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上观山水”,悬赏70万征集下联,多年过去至今无一人对上

2021-03-14     星稀月暗

原标题:“观音山上观山水”,悬赏70万征集下联,多年过去至今无一人对上

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国创造了很多惊艳时代的文化,众所周知,中国上千年历史中,有两千年的文化都是封建时期,在这期间出现了不少有才的文人墨客。

在古代科技并不发达,不像现代人无聊了还能打个游戏,古代那些文人墨客平日里陶冶情操的方法,想必除了吟诗作赋就是找几位知己好友对对联了。

说起对联,它最早起源于西周,是由古典诗词演化而来,在精确点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中的对偶句,经过时间不断的推移,对联的文化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对联作为现代美好愿望的象征,每年逢年过节家里都要贴的东西,传承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对联在古代更是一个考验衡量个人文化的标准。

如果对得好,很有可能走上仕途之路当大官,还有些有趣的人出对联相亲,可见这对联文化涉及面有多广泛。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在近代史上对联仍被广泛使用,其中在广东观音山上,就有人出70万征集下联,这一个字高达10万人民币,如今时隔多年,至今无一人对上。什么样的上联能难倒众人,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01悬赏70万征集下联

此事发生在广东东莞的观音山,有人曾公告众人,谁能对出这下联,便愿意出70万的巨额来当作奖励,俗话说得好:“一字千金”,这可谓是“一字十万”!

这么诱人的条件,过去这么多年竟没有一个对出来的,就算对出来了也不尽人意。为了传承赋有千年文化的对联,在当地举办了“首届广东观音山书画论坛”,其中一位领导看到观音山的美景,有感而发地说出了一副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当时在座得众人听了这上联,都纷纷开始想对下联,更有人在网上发起了征联贴,此人出的上联看似简单,但能换对出一副绝配的下联实则很难。

为能对出满意的下联,观音山景区向天下征求下联,并做出了悬赏制度,第一次便给了5000元的承诺,但是这奖励好像不太诱人,没有多少人来参加。

于是他们把奖金提升到了20000元,后来又提到了7万,随着奖金的提升,这件事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即便是这样也没人对出满意的下联,后来景区管理人员直接把奖金提升到了70万元,想着赶紧找到绝配的下联!

02征集了1.6万幅下联,没一个绝配

据数据统计,当时他们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才子出的下联,数量多达1.6万幅,但经过层层筛选,没有一个合适的。

无奈之下景区又宣布,如果在这1.6万幅的对联中,能找到最合适的,那么这个人将获得70万元奖金。

如果没有,那就选出20个最优秀的,每人奖励2000元,想必大家最感兴趣的绝不仅是这70万元奖金,而是谁能对出这最佳下联。

众所周知,古代因对联出名的大才子想必非唐伯虎莫属,由于这“观音山上观山水”的下联太过挑剔,有人调侃就算大名鼎鼎的唐伯虎来了也够呛能对出来。

为何看似简单的对联,下联却如此难对,难在哪?

对联对于古代文人墨客来说是必修课,这种事情如果放在古代,估计没多久就能找出千古绝对,但放到现代,很少有人专修对联这门文化,所以这时想要找出绝配的对子是有些难度。

03最高分的下联

在这1.6万幅的下联里,其中评分最高的有93.5分,但在评估人员眼里,这对联虽是高分,但离满分还是有些差距的,这幅下联就是:“感恩湖畔赏湖光”,看似很搭调,实际上却有些差距。

除了这幅,还有人出:“修罗殿下修殿堂”、“卧佛洞中卧洞天”等等这样的下联,虽然很工整,有的也很有意境,但还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对联在古代就是一种陶冶情操的乐趣,古代皇帝康熙就十分喜爱这项娱乐项目,经常带着大臣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不管在哪只要来了兴致便会组织大臣们与其切磋。

相信很多人也是抱着这种心态来参与的,也可能因为这丰厚诱人的奖金,但答案太过严苛,导致很多人抱着随缘的态度而来。

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一场炒作,但不得不说,这种活动又激起了文学爱好者们的兴趣,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对于这千古绝对什么时候能出现,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a6fPHgB8MnI47Ij5n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