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气最旺的赶场位置搬迁:市井特色消失,成为普通的农贸市场

2019-08-21     冒眼看世界

赶场这种物品交易的形式,深得重庆市民的喜欢。因为赶场天,可以买到更便宜的农副产品、肉禽蛋也非常的新鲜,很多东西也一般的超市买不到的。而且赶场除了可以买卖东西,还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场所。你看,买卖双方热火朝天、讨价还价,好不热闹。更有喝茶、聊天、海阔天空八卦,充满了浓浓的市井味道。

所以,在重庆的各个区县许多乡镇,都保留着赶场这一形式,要么1.4.7,要么2.5.8,要么3.6.9,你想赶场,天天都可以。即使是在如今超市遍地开,线上交易越来越发达、农贸市场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赶场,依然独有魅力。

在我去过的许多赶场中,我认为北碚蔡家的场逛起来是最舒服的。首先东西多,长长的数百米,各种蔬菜水果、肉禽蛋、农副产品,真是应有尽有,十分新鲜,而且价格相比超市,个人感觉也比较便宜。蔡家的赶场还不算特别拥挤,主要是集中在一条宽数米,长数百米马路的两边,没有岔路。所以,即使是上万人前来赶场,虽然接踵摩肩,但丝毫不见拥堵。

不过,这几天又去了一次蔡家赶场,情况却变了。以前老赶场的地方空空如也,每逢3.6.9热闹非凡的马路两边不见摊位,却停满了车辆。问了当地的老乡,却说赶场搬到了大约1公里开外的汪家堡。据说是因为以前赶场太拥挤,堵住了马路,如今专门修建了一个赶场的地方,名曰规范化。

于是,我顶着近40度的高温,步行前往了新的赶场之地汪家堡。一路烈日暴晒,却是怀着期待的心情。大约15分钟之后,新赶场之地到了!

虽然是第一次来,但这样的场景却毫不陌生,一大块刚平整好的空地,各种摊位有条理的依次排开,卖鸡鸭的在一起,水果的在一块,蔬菜的又在一方,而那些廉价服装、日用品则在市场的最里面。

给人的感觉,这个赶场地方,就是一个露天的农贸市场,完全成为了一个买卖东西的地方了。由于天气太热,逛一会整个人就汗流浃背,想坐下来休息,喝碗凉虾却是不可能了——因为这里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摊位,你除了买好自己的东西,没有任何市井的特色。

这里没有茶馆、没有小食店、没有紧邻的居民区,有的只有一个个密集的摊位。或许,这样的安排,对于单纯买卖东西而言,是规范一些了。以前的马路,终于两边可以停车了。但赶场最重要的特点——市井化,生活化,却消失殆尽。

而这样脱离了生活化的赶场,和农贸市场又有什么区别?人家农贸市场可是天天都有,你还是3天才来一次。人家农贸市场可是不怕日晒雨淋,你这赶场逛5分钟就衣服湿透。

你去蔡家赶过场吗?不知道对于蔡家赶场搬迁,你是否赞同呢?(图文原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4aQt2wBvvf6VcSZ3il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