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关注”,阅世事,明人性,尽在语华思享
作者:王语华
来源:女神30(ID:ns30riji)
今天的女主角,估计有人已猜出来了,她就是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莉希拉.陈。
【01】出身穷苦,在成功者那里是一道金光
要论概率,毋庸置疑,家境越差,孩子成才比例也会越低。
但,有一种情况除外,就是家庭中至少有一位成员是精神富裕者。
最近我查看了不少人物传记,那些出身贫苦,后来成就显赫的人,无一例外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至少一位精神引路人。
这样看来,富有和富有是相通的,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
20世纪70年代,一个叫丹尼斯.陈的中国广东人和他的越南妻子伊凤(音译Yvonne),以难民身份悄悄移民到美国。
丹迪斯夫妇在难民区住了一阵子后,拿着辛苦存下的积蓄,在波士顿的一条美食街上开了家叫“亚洲风味”的小中餐馆。
几年后,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了,她就是普莉希拉.陈。随后几年,俩口子又陆续生了两个女儿。
普莉希拉.陈和妹妹们从小就很少见到父母,因为父母忙于小餐馆的经营,工作时长每天都在18个小时以上。
确实夫妻俩人照顾餐馆已经忙不过来了,只好将3个女儿交给只会说中文的奶奶抚养。
这位慈祥的老奶奶,虽不懂英文,但心地善良,从小就用中国传统道理教孩子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加上3个孩子的父母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也是努力赚钱,希望让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02】13岁的小姑娘问老师“我怎样才能上哈佛大学?”
对穷苦人家来说,没有选择反而成了最好的选择。想要改变命运,别无它法,只有努力读书这一条路可走。
普莉希拉.陈小从上学后,就有一种坚定的信念,要读就读到最好。要考就考最好的大学。
努力地学、玩命地学的结果是,每次都是第一名。普莉希拉.陈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学霸。
读中学时,普莉希拉.陈获得科技挑战大赛的冠军和环境研究奖。她也因此被同学们票选为“年级天才”。
哈佛大学的名气太大了!于是,还在读中学的普莉希拉.陈就把大学目标定为哈佛大学。
13岁的普莉希拉.陈升入了家附近一所普通高中——昆西高中。
她刚一入学就径直走向她遇到的第一个老师皮特·斯文森,直接问他:“我怎样才能上哈佛大学?”
自然老师兼网球教练皮特·斯文森回忆说,他很惊讶一个13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清晰的目标!
要知道,哈佛大学可以说是全世界年轻人最想加入,但又最难被录取的名校之一。
每年有大约4万人申请哈佛,但最终只有1600人能被录取。
皮特·斯文森和她分析说,在哈佛最容易录取的有四种学生:
第一种是学校老师和教职员工的子女。
第二种是哈佛校友的孩子,申请人的父母本身也需要是毕业于哈佛大学的;
第三种是院长或者系主任的兴趣清单上的申请人,这些人通常是学校富有的捐赠者的子女,或者名人的后代,大多是白人;
第四种是运动员,哈佛会邀请那些有杰出运动天赋的学生加入;
这四种人占了录取的30%左右的比例。
鉴于普莉希拉.陈的背景,斯文森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加入网球队吧,哈佛希望接收全面发展的申请人。”
说到运动,比起其它成绩,运动天赋可是硬条件。若没这方面的天赋,努力也换不来成绩的。
普莉希拉.陈虽然加入了网球社,并通过艰苦训练一步步提高自己,但终归缺少这方面的天赋,表现平平。
但学业上,她却始终名列前茅。除此之外,她还练演讲,参加各种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简历。
最后,18岁的普莉希拉.陈还真被哈佛大学录取了。
她拿着录取通知书跑去告诉斯文森:“ 我说吧,我会进哈佛的!”
其实她是研究了哈佛大学的申请政策中,还有一类他们喜欢的申请人类型。
叫做“有令人信服的人生故事的人,和克服了某些障碍的人。”
尤其哈佛在照顾那些弱势群体和少数族裔时,除了成绩,他们还会更看重“他们克服并解决了哪些类型的困难”。
比如,一位黑人哈佛毕业生讲述了自己受到社会压力的经历,白人老师跟她说,她不够聪明,而且会有人因为她穿着斯坦福大学的T恤嘲笑她。
而普莉希拉.陈的优秀成绩和难民身份这时反倒帮了她。
然而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奋,挤进哈佛的普莉希拉.陈,从进校门第一天,就被强烈的挫败感打击得喘不过气来。
“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不属于这里,如果说聪明是我唯一的优势,但在哈佛,比我聪明的人太多了,他们说些我听不懂的话,我根本无法融入。”
即便如今回想起哈佛那几年,普莉希拉.陈仍忍不住抹泪说“真的太难了”。
不过,对于从苦难堆里长出来的她,并没有退缩。接下来的4年大学生活,她硬是把自己修炼成学霸。顺便还谈了个“著名的”恋爱。
【03】谈恋爱也要约法三章
再来说另一个男孩,他的名字叫扎克伯格,与普莉希拉.陈不同的是,1984年5月小扎出生于纽约富人区。小扎的父亲是牙医,母亲是精神病医生。
10岁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台电脑作为生日礼物。
