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1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做好疫情期间脱贫攻坚和民政服务工作情况。
疫情给农副产品的销售带来了哪些影响?
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副司长王春燕认为,疫情防控期间,由于人流物流的阻断,还有消费需求的减少,确实影响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有一些地方出现了滞销,比如海南的冬季瓜菜、云南的花卉等。
王春燕介绍,2月14日,扶贫办联合网信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和国资委、工商联等7个单位一起发了通知,《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通知》,要求中西部地区进行扶贫产品认定。截至3月27日,中西部的22个省份一共认定22566个扶贫产品,涉及1000个县和10269个供应商,商品价值总量2152.42亿元。
民政部:仍有不少因疫情影响返贫致贫的困难群众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勇表示,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的倒计时,在这个时候,仍然有不少的未脱贫人口,仍然有不少的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人口,仍然有不少因疫情影响返贫致贫的困难群众。他们中许多人最后都需要通过兜底保障实现脱贫,对民政部来说,时间紧、任务重,责任重大、压力巨大。
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副司长王春燕表示,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突如其来的疫情又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根据扶贫办前期调度分析情况,疫情对贫困地区的影响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制约贫困户外出务工增收;
二是加大了农户生产经营的困难,因为物资进不来,产品出不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三是推迟了扶贫项目开工的时间。
在疫情影响下,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如何保障?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勇表示,民政部按照中央精神,在指导地方工作时,着重强调地方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求在疫情严重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地区,可以增发生活补助金,具体标准和范围可以由地方根据受疫情影响的程度自行确定。
二是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及时受理低保申请,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
三是进一步细化临时救助的类别和情形,采取实物帮扶和现金救助多种形式,丰富临时救助的形式、方法,提高救助效能。
四是指导基层工作人员和机构加强走访探视、了解情况,及时帮扶困难群众。
中西部22个省份扶贫项目开工率超过60%
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吴华介绍,扶贫项目的开工率继续上升,中西部22个省份安排扶贫项目37万个,现在开工的有22万个,开工率超过60%;扶贫企业和扶贫车间复工率继续提高,中西部22个省份扶贫企业2.8万个,复工2.7万个,复工率超过了95%;扶贫车间中西部22个省份有2.8万个,复工的有2.6万个,复工率超过了90%。
关于清明祭扫,民政部提醒注意五个方面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范瑜表示,有五个方面提醒大家注意:
一是要遵守预约前置的要求。比如有的地方规定,居家或者集中观察期未满的人员是不能预约现场祭扫的,有关人员要自觉遵守;
二是预约成功后要按预约时间和规定的人数前去祭扫;
三是从开始进祭扫场所一直到离开,要按要求做好个人的防护,接受身份的核验、体温的检测,要听从工作人员的引导,不扎堆、不聚集;
四是要严格遵守祭扫用火管理方面的要求,我们要坚决杜绝违规用火、烧纸、焚香、放炮的行为,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五是文明祭扫。倡导采用敬献鲜花等方式表达心意,抵制不文明行为。
31省份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了清明祭扫的政策安排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范瑜介绍,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在政策出台方面,全国31个省份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出台了今年清明祭扫的政策安排,在是否提供现场祭扫服务方面,湖北等九个省份提出在全省范围内暂停殡葬服务机构的现场祭扫服务,其他省份有些地市也做了类似安排,其他地方通过采取预约、限流等防控措施有序开放了现场祭扫。
记者:李敏杰
编辑:刘聪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X0GOHEBrZ4kL1ViIV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