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点击“关注”,阅世事,明人性,尽在语华思享
作者:王语华
来源:女神30(ID:ns30riji)
【 01】
读者来信:
语姐您好,我有个困惑,想听听您的看法。
我一直以来都喜欢一个人做事,不太喜欢团队作战,虽然知道在任何地方都脱离不了团队。
比如在公司里,我对做团队负责人或者管理方面的工作完全没兴趣;
就喜欢一个人做自己该做的工作,什么经理老总的头衔对我都没啥吸引力。
而且我也觉得我没有管理的天赋和兴趣。
我也做过相关方面的测试,结果说明我属于沉浸型的人,更看重内心的满足。
就是属于那种适合一个人完成一件事,不需要团队协助的职业,比如艺术创作,设计之类的。
但我完全没有从事这些类型的职业。我做的是外贸销售。
一直以来我对于做外贸经理啊这种的都不感兴趣,我只想专心做销售,就当一名销售人员,喜欢个人业绩带来的成就感。
对我来说,团队取得的成绩根本触动不了我,完全不能让我有满足感。
经常和很多人聊起这种价值观的时候,他们都摇头。说我没有野心。都说岗位级别不同头衔不同,所得到的待遇就不同。
我承认这些客观事实。但那些在我看来感觉也都不那么重要。
如果我销售业绩很好,我就能多拿提成,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外在的待遇。
一直以来我也是坚持我的想法。我很不在乎外在形式的那些东西。
比如很多人喜欢在大公司啊国企啊外企上班,感觉更体面待遇更好。
我一直就更喜欢小一点的公司,没那么多规章制度,做事相对更方便更高效,精神更自在。
而且自己有能力挣更多的钱,要那些并不怎么值钱的福利待遇有什么用。
只是偶尔想起的时候会觉得,我是不是真的很没有野心(虽然我自己的野心就是想多做销售业绩多挣钱);
我热爱的都不是世俗意义上体面的东西。我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也很坚定我自己的想法。
就是好想听听语姐您这样有独到见解的人,对这些有什么看法?
语姐姐说:
你最难得的是对自己的认识如此清晰。单这一条就胜过了90%的人。
坚持自己所热爱的,并做到最好。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野心了。
既然有自己的坚持,那么关于“野心”的定义,也是因人而异的。
比如销售领域里的乔吉拉德,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就是一个人呀。一样可以做到令人瞩目。
自己了解自己的特点,明白自己的方向,坚定了,就没必要总和别人聊这个话题。你可以暗自论证,没必要主动“求打击”。
毕竟,各自有各自的选择,爱劝别人,也是别人的一种爱好。
如果你不想给自己造成“困扰”,就不用把内心笃定的事,提出来挑战别人的“爱好”。
只要做出来,做到了,你的坚持就是真理。
【02】
读者来信:
我学的是工程专业,但这个专业我不是很喜欢。
还有三个多月就去实习了,发现不知道学到了什么,不知道要去实习什么。
老师说女生一般干资料员,但我感觉这个工作太安逸了,想干比较辛苦的工作,比如测量。
还有升大专,不知道要不要选回这个专业,毕竟已经学了这么久了,不选这个专业又感觉学不了什么,有点不甘心。但我又想学自己喜欢的专业。
请问语姐姐,可以给一些建议给我吗?
语姐姐说:
你先把自己内心的矛盾理顺了:
学的工程专业,但不喜欢,那么就要明确自己喜欢什么?
不知道学了什么,为何又担心“毕竟已经学了这么久了,不选这个专业又感觉学不了什么”?这个矛盾点,也要想想。
既然学不了什么,那么换你喜欢的专业去学就是了。还有什么顾虑呢?
还有,多问问自己升大专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为了学历,那么怎么容易读就怎么选。
然后读的时候,看看有没有跨专业的选修课,选自己喜欢的专业一起读。
这样既不浪费拿学历的事儿,也为自己的喜欢专业做了积累。
除此之外,如果老师说“女生一般干资料员”,那么你可以做“不一般”的选择去实习。如果想干测量,就主动去争取吧。
还有,干资料员是否都很安逸?你自己可以带着疑问去观察验证一下。
我唯一的建议便是,趁你现在年纪还不大,对于认真思考这件事,从一点一滴做起来,训练起来,对你以后的人生会获益无穷。
【03】
读者来信:
语姐,我是体制内的一名护士。最近,遇到了一些与工作相关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
在体制内干了十年护士,考虑到将来职业发展受限,慢慢地开始准备转行做会计。
因为单位里会计明年六月份退休,想着到时候可以接下这个位置。还可以做些兼职。
现在简单的做帐都会,也拿到了初级会计证书。
今年年初,为了照顾小孩不上夜班,预防接种科室的护士生二胎,缺人,我被调去打预防针。现在她马上要回来上班了。
院长的想法是忙的那一天(大约一个月忙十天)就帮忙打针,其它时间去另外一个科室。
可是,我不想这样。我的目标是:做会计。但是这个目标是个不确定因素。
我想当下只去一个科室做。和领导沟通了也没有用。又不能和领导碰硬的。语姐,我该怎么办?
语姐姐说:
若想满足自己的愿望,先要满足别人的愿望。是这个世界运作的规则之一。
就好比,我想让更多的人喜欢看我的文章,我就必须多写大家爱看的文章,解答大家提的问题。其中穿插着我自己喜欢写的(但传播量不高)一些内容。
不过写到最后,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二合一了。自己喜欢的和大家需要的趋于一致。
所以,只要“你想做的会计”能做到,偶尔去帮忙打打针,也不是绝对不可以。
无论如何,自己想要的,能够开始。至于后面的调整,一步步来吧。
通往目标的路,从来都不是直线。
作者王语华:自媒体【女神30】原创作者。
思维训练研究者、8年企业咨询经验、心理咨询师。
喜欢我的文章原创文章,请点击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