11岁那年,父亲给他找了一名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做家庭电脑教师,教他编程,每周上一天课。
12岁那年,父亲和他交流时,抱怨接待员通报病人来就诊的方式太原始落后,小札就为父亲开发了第一款软件,完美地解决了通报病人的难题。
家庭教师很快就没有新东西可以教给小札了,小札就每周四在附近的大学与计算机系的研究生们一起听课。
高中时,小札和朋友一起创建了一个音乐插件,获得技术界一致称赞。当年微软等公司想高价收购,但小札坚持免费供网民使用,不要钱。微软见收购不成,就想以95万美元的年薪招聘他,小札同样谢绝。
可见,心里不穷的人,考虑问题真的不一样。
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哈佛大学学心理学。
为什么学心理学?当然是因为任何好的技术、好的产品,想要推向市场,一定要对人性有足够的理解。
所以,人家的规划不是为了读大学而读大学,是为了把自己的技术发扬光大。
2003年小扎读哈佛期间,破解了学校的档案库,把里面学生的照片调出来,做成Facemash网站。
一周以后,因有人投诉隐私权被侵犯,这个软件被学校关停。不过,这个软件太火了,服务器几乎瘫痪了。
因为这件事,小扎被学校管理层警告要严厉处分。
小扎想着说不定自己马上要被赶出学校了,于是同学们打算给他开个送别会。
普莉希拉.陈就是在这时,和朋友一起参加这个送别会。
小扎和普莉希拉.陈两个人在洗手间门口排队时,聊了起来。
普莉希拉.陈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他拿着啤酒杯,讲了一个关于啤酒和C++编程代码的冷笑话。
扎克伯格告诉普莉希拉.陈:“我三天后就要被赶走了,咱俩赶紧约会吧。”算是主动表白。
彼时的小扎一天到晚穿一件写着“我是爱编码的猴子”的T恤衫,在女生眼里,就是个呆呆的码农模样。
不过,俩人看对眼了,随后很快陷入热恋。
不久之后,嗅到商机的扎克伯格做了另一项重要的决定:从哈佛大学退学,搬到西海岸发展Facebook。
这一点上来说,不得不说,小扎的决定都始终以最终目标为导向。
2007年,普莉希拉.陈顺利毕业。为了支持恋人,她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跑去加州和小扎在一起。
不过,刚毕业的普莉希拉.陈并没应小扎的邀请到Facebook工作,而是在加州圣何塞哈克学校担任起了小学科学老师。
也就是在那里,普莉希拉.陈因为看到一位10岁的小女孩因为被霸凌,摔掉了门牙,因害羞不愿去上课。
普莉希拉.陈在演讲中提到此时,忍不住流下眼泪。她希望自己通过学习医学来帮助这些孩子们。
第二年,普莉希拉.陈再次发挥学霸本色,考入全美前五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
在Facebook的个人主页上,普莉希拉这样写道:努力学习,做一名医生。
为了让爱情保鲜,为学业而忙碌的普莉希拉.陈和投身于公司发展的扎克伯格约法三章:
1. 每周至少约会一次。
2. 俩人独处的时间不能少于100分钟。
3. 约会地点不能在网上或是在家里。
2010年,俩人开始同居。俩人还是一起住在连电视都没有的出租房,出去逛街时,还是吃便宜的汉堡。
有一次,普莉希拉.陈和扎克伯格的姐姐逛街时,她看中一双漂亮的鞋子,标价600美元,姐姐叫她买下,她说自己没有钱。
姐姐一听乐了说,你不用给小扎省钱。
普莉希拉.陈说,这钱并不是我的。
一个追求精神富足的人果然不同,难怪小扎说娶到这样的女人,自己真是赚到了呢!
【04】悲悯之心,是灵魂伴侣的基础
2012年5月19日,这天小扎的Facebook上市成功,普莉希拉.陈拿到了医学院的博士学位,俩人这天举办了婚礼。
婚礼地点是扎克伯格家普通的房子后院,邀请人数不超过100人,普莉希拉.陈的婚纱是自己设计的,戒指是扎克伯格设计的。
那天,激动的小扎兴致冲冲地跑去Facebook主页上,将个人状态改成了已婚。
2015年12月2日,俩人的爱情结晶出生,是个漂亮的女儿,中文名叫陈明宇(“明宇”意为希望明天的世界更加美好),英文名叫max。
陈明宇的出生,真是太不容易了,要知道普莉希拉流产三次才诞下的。
为此,扎克伯格还专门向公司请了两个月的产假,去陪老婆孩子。
可能小扎从没见过,那么穷困出身的人不爱钱只爱孩子,爱教育,爱世界的。
这边,小扎的公司越做越大。那边,普莉希拉.陈拉着老公把慈善事业也越做越大。
如今,俩人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普莉希拉.陈奔波与各种慈善事业之中,实现她人生中最大的梦想:消除一切贫穷和疾病,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
想来,扎克伯格眼里,妻子最美之处就是那颗悲悯之心。
因此在小扎看妻子的美,和我们不同,那更像是灵魂导师式的契合之美。
而对于普莉希拉.陈来说,面对无法改变的出身,无法选择的家庭,无法跳过的成长方式,这些童年经历,让她更能看到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她因为成功地改写了自己的人生,而获得了“改变世界”的信心。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补缺的过程。无论普莉希拉.陈、还是小扎,亦或是你我都一样。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面对原生家庭留下的缺陷的过程,唯一不同的是你选择用何种方式去看待它。
作者王语华:自媒体【女神30】原创作者。
思维训练研究者、8年企业咨询经验、心理咨询师。
喜欢我的文章原创文章,请点击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