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参军时他是许世友的勤务兵,四年以后,他成为许世友的顶头上司

2021-03-09     星稀月暗

原标题:刚参军时他是许世友的勤务兵,四年以后,他成为许世友的顶头上司

1937年3月初,刘伯承率领援西军从陕西淳化一带出发,日夜兼程向西挺进,3月13日,部队在行军过程中,收到了党中央传来的一封电报,刘伯承不敢耽误,立刻将团以上的干部召集在一起准备开个会,传达中央的命令。

在会议上,刘伯承念到了电报的内容:“红四方面军总部率二点一万人,从甘肃靖远县虎豹口西渡黄河,击溃了马步青骑兵第五师马禄旅的河防部队……,1937年1月底,全军仅剩八九千人,退守到祁连山区掖县倪家营子……部队连续苦战,终因弹尽粮绝,于3月中旬失败,第五军军长董振堂,政委杨克明,第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方面军供给部部长郑义斋等高级干部均壮烈牺牲……”

信还未念完,台下近百名的军官全部放声大哭。

西路军失败了,有数万人牺牲,在这些人中,有许多红军将领曾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红军将领,也在其中,他叫陈海松。

陈海松是湖北大悟人,1914年出生,16岁时,陈海松加入了当地的童子团,因为他多谋勇猛,被选为大队长,同年,他转入红军,当上了许世友的勤务兵。

此后每逢作战,陈海松都是冲锋在前,因而他给上级留下了很深厚的印象,没多久,他就升任班长、排长等职,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肃反时,陈海松曾差点被冤杀,虽然最后没有被判决,但是他却被降为了一名普通战士。

陈海松知道,自己加入红军,就是要干革命的,因而他心里也没有什么怨言,当即振奋精神,重新再战,不久,他就升任了团政委,1933年,他被任命为红25师政委,这红二十五师的师长,正是许世友,两人成搭档后,配合的很好,打了不少的胜仗。

1934年底,陈海松已经升任为红九军政委,而那个时候的许世友,也只是副军长,从级别上看,这个时候的陈海松,正是许世友的顶头上司,时间仅仅过了四年,陈海松就从许世友的勤务兵,当上了许世友的上级。

1935年,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会师,毛主席听闻红四方面军有个年轻的军政委,很是诧异,见到陈海松后,他说:“一方面军的干部都年轻,可还没有你这样年轻的军政委呀!”

陈海松这个时候确实是很年轻,他才21岁,就已经是军政委了。

1936年,作为红九军的军政委,陈海松与军长孙玉清等率部西渡黄河,西路军渡河时,遇到敌人疯狂的追击,陈海松率部四处避难,1937年3月,他率部来到甘肃梨园山口。

当上红九军仅剩700多人,敌人的骑兵已经追了上来,为了保护这些革命的火种,陈海松让其他人先行撤退,他带领几十个人,阻击敌人。

由于敌众我寡,在激烈的交战中,陈海松身中8弹壮烈牺牲,年仅23岁。

听闻陈海松牺牲的消息,朱总司令很是悲痛,后来他说:“陈海松是四方面军最年轻有为的军级干部,可惜牺牲得太早了,如果他现在活着,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原来之前,陈海松和朱老总还有交情,当时红军会师,陈海松送了一匹马给朱老总,但是这匹马又被张国焘派人给带回来了,朱老总还以为是马丢了,特地给陈海松道歉。

陈海松很是惊讶,朱老总这也太没架子了,如今他要是找不回马,那就对不起朱老总,后来。他又找到了马,不顾张国焘的脸色,又给朱老总送了过去,两人因而也相谈的比较融洽。

我们今天来看,如果陈海松没有牺牲,那么像他这么一位青年才俊,有勇有谋的红军将领,在之后,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革命立下更大的功劳,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不过历史也不会忘记,陈海松曾为革命做出的巨大的贡献。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GuKFHgB9EJ7ZLmJ7g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