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老人同时患上两种癌,不幸!一次手术切两个肿瘤,幸运!

2020-07-02   河南省肿瘤医院

原标题:67岁老人同时患上两种癌,不幸!一次手术切两个肿瘤,幸运!

1

你能想象,一个人同时患有肺癌,直肠癌,进行复杂手术切除术后6天达到出院标准、术后8天内就可以出院吗?

你能想象,术前的3小时,患者还能喝糖水,无需完全禁食,术后当天就可以下地走路吗?

区别于以往大手术后身上插着导管,一躺就是大半个月,翻个身都得小心翼翼的就医体验。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六病区病房 67岁的余老太在经历了“胸腔镜右肺上叶切除加系统淋巴结清扫术加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一天即可下地,术中术后基本没有疼痛。

01

治疗直肠癌,意外发现肺部结节

一月之内,先查出直肠癌,接着又查出肺癌。

余老太躺在病床上,始终想不明白为何自己会连连被“癌魔”盯上。

所幸,经进一步检查确定,这两种癌都为原发癌,预后不至于像转移癌那么糟糕,她至少还有手术治疗的机会。

一年前,余老太突然出现大便增多,便中带血的现象,由于症状不明显,并没有在意,今年5月,突然出现大便带血增多,伴有脓液,在当地医院内镜检查确诊为直肠癌,建议到河南省肿瘤医院进一步诊治。余老太在家人的陪伴下找到了普外科六病区副主任医师李剑。

对患者的问诊及检查中,李剑发现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余老太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平时剧烈活动会引发心绞痛,血压最高的时候为170/100mmHg。

随着检查的深入,李剑进一步感到了患者的特殊性。他发现余老太经常咳嗽,“难道患者肺部也有问题?是结直肠癌转移肺上了?”李剑不禁产生了疑惑,最终胸部CT结果显示余老太右肺部有结节。

02

多学科会诊,为其量身定制方案

由于余老太是首诊患者,入院后即被纳入河南省肿瘤医院首诊MDT,在多学科会诊会议上,普外科医师、胸外科医师、内科医师、放疗医师、影像科医师、麻醉医师、内镜医师、护师、营养师、药师等共同参与,为其量身定制方案。

“肺部结节究竟是原发癌还是直肠癌转移?”这是患者和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张瑞祥根据胸部CT和肺部结节穿刺活检结果,判断肺部结节为原发肺癌,建议手术。

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剑建议同期行肺癌、直肠癌根治术,兼顾安全与节约医疗费用。

考虑到余老太的冠心病,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卢锡华在术前制定了详细的麻醉预案。

关于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卢锡华提出建议:

1、术前控制血压:将血压稳定在130/80mmHg左右,术中保证血压平稳,不能出现较大的波动。

2、术前抗凝:控制患者心律,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术前呼吸功能锻炼:雾化吸入、吹气球,为手术及术后康复做好准备,通过减缓呼吸频率来改善血液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促进气管内痰液排出,改善肺通气功能。

最终,经过多学科专家会诊,大家一致同由普外科联合胸外科同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03

接力!多科室联合成功切下肿瘤

6月12日上午,余老太被推进了手术室。

手术室内,胸外科张瑞祥早已在等候,9:00,肺癌手术开始。

打开纵膈胸膜,将下肺向上牵拉,暴露韧带,将其用电凝钩电灼烧断......一系列行云流水的操作,张瑞祥顺利切下肿瘤。

由于胸腔部分淋巴结靠近心脏,在清扫胸腔淋巴结时增加了对心脏的刺激,余老太术中突发房颤,心律不齐,心率最高达140次/分,伴血压下降,情况危急。卢锡华根据麻醉预案指导麻醉医师进行紧急处理,经过二十余分钟的处理,余老太转危为安,手术继续进行。

肺癌手术完成后,普外科李剑接力, 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调整患者体位,重新消毒铺巾,由于肿瘤位置靠下,李剑在手术时精细地保护着周边器官,建立气腹,游离至肿瘤下缘5cm,精准切除肿瘤。手术总共历经五个小时,成功切下肿瘤,手术成功。

04

为什么余老太太恢复如此之快?

一天后,余老太下床活动,感觉良好。

为何余老太太恢复如此之快?李剑说:这些都是得益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

加速康复外科不是一个新的科室,而是一种全新康复理念,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的合作,实现了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一整条路径的优化。

术前宣教

术前宣教是ERAS起始环节。在余老太手术前几天,护士长于航娜就来到她床边,通过详细、易懂的宣传册向其介绍了ERAS的流程和饮食指导,缓解了她的紧张焦虑情绪。

李剑介绍,在术前准备方面,所有患者都会给予充分的评估,让其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生理条件,包括术前宣教、营养筛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抗血栓治疗、个体化的血压和血糖控制及相应的管理方案等。

手术方式

“手术精细化是ERAS开展的关键,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张瑞祥说,“一台好的手术能够保障患者最大限度的安全,减少手术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为余老太太选择腔镜手术,对脏器的影响小,对人体免疫力的损伤小,让患者疼痛反应轻,恢复快。

如果患者胸膜粘连或者术中出血等特殊情况,无法行腔镜手术,那就需要开胸手术,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腔镜手术。

麻醉管理

手术最难熬的是什么?很多人调侃是麻醉过后那“连呼吸都会的痛”。

卢锡华说:“和以往不同,我们现在更注重个体化镇痛模式,将镇痛干预时机放到了手术开始之前。”

对于麻醉药物的剂量,个体需求的差异化非常大。术前预防性镇痛、术中伤害性应激和损伤控制、苏醒前过渡期镇痛和术后镇痛,是麻醉医师关注的重点。

卢锡华为于老太实施了个体化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包括术前饮用200毫升含碳水化合物清水、术前超声引导下在胸椎旁神经阻滞及腹横肌筋膜神经阻滞、非甾体炎抗炎药、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等方法。

营养干预

营养科翟军亚博士介绍,患者入院后,常规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风险评估,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积极的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及吻合口瘘的风险。

根据手术情况,术后尽早恢复经口进食、饮水及早期口服特殊医学配方用途食品,可促进肠道运动功能恢复,有助于维护肠粘膜功能,防止菌群失调和移位,还可以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及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卢锡华,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肿瘤麻醉学组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临床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及审稿专家,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委会主任委员,省医学会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省医师协会麻醉分会副会长兼麻醉质控学组副组长等。有扎实的麻醉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肿瘤麻醉,老年及复杂危重患者的临床麻醉,对心肺复苏和脏器保护有很深的造诣。

李剑,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河南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姑息治疗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消化道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腹膜后肿瘤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擅长胃癌、结直肠癌和腹盆腔肿瘤的手术和综合治疗。

张瑞祥,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食管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青委副主任委员等。

擅长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等胸部肿瘤的外科及综合治疗,致力于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的微创诊治、加速康复技术的研究。

翟军亚,主治医师,注册营养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分会青委会秘书,中国癌协会肿瘤营养委员会免疫营养学组委员抗,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功能医学分会委员,郑州市临床营养青委会委员,河南省医院协会营养与食品安全管理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

责编:庞红卫

编辑:陈玉博

作者:陈玉博

图片有相关科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