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起,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开始编研《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今年的《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已连续第三次公开出版,一起来看看其中的重点内容——
一、学位点布局不断优化
自2015年开始实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以来,我省高校的学位授权点增设数量均小于撤销数量,近三年的增设数量均不超过撤销数量的三分之二。
各高校在符合调整规范、确保授权质量的基础上,主动撤销需求不足、水平不高或可能达不到合格评估标准的授权点,积极增列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发展潜能明显、有利于结构优化的学位授权点。
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省学位办主任杨树兵介绍,江苏既是高教大省,也是研究生教育大省,全省共有近19.4万在校研究生,数量位于全国第二。
报告对毕业研究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就业率为96.1%,研究生平均月薪是6877元,且连续三届稳步提高。
其中博士8873元,硕士6766元,70%以上的研究生月薪集中在3500—8000元。
从学科门类看,就业率最高的是工学、其次是管理学和经济学,就业率最低的是历史学。
报告显示,2018届研究生在境内工作的占比为85.10%,其中,在境内工作占比最高的是南京审计大学,比例达到了97.44%,升学出境占比最高的是南京农业大学,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占比最高的均是南京艺术学院,应征入伍占比最高的是徐州医科大学。
从学科门类看,在境内工作占比最高的是经济学,升学出境占比最高的是理学,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占比最高的均是艺术学。应征入伍占比最高的是农学。
目前江苏在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达8.63万人,占硕士生总数的53.07%。
2018年,江苏省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约6.15万人,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2.57万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58万人,分别较2017年增加1.42%和10.32%。
也就是说,硕士招生规模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增量上。
面向产业,学位专业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变化。
从学科专业招生结构来看,江苏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有6个学科专业2018年的招生增幅超过15%,网络安全增加230.61%,艺术学理论增加32.88%,基础医学增加27.44%,中医学增加25.58%。降幅较高的包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降低50%,地球物理学降低33.33%,农林经济管理降低31.25%,天文学降低25%,地质学降低21.69%。
在专业学位硕士方面,招生增幅超过40%的包括,旅游管理增加114.29%,工程管理增加72.27%,中药学增加50%等。招生数明显下降的有,建筑学降低51.39%,城市规划降低29.77%,翻译降低9.51%。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为68960人,位列全国第二。
其中,工学类博士研究生和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都是最大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位列前五的还有理学、医学、农学和管理学。
硕士研究生招生最多的学科前五还有管理学、医学、理学和教育学。
从博士研究生总招生数的增幅来看,常州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和江苏师范大学由于招生基数小,增幅最大。硕士研究生总招生数增幅最大的是江苏海洋大学。
今年6月,省学位办委托南京大学汪霞课题组首次实施了全省范围内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专项调查,本次调查的主题就是研究生课程与教学。
根据调查,“超过70%的研究生对于目前的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课程收获认可度较高;71.39%的研究生对自身的学习经历满意;75.74%的研究生对专业课程满意。”
据悉,今年的报告还首次以“双一流”高校为统计范畴,对全省31所研究生培养高校的生源进行了分析。
据统计,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生源占江苏高校研究生总招生数的37.77%。其中,硕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34.60%,博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63.90%。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2018年,江苏出台了《关于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江苏省研究生导师职业道德规范“十不准”》等系列政策性文件,今年我省出台研究生导师违反“十不准”情况报告制度,建立通报机制和追责机制,高素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去年江苏首次开展了“十佳研究生导师”和“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推选活动,推动一批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导师和导师团队脱颖而出。
南京大学团队对首次评选出的“十佳研究生导师”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优秀研究生导师的“四个特质”:以身作则的育人理念,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精益求精的指导方式,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三、深化研究生教育产教融合
一是实施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选聘制度
从2010年开始,江苏在国内率先开展产业教授(兼职)选聘工作,从省内企业选聘一批科技企业家,到江苏高校担任研究生导师。
目前,已遴选六批次共1711人次产业教授到省内30多所高校任职,涉及智能制造、信息、化工、金融、医药、农林等30多个领域,涉及 1081个企业,每年有6000多名研究生专业能力因此得到提升。
二是加强研究生工作站建设
研究生工作站是由高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申请设立、出资建设,并引入高校研究生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生团队开展技术研发的平台。
三是拓展合作共建平台
今年,省教育厅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华为公司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签订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战略合作协议。
未来五年,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将实施“集萃研究生培养计划”,该院将按照硕士1万元/年、博士3万元/年、博士后5万元/年的奖励力度,参与培养600—1000名集萃博士(后)、6000—10000名集萃硕士研究生。
未来三年,华为公司将在江苏优选高校开展“创智计划”,支持高校开发不少于10门在线精品课程或教材,培养不少于1000名具有华为人工智能工程师认证的学生。
四、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提高生源质量
优质生源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今年的报告首次以“双一流”高校为统计范畴,对全省31所研究生培养高校的生源进行了分析。
据统计,来自“双一流”高校的生源占江苏高校研究生总招生数的37.77%。其中,硕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34.60%,博士研究生“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63.90%。
(二)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
今年6月,省学位办委托南京大学首次实施了全省范围内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专项调查,本次调查的主题就是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学术训练的基础,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超过70%的研究生对于目前的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课程收获认可度较高;71.39%的研究生对自身的学习经历满意;75.74%的研究生对专业课程满意。可见,我省高校研究生课程与教学的实施情况良好。
(三)严格把控出口质量
1. 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
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是省级层面把控研究生培养出口质量的主要工作。
2. 分流与淘汰
为认真落实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保障学位授予质量,推动“学位挤水”,近年来江苏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推动高校建立健全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时限终结机制和学术不端零容忍机制,努力把好研究生教育质量“出口关”。
2018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延期7256人,分流淘汰682人。2019年,全省应届毕业研究生按期毕业4.2万人,但延期和分流淘汰的人数都增加了,其中延期8266人,分流淘汰758人。
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汪霞教授指出,研究生延期毕业并非中国的独有现象。
延期毕业的主要是博士研究生,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只有57%的博士生在10年内拿到学位。我国博士生最多的培养年限为8年,目前按期毕业的博士生为66%—68%。博士生延期毕业的原因,有的是没有研究成果、有的是导师指导不到位、有的则是学生主动延期以期产出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省学位办主任杨树兵透露,江苏明年拟出台《江苏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出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