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国内那档糊掉渣的节目《变形计》吗?城市富裕家庭的叛逆孩子和山区贫困孩子做短期交换,最后变成了一档富孩子当网红,穷孩子被消费苦难的狗血大戏。
香港也有一档类似的节目《穷富翁大作战》,一群衣食无忧的香港富豪到底层体验生活,或露宿街头,或住在咫尺㓥房笼屋里,体验真正的“穷”字到底怎么写。
节目一共三季,口碑极好,第三季在豆瓣有9.2的高分。看完或许你会对当下的香港有新的思考。
“连大陆的乡下都好过这里”
月薪5000块,在北上广深虽然没办法过得有滋有味,但至少可以保证衣食不愁。但在在香港,这是一个贫困的代名词。
上天的房价,令人窒息的居住环境,高昂的交通和饮食费用,处于贫困线的香港人生活质量到底有多差?
你可以想象吗,这是一间带厕所的㓥房,月租要一千五~两千块。曾经还有人住在厕所上方。
香港服装连锁集团G2000的创始人吐槽:“香港怎么搞成这样,根本不像人住的地方,大陆的乡下都好过这里”。
在香港中心地带住惯了宽敞明亮大房子的富豪们,虽然已经做足了内心准备,来到穷人蜗居的实地,还是前所未有地打破了认知。
没错,是富裕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前投资银行精英、营养师琳琳来到体验家庭的厨房,深深叹了一口气:“这不是厨房,就是一个有水龙头和煤气罐的地方。”
而哈佛才子、IT精英Erwin住的板间房,则到处都是木虱子,他白天要清理19层的垃圾累得半死,晚上回到不通风的板间和虱子躺一起,全身发痒然后整晚失眠。
还有一位咖啡连锁店老板看到猪棚改装的房屋感叹:“连猪都住的比人好,猪栏至少还有窗户通风。”
想要住廉租公屋?先递交申请,然后排队等着吧,至于等多久,未知数。
那些住上带厕所小隔间的人,又怎么样呢?
营养师琳琳去探访一个新移民家庭,她的厨房极其简单,连酱料都不齐全,厨房还和厕所连在一起。
她平时会给儿子做鱼补充营养,但自己每天只吃榨菜。
就算是这样,还得隔一天吃一次罐头岔开,不然一个月的伙食费根本不够。
这种从里到外都逼仄的生活,完全刷新了精英富翁们对“穷”的认知。
营养师琳琳很注重孩子营养,她本想在这次体验当中传播更多的营养知识,却发现自己根本和体验家庭的妈妈聊不下去。
“有没有想过哪种食物有营养”,“没想过,哪个买得起就买哪个”
“节瓜炒了之后再去煲汤会更香更稠”,“可以试,不过会浪费燃料”
“菠菜对小孩的骨骼发展很好”,“菠菜比较贵”
“何不食肉糜”不是一句古老的笑谈,在生活成本面前,一切营养似乎都成了空谈,一切尊严都会扫地。
穷是因为不努力吗?
“我每天工作17个小时”
香港的实干家总是会有一个先行理念:只要够努力,一定能翻身变富人,你这么穷,一定是不够努力。
G2000的创始人田北辰也是这么想的:“只要有斗志,即使是弱者,也可以变成强者”。
但当这些身怀六技,懂英文,会交际有情商的富豪富二代们真正走到底层体验生活,就会啪啪啪打脸。
例如在第一季第一期节目中的年轻富豪Eric,从英国的大学毕业,平时的生活就是每天打高尔夫、做做投资。
他要体验的是露宿街头,拿着15块钱过5天。
年轻的Eric一开始信心满满,准备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英文特长打个漂亮仗。
他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东奔西走找工作,好不容易找了个外卖小哥的行当,勤力地干了5个小时。
没想到,却被忽然炒了鱿鱼。原本的信心和尊严忽然被击得粉碎,他在大街上哭了起来。
原来,一百块钱这么难赚。
晚上,他满头大汗帮人收拾报纸,开开心心赚了10块钱,结果转头发现自己的“床铺”却被人收走了。
经历了这些挫折,Eric坐在江边,仿佛一只泄了气的气球,说了一番相当有哲理的话:“生活就像一把只会把笔不断削短的铅笔刀,却不会把笔削尖,只会削到只剩下橡皮”。
在工作随时会丢,居无定所的状态下,年轻人的斗志会完全丧失。
而放出豪言的田北辰,做了垃圾清扫工,早晨6点到大街上运垃圾,洗垃圾桶,时薪25元。
但他只体验了两天一夜,因为自己“捱唔住”退出了。一日要扫街九小时,可他觉得“做两个钟好似做了四个钟”。
而他的工友们有多努力?这份工作只能赚5000块,根本不够生活,为了赚多三四千块,有个工友下了班要做第二份,每天工作时间加起来17个小时,也就是说晚上只能睡五六个小时。
敢说他们穷是因为不努力吗?996算什么,香港劳动人民,已经做到了607。
看到这些,田北辰发出一句感叹:“社会正在极尽严厉地惩罚不读书的人”。
社会正在惩罚不读书的人
可穷孩子读书出头有多难?
教育是所有穷人唯一的出路,但是对于底层的香港孩子来说,读书出头又有多难?
富孩子从小学上国际学校,会英文,懂才艺,而穷孩子则在打工中消磨了青春。
补习天王之女、国际学校的资优学生Stephanie去了餐饮店兼职,碰上一个同来兼职的高中生美仪,她每天放学后到店里打工直到凌晨,功课只能在兼职空挡看一看。
至于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那真的是想太多了。
另一个小白富美Tiffany,到普通公立学校当交换生,上课飙英文被整个课堂的人羡慕。
她早早就确立了梦想,那就是依照兴趣当一个作家。
而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孩也有梦想——当医生。
但她却清楚地知道,这个梦想离自己千里之远。
另一位中学男生,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生活给的心里压力太大,所以“不想上大学了”。
根据香港2013年的数据,贫困线下的孩子入读大学的比例只有13%。
“如果他们在跑一百米,相信我的女儿的起跑线是在二百米,甚至是三百米就开始起跑了”小白富美Tiffany的妈妈说。
在穷孩子备受生活压迫,富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大环境下,要实现阶层的流动,对香港底层人民来说难上加难。
有钱人都为富不仁?
香港富豪有多努力你一无所知
穷人很穷,富人很富。那富豪就该被仇恨吗?
这档节目令人惊喜的是,不仅恰好打破了穷与富之间的屏障,而且让我们看到了香港富豪精英都是什么面貌,他们又在为香港做着什么努力。
你以为他们都娇生惯养?
IT精英Erwin晚上被木虱子咬睡不好,白天要倒19层楼的垃圾,身体吃不消。第二天,他想让节目组换一个轻松点的工作。
结果时间仓促换不了,Erwin只好顶着晕沉沉的脑袋完成了工作,并且比前一天完成得更快更出色。
餐饮集团的大佬Simon在洗碗间里忙得满头大汗,工友担心他顶不住。他擦了擦汗:“总要顶下去,怎么可能不行,你每天都是这样做的”。
听到有工友说“我已经一年没有吃过牛肉了”,他背过身去哭了,因为他自己就是卖牛肉的。
体验结束之后,Simon即刻召开会议讨论如何作出改变,学习“待用餐”的做法买一赠一,并且每天免费派发100份食物。
参加节目的富豪都深切体会到,这样的香港很难有未来。所以,作为香港的一分子,他们实实在在地想改变香港社会的现状。
被木虱子咬了几天的IT精英Erwin辞职做了社企,利用科技网络背景,推出电脑银行计划,为贫困孩子们提供廉价的电脑和网络服务。
营养师琳琳也专注在了自己的领域,教妈妈们如何用最简单的步骤、最便宜的食材,做出营养价值最大化的食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享受了最好资源的香港富豪,在“变形”回来之后,运用自己的专业学识,思考实现社会公平的创新方式,鼓励更多的底层人民改善生活。
极端信奉市场主义的富豪田北辰感慨:“我最大的改变是现在会思考是否愿意少赚一点,对员工好一点,或者其他方面不去赚到尽”。
他说:“市场,不一定有公义”。
坦白讲,看完这部纪录片,蝉主真的有吓到,慌神了。
香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在上个世纪甩开亚洲各国实现经济腾飞,和香港人的实干精神是分不开的。拼命挣钱,拼命吃饭,即便到现在,这种内核也还在。
从片子里我们也能看出,不管是穷是富,香港人内在都流淌着同源同命运的家园血液。
实干、互助,这才是香港最珍贵的优势。
重拾这些精气神,香港的未来就不会是某些人口中的绝望与黑暗。
《甜蜜蜜》里,张曼玉对黎明说:“哩度系香港喔,有咩唔可能啊!”
乱哄哄的香港,早该认清现实了。
点个“在看”,期待香港恢复繁荣
蝉创意是一个全中国最糟糕的公众号,我们专注于人类脑洞开发的事业,对艺术作品、潮流文化、网络热点进行野鸡式播报,在毁灭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向世界传递我们的虚情假意。
微博:@蝉创意 | 微信:chanchuangyi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
投稿、媒体、商务合作
至邮箱:pr@chanchuangyi.com
加入组织,后台回复“招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FQ1gmwBvvf6VcSZEJf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