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玫瑰”邓雨欣的火场探案人生

2019-11-03     中国消防

“火调员”这个职业,很多人可能知之甚少,他们的工作就是在火灾现场搜寻证据,让“黑暗的废墟开口说话”,被称为“火场福尔摩斯”。

邓雨欣,就是江西省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的一名火调员,从事火调工作七年间,她参与调查包括九江富达实业有限公司产品库“11·16”火灾、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柴油加氢裂化装置“3·12”爆炸燃烧事故在内的火场事故调查300余起,无一因调查失误引起法律诉讼,被大家称为“火场神探”。

父亲的愿望

初见邓雨欣,是一名娟秀柔美的江南女孩,眉眼中流动着一股清灵之气。在全国,从事火调行业的人少之又少,一名女孩为何会进入这个行业,这其实源于父亲的愿望。

邓雨欣的父亲也是一名老消防员,从消防部队转业之后便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出于对消防事业的一腔热血,父亲坚持让邓雨欣继续去完成他的消防梦想。

为了父亲的殷殷期望,邓雨欣最终选择报考了军校。经过七年的理论学习,2013年从武警学院毕业的邓雨欣,正式走上了火调岗位,一干又是七年。没有了漂亮的时装,每天还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但优秀的她却凭借着努力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抽丝剥茧寻“真凶”

对于邓雨欣来说,火灾调查是一项艰苦又严谨的工作,充满着挑战性,她的工作就是每天琢磨如何让“废墟开口说话”。

2017年11月,九江市某企业发生大火,着火面积达700多平方米,造成损失七百多万元。火灾发生后,邓雨欣与同事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开展火灾原因调查。

经过几天的大量调查走访及现场勘验,邓雨欣和同事发现,火灾发生前,车间一名夜班工人在起火部位附近的监控死角处有可疑行为,经过视频分析人员对其所在位置上方的烟雾变化,认为其有抽烟行为。

在承认吸烟行为之后,这名员工反映:“物料都是潮湿的,不可能被烟头烧着”。调查人员根据这一情况,立即调取起火部位可能存在的起火物开展侦查实验,结果发现起火部位可能存在的滤板、滤布、防腐材料、防腐粘合剂及正常湿度物料均不能被烟头点燃。

陷入困局的调查组,决定在车间开展第二次侦查实验,要求企业提供各种含水率的物料用于实验,同时派员到与火灾同类型的车间设备底部料仓提取不同部位粘连掉落的物料并检测含水率。

经过一次次推演测试,终于经实验证明,物料含水率等于或低于7.04%时,与烟头等弱火源接触会持续冒出浓烈的黄色烟雾,并无焰燃烧膨胀形成多孔蜂窝状结构蓬松物质。这与火灾发生时现场监控视频中显示的起火特征及现场勘验情况相吻合。同时,在与火灾同类型的车间设备底部料仓提取不同部位粘连掉落的物料检测发现存在含水率低于1%的物料残留。

最终,事故调查组综合分析认定起火灾起火原因为该员工在现场操作过程中随意丢弃烟头,引燃料仓内长期散落堆积的干燥物料继而引发火灾。火灾事故认定后,该员工因过失引起火灾造成重大公私财物损失,被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零六个月。

“铿锵玫瑰”全面绽放

邓雨欣说,每次找到火灾原因,她心里既高兴又难受。高兴的是通过她的努力终于还原了真相,对当事人有个交代。难受的是,很多火灾明明可以避免,却因个人的疏忽、大意酿成惨剧。

火灾调查工作必须一丝不苟、心细如发,为了磨砺自己的专业水平,邓雨欣一直在不断的学习中。2018年,她作为江西省火调业务骨干参加全国火灾调查培训;2019年,赴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天津火灾物证鉴定中心研修,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浅析中外火灾调查制度》《一起电镀生产厂房火灾事故的调查与思考》《常见塑料燃烧残留物对汽油GC-MS鉴定结果影响的研究》等论文。2019年10月,邓雨欣登上湖南卫视播出的纪录片《青年新样貌》第一集《火场神探》,带大家体验她的神探人生。

在完成本职火调工作的基础上,她还积极做好消防宣传工作,担任消防科普馆讲解员,为群众普及消防知识。2016年,她参与拍摄的消防教育题材微电影《我的爸爸》荣获“全省首届119消防文艺作品评选大赛”一等奖,2017年荣获全省公安消防部队科普讲解比赛第三名,2019年荣获全省消防救援队伍防火业务大练兵授课比赛二等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0hQMW4BMH2_cNUg5B8K.html


















记录回家路

2020-03-13