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晴是一个奇迹,永远年轻,从容貌,到心灵,脸上的小酒窝告诉大家,许晴里里外外盛着真诚和智慧。
许晴是中影集团的演员,我的同事、好友、妹子。
中国观众不知道许晴的很少,二十年“红旗不倒”。她的知名度是靠她在银幕和荧屏那风情万种的艺术形象换来的。
许晴不造新闻,也不会造新闻,除了拍戏,永远躲在家里看书翻画报,或是看各种电影DVD“恶补”,要不就出去旅行——要么不走,一走就是上万里以外——她喜欢去欧洲,小镇、教堂、荒野,郊游、滑雪,都是她的最爱。
许晴低调,几乎没有什么或好或坏的“新闻”,偶尔有一回绯闻,还是“八卦”,净瞎编的。网络上有人煞有介事地说:某年盛夏,许晴过生日,某银行家大款送了一件貂皮大衣,许晴不顾天热套在身上以博得对方欢心……我一看,乐喷了。许晴1月22日生人,咋就把生日改成盛夏了呢?再说,倘真有谁送她大衣,两人的事别人咋会描绘得如此形象生动?我不得不佩服当今的网络写手,可以去编电视连续剧。
许晴低调,连恋爱也如此。她不张扬,也不显摆,爱就刻骨铭心地去爱,把自己装进二人童话世界,一旦她发现理想中的爱人不是对方时,她就默默分手,默默流泪,默默吞咽爱的苦果。作为她多年的大哥和好友,我可以说,许晴从不逢场作戏,她的爱每一次都是真的。她像玻璃人,很透明,她要求别人也透明。别人做不到,她就痛苦,仿佛玻璃人被摔碎,扎得到处鲜血淋漓。
许晴低调,各种电影活动中你几乎找不见她的身影。我调京工作七年,记得只有一次她出席了——那是2005年12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电影界老中青三代人,许晴打扮得像个大学生款款而来。李长春同志做报告时,她瞪大眼睛仔细地听着,又像刚进校门的小学生。我作为颁奖礼策划人,也常请她,许晴从不点头,总推说没时间。一次我急了,说她不给面子。她莞尔一笑:“等我有了好作品再走红地毯再上台领奖好不?”
许晴有许多作品,《狂》《边走边唱》《秦颂》《皇城根儿》《东边日出西边雨》《笑傲江湖》《来来往往》《大清风云》《沙家浜》《我的1919》,都不错,都被观众喜爱。不夸张地说,许晴是一个奇迹,近20年里,几乎一直不变的奇迹。永远年轻,从容貌,到心灵,脸上的小酒窝告诉大家,许晴里里外外盛着真诚和智慧。
我和许晴有过愉快的合作,那是很多年前。我们策划了一部戏叫《说好不分手》,她和濮存昕大哥演的,片子拍完,我让人设计海报,印得精美显眼,一经张贴,让人驻足。搞首映那天,许晴从北京来到上海永乐集团大院,见墙上贴着《说好不分手》的大幅海报,好喜欢,高兴得像个孩子。忽然,她发现主演一栏中,许晴的名字印在濮存昕前面,急了,说濮哥是绝对第一主角,得重印。我说,重印一万张得两万块。她没吱声。片刻让人从银行取来两万人民币用报纸包裹着悄悄塞给我:“哥,咱去重印,钱由我出。”说得很平淡,像没事一样。就这样,原来印的一万张海报成了纸浆。
《说好不分手》讲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危机问题,全世界观众都能接受,所以这部电影去了国外许多电影节。片子到处放,许晴依然猫在北京,她说自己演得一般,不去凑热闹了。2005年金秋,《说好不分手》作为中国电影展作品出征开罗国际电影节,经不住金字塔和尼罗河的诱惑,许晴、赵薇、石兰、何平、于冬和我随广电总局田进副局长挺进非洲。没有助理、没有经纪人、也没有保姆,许晴和赵薇快乐得像孩子,在大沙漠上疯跑,在椰枣树下嬉闹。“乐极生悲”,转到叙利亚时许晴的箱子在机场被窃,损失惨重:手表、相机、装饰物件,特别是她最喜爱的六套服装……我心里估了一下,至少二十来万!我怒火万丈,快爬到机场顶上揭瓦了!许晴见我犯了牛劲,反过来劝我:“别急坏了身体!咱不声张了!”
当天晚上使馆约我们全体去赴宴。我出于礼节,硬着头皮领头走,后面跟了一帮垂头丧气的“残兵败将”……许晴人缘好,她丢了东西,大家都难受。许晴见大家不开心,强装笑容,叮嘱我们玩得愉快些,自己却推说没有合适的衣服换,不去了。我这一顿晚饭就没吃安稳,回到酒店就去看她。许晴一个人在屋里看电视,仔细一瞧,小粉脸上挂着两条泪痕。我心里一阵难受。她一看大家情绪受了影响,倒反而过意不去了,连忙招呼大家:“来来来,斗地主!”
这就是真诚善良的许晴,这就是低调的许晴。
共和国六十华诞,许晴摄影机前重出江湖,在《建国大业》中扮演宋庆龄。有人说,许晴那么年轻,够分量吗?她听了不语,默默地演。片子放映了,轰动,票房过4亿,好评如潮。有报章说许晴演活了国母,她听了一笑:过奖了。
手机上传段子,说许晴是日本人。她听了仍一笑,并不争辩。我说,去发表个声明吧,让那些谣言见鬼去吧!她轻声说:“由它去。我是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中国人,不解释。”
唉,许晴永远这么低调。也许,一个土家族的女孩,一个外交部大院里长大的女孩,一个电影学院走出来的女孩,本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