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心跳过快,可能是因为冠心病一些疾病的症状,心跳过慢,便认为太缓慢了,这样下去会不会慢着慢着就停了?
关于心率问题,虽然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不了解它的真正奥秘的人,仍然占领绝大多数,今天就让小讯来为你们科普一下。
所谓静息心率,是指你正常休息时,而不是运动过后的心跳速度。虽然每分钟60到100次都算正常,但理想状态是55到65之间。
婴儿每分钟120至140次。幼儿每分钟90至120次。1岁每分钟平均120次。3岁每分钟平均110次。5岁每分钟平均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至100次。成年人每分钟70至80次,60至100次都是正常的。随着年龄增加,心率逐渐减慢,与心肌老化,窦房结功能下降有关。老年人每分钟心率60至70次,甚至有的50至60次左右。
同时,在这里要指出:新生儿心率较快的原因是因为新生儿机体代谢较快,需要较多的氧合血红蛋白供应全身主要脏器氧耗,所以就需要心脏快速的跳动以帮助机体重要脏器摄取氧气,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新生儿心跳快于成人的原因。
心动过缓是一种重要的心律失常类型。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到100次之间。如果小于60次,则称为心动过缓。在一些患者中,基础心率通常较慢,约为每分钟50至60次,甚至不到50次,通常头晕、疲劳、倦怠、症状是精神状况不佳。有些患者通常心率正常,心动过缓可突然出现,每分钟下降40次,并且可能出现头晕。瞬态眼黑、疲劳、心悸、胸闷、呼吸急促。
成人窦性心率>100次/分钟,可有心悸。一般在剧烈的运动或者过激情绪之后,也可见于感染、发热、休克、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炎、心衰等多种原因。
1、生理性: 生理性的心跳过快就是指一些外界因素影响造成的,很多因素都可以对心跳产生影响比如睡觉时姿势的改变、妊娠、兴奋、恐惧、激动、饮酒、运动机体力活动、食物消化、情绪焦虑、吸烟、饮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儿童心率往往较快。
2、病理性: 如全身性疾病:高热、贫血、缺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疼痛、急性风湿热及神经官能症等都可引起心动过速。
3、心脏血管疾病:急性失血、低血压和休克、动静脉瘘、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急性心肌梗塞以及各种器质的心脏病变都可导致心跳过快。
心跳快原因较多,生理反应与病理性的原因均可引起心跳快。生理反应引起的心跳快无需用药,休息后心跳可恢复正常;病理性原因引起的心跳快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方可取得较好效果。如甲亢引起的心跳加快,需针对甲亢进行治疗,可控制症状;贫血患者可服用治疗贫血药物;患者心跳加快时,亦可运用减慢心率药物控制症状,减轻不适。建议出现心跳快的患者应及时入院就诊,遵医嘱用药。
心率<60次为心动过缓,部分心动过缓无需治疗,如运动员及老年人的心动过缓、单纯睡眠过程中的心动过缓;
药物导致的心动过缓,治疗时需将药物减量甚至停用;
疾病造成的心动过缓,尤其是心率相关的疾病,如缓慢性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停搏,均有生命危险。
临床上无很好的药物治疗心动过缓,患者出现相关症状,需通过起搏器进行治疗,但不适合每位患者。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服药期间出现心动过缓,需将药物逐渐减量,与服用该药物无关的患者出现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时,需进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严重者需进行起搏器治疗。
起搏器的治疗主要适合高度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博,或快慢综合征患者。
2019年12月17日(周二)下午14:00,特邀中国心力衰竭学会常务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常委孙宝贵做客医心直播间就“心律失常怎么治疗”为大家直播答疑。
您可直接扫描下方点击文章底部“了解更多”进入直播,提前收藏地址,准时观看心律失常精彩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