五六十年代,虾虎在青岛人的眼里可以和蛤蜊一样比美,又因为钓虾虎是一个技术活,吃虾虎比吃蛤蜊就更奢侈一些了。我家因临海较近,又赶上当时我十四五岁,正是戏耍海水的年纪,赶海钓虾虎也就成了我儿时的一桩抹不掉的回忆。

钓虾虎

钓虾虎要准备一些必备的用具,一把铁锹(有人把锹头做成向后的和锄头一样),一个竹篮,一只自造的毛笔,细细的像毛衣针一样的笔杆,大大的毛头,准备近百根细棍,用作插在虾虎的穴内,因为虾虎非常喜干净,插在洞穴内的细棍就是为了吸引虾虎用的。我们大多都是赶海的路上顺便掐一些野蒿子,长长的野蒿子一根可以做成两只细棍,一路走着一路制作,百十根细棍一会就做好了。到了海边要等海水落到有了虾虎窝的时候,用铁锹铲出一片海滩,大约半个多平方的样子,大大小小的虾虎窝暴露无遗,赶紧的把准备好的细棍插到窝内,不等全插完,勤快的虾虎已经开始顶小棍棍了,用毛笔慢慢顺着细棍插下,替代出细棍,用毛笔轻轻的引诱虾虎越来越往上,待到用手指头可以够到虾虎的两个大夹了,三个手指头夹着毛笔和虾虎噗噗隆隆的就钓上来了。

虾虎有个很爱干净的癖好,它的清洁工作是很及时的,一旦细棍棍插进窝内,这一片虾虎窝几乎同时往上顶,就需要你马不停蹄的重复着插笔钓虾虎这一动作,有些细洞,一看便知是个小虾虎,就主动放弃了,不然的话,虾虎把棍顶到洞口,便沉入窝内一去再不复返,无论你在怎么引它,它也不会再去顶那根棍棍,那就必须尽快的换一个地方,再开一片场地,再一轮的钓。碰上晚上有大潮的时候,还要准备一只嘎斯灯,一看便知这是一个地道的钓虾虎的高手。

当时青岛的虾虎几乎沿海有海滩的地方遍地都是,四方至沧口沿海都有虾虎的分布,我们钓虾虎大多都在发电厂近海,沙岭庄沿海,国棉二厂后的荒岛山以及八号码头等。

这才是老青岛人眼中的虾虎

这是我们平常吃的琵琶虾

琵琶虾

虾虎的绝迹一是与大海污染有关,二是环胶州湾高速掩埋了这片“良田”,虾虎逐渐从青岛人的眼前消失了,一些人还记得它的名字,只不过是张冠李戴了,把琵琶虾叫成了虾虎。

本文作者为青岛文史学者徐明臣,文中图片源自青岛新闻网等网络。徐明臣老师长期关注于四方文史的研究,曾参与过《四方文史》等书的编纂,本文发表于2008年3月9日。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bX5x3MBURTf-Dn5H50x.html





黄岛路的记忆